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深耕教育35年,路橋小學黨委書記徐軍禮——把知識和技能“種”進孩子生活
2025年03月18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羅亞妮 見習記者 楊千瑩

一提到開學,一些放飛了一個假期的小學生恐怕都會愁眉苦臉,但臺州市路橋小學的孩子們卻滿心期待。因為每次開學,學校都會為他們準備一場“走心”的開學典禮。

“在這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全校2700名學生,足足有1980人站上了領獎臺。不僅是學習優異的學生能得到獎勵,擁有一技之長的、熱衷志愿公益的孩子也能拿到屬于自己的獎狀。”談及此事,路橋小學黨委書記徐軍禮語氣滿是自豪,這些獎狀是他來到路橋小學任教后,為孩子們特別準備的開學禮物,“在這里,每個孩子都有被認可的機會。”

作為浙江省“雙帶頭人”黨組織書記典型、浙江省教改實驗先鋒校長、臺州市名校長,徐軍禮深耕教育35年,曾獲評臺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路橋區拔尖人才。在他看來,頒獎并非區分優劣,而是讓更多孩子感受被肯定的快樂。

校園變成生態園

徐軍禮個子很高,笑容充滿了親和力。記者跟著徐軍禮走在校園內,一路上,不斷有學生主動上來大聲向他問好。從孩子們的那股熱乎勁里,就能真切感受到他們對徐軍禮的喜愛。

徐軍禮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老師,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他的行為有些“叛逆”。課堂之余,他常常組織學生挖土、種地、喂松鼠。“一些家長覺得‘不務正業’的課程,在我看來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學習。”徐軍禮說。

路橋小學有一片三四百平方米的耕作園,位于地下停車庫上方,這里原來是一片水泥地,為了給孩子們打造一片實踐天地,徐軍禮親自規劃布局,帶領后勤人員,一點點搭起了這片耕作園。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孩子們會熱熱鬧鬧地聚在這兒,親手種下甘蔗、文旦、紅薯等。”徐軍禮邊說邊踱步至田壟旁,俯身輕輕撥弄著松軟的泥土,眼中滿是期待。

如今的路橋小學,看起來像是一個生態園。除了耕作園,走廊外的花壇里還種著金橘、山楂等果樹,不遠處的圍墻邊,100多米長的鐵絲網圍成了一座松鼠樂園。

課間,學生飛快奔向松鼠樂園,觀察松鼠的生活習性。 通訊員 梁亦慰 攝

“去年我們去石浜公園春游,當時我說,要是我們學校也有松鼠就好了,沒想到這個愿望真的實現了!”三年級學生鄭浩笛蹲在鐵絲網前,眼睛閃閃發亮。松鼠的木制“大別墅”前,已經有不少孩子圍聚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給松鼠喂蘋果、核桃等零食。徐軍禮站在一旁,溫柔地看著這一幕。“我們打造‘松鼠樂園’,是希望在課業之余,讓孩子們通過和松鼠互動,完成和大自然的交流。”徐軍禮說。

“徐書記點子很多,學校里各種各樣的活動基本都是他的主意,孩子們天真爛漫的想法他都會盡力滿足,他說要讓路橋小學成為讓孩子們感到快樂和幸福的樂園。”路橋小學副校長孫佳瑜說,不少家長告訴她,孩子一回到家就會和他們分享校園里的新鮮事,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滿心盼望著來學校,“很多家長就是因為徐書記才想讓孩子來這兒上學。”

把“雜事”列入必修課

漫步校園,我們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的公共空間都沒有上鎖。這也是徐軍禮的教學理念之一——信任。

教學樓的最底層,是一處公共書吧。看到有學生坐在書吧里看書,徐軍禮立刻放輕腳步。

這里沒有門,也沒有圖書管理員,是一個完全對師生開放的空間,學生可以隨意翻閱書籍,甚至可以帶回家閱讀。我們看到,即使無人管理,書本也都整整齊齊地擺在書架上。

2013年,徐軍禮初到路橋小學,便推出了一項令人意外的舉措:在學校內設立3個全開放的書吧,只要是學生能夠到的地方,都設置了開放式書架。

徐軍禮(中)在校內全開放書吧與學生一起閱讀。 受訪者供圖

一開始,圖書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損毀和丟失,但徐軍禮沒有批評學生,而是把受損書籍拍成照片,在班會課上展示。一段時間后,丟失圖書的現象越來越少,再看那些書架上的書本,每一本都頁面平整、完好無損。

