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州市三門縣亭旁鎮枧頭村村民丁宏邵養殖的首批光唇魚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丁師傅,還有貨記得先聯系我啊。”縣里不少飯店的老板給丁宏邵遞上了名片。
光唇魚又叫溪石斑魚,以肉嫩味鮮著稱,是名菜“家燒雜魚”的上好食材。但因為飼養難度大,對水質要求高,本身生長速度慢,往往一魚難求。近年來,三門利用山澗活水,將鮮魚養到了高山上,為山村百姓開辟了創富新路。
枧頭村,是三門縣亭旁鎮的一個山村,該村村民丁宏邵打破傳統的河塘養魚方式,追著山澗活水養育光唇魚。在三門縣翱翔果蔬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大棚里,有7個高1.5米、直徑5米的圓形金屬桶,增氧機不斷揮灑出翻涌的水花,水波粼粼間,成群的光唇魚在桶底自在游弋。
作為該合作社的負責人,丁宏邵告訴記者,生活在山村里,村民一般只能種點瓜果蔬菜,很難有其他的創收途徑。“我也是從外面考察學習來的技術,我們山村資源不多,但山泉水多且清?!倍『晟郯鸭夹g團隊請到村里檢測水質,源自山澗的天然活水常年保持恒溫,完美契合光唇魚的生存需求。
在做足準備工作后,丁宏邵搭起養殖圓桶。每個圓桶都配備了遠程控制系統,通過手機就能觀察魚群、操控增氧設備?!懊總€桶能產200公斤,購入魚苗后,大約1年多的飼養周期就可以出魚?!倍『晟壅f。
記者了解到,三門當地對丁宏邵試水養殖光唇魚給予了很大支持,三門縣水產技術部門提供指導,三門縣農技推廣基金會提供補助,合作社首年就取得了產量1400公斤、產值16.8萬元的成績。
三門縣翱翔果蔬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棚里的圓形養殖桶和養殖的光唇魚。共享聯盟·三門 梅寧灑 攝
“光唇魚對水質苛刻的要求,正是我縣眾多山村的生態優勢,丁宏邵的做法和經驗可以在三門進行推廣,也是我們未來工作的一個方向?!比T縣農技推廣基金會秘書長吳善敏介紹,藍色圓桶構成的“水上車間”,較傳統魚塘節約80%的土地,微流水環境更接近溪流生態,養殖密度能提升至每立方米6.6公斤。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