如今,圖書數量不減反增,不少學生還會把看過的二手書捐贈出來。徐軍禮把這些書用標簽記上編號和學生姓名,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建立起歸屬感。

談起全開放空間的設立初衷,徐軍禮說,一方面他希望以此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另一方面希望在無人看管借閱歸還這一過程中,培養孩子誠信的品質。

“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早在到路橋小學前,徐軍禮就秉持這樣的理念。比起單一的提高成績,他更希望孩子們得到全面發展,而路橋小學給了他一方夢想的試驗田。來到路橋小學后,徐軍禮把烘焙、茶藝等課程列入必修課。三年級的烘焙、四年級的家政、五年級的木工、六年級的茶藝,這些課程按兩周一次的頻率排進課表。

起初不僅家長不理解,很多老師也覺得困惑,為何要在學業之外做這么多“雜事”?徐軍禮頂著壓力推進項目,通過一年又一年的活動讓大家看到,這不是簡單的玩樂,孩子們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技能。“面對質疑,徐書記從不多做辯解,他腳踏實地做事,以實踐改變我們的想法,現在大家備課時會思考如何把知識‘種’進生活。”路橋小學年級段長吳凌晨說。

“生活即教育”,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徐軍禮一直奉為圭臬。他認為,課堂上的只是知識,學校的責任除了“教書”,更重要的還有“育人”。

小驛站有大乾坤

不久前,因為一則短視頻,路橋小學運營近5年的“翼文驛站”火了。

視頻里,孩子們通過校門口的“愛心窗口”將食堂余菜遞給環衛工人,工人們坐在驛站內,滿臉笑容地吃著熱乎的免費午餐。

“味道很好,還是熱乎的。”中午,我們來到“翼文驛站”時,環衛工人正排隊領取午飯。范師傅對飯菜的味道贊不絕口,從4年前愛心窗口開始營業,他一直在這里吃午飯,每月能省下四五百元。

“翼文驛站”最開始是供家長休憩的一個場所,后來徐軍禮發現全校師生打餐后還有一些余菜,而另一邊,街頭的環衛工人卻只能吃著冷冰冰的自帶食物。

于是,愛心驛站里打開了一個小窗口,食堂每天打包起余下的新鮮飯菜,讓學生從這里送到環衛工人手中。粗略計算,每天派發30多份,每年累計6000多份。

“徐書記很細心,也很有擔當,總是愿意做一些‘麻煩事’。”驛站工作人員柯衛娟說,剛開始送免費午餐時,有人勸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徐軍禮執拗地認為,不能因為嫌麻煩、有風險就放棄做公益。

幾年來,驛站的功能越來越豐富,陸續推出了一些公益活動。驛站中的愛心傘,有需要的市民都可以隨意取用;“墻上咖啡”通過貼紙形式儲存“愛心”,讓環衛工人免費喝到現磨咖啡。孩子們還將閑置的衣服洗干凈后捐到驛站,任何人無需登記留名就可領走,如今驛站內已經有超過8000件衣服、600雙鞋子完成了流轉。

“不僅是家長,附近的街坊鄰居也會捐出自己閑置的衣物,甚至有商家悄悄送來斷碼的全新鞋子。”柯衛娟說。

這樣的公益活動不止發生在驛站里,自來到路橋小學的第一天起,徐軍禮就把公益當作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年七八月份,徐軍禮都會組織五年級學生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送清涼”活動,為環衛工人和烈日下執勤的交警送去綠豆湯等飲品。

徐軍禮在學校中教授“思想與品德”課程。他說,再多的德育課,也比不上孩子們親手在烈日中遞上那一杯綠豆湯時感受到的辛苦與不易。

“課堂上學習的是知識,實踐中鍛煉的是能力。”徐軍禮希望借公益活動,打通教育在學校和社會之中這堵無形的墻,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全方位鍛煉能力。


標簽: 愛心窗口;路橋;學生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