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天臺縣,因天上的“臺宿”而得名,也因人類群星而閃耀。和合文化在這里起源,更在這里融入人間煙火,融入世界文明。
天臺城區
天臺縣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挖掘和合文化的深厚內涵,推動和合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力實施和合文化傳世工程,積極探索和合文化國際傳播體系,打造縣域對外傳播窗口,有效增強了中華和合文化的全球傳播力、影響力。同時,天臺縣著力推動和合文化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以“滿城勁吹和合風”為目標豐潤文化滋養、推動精神共富、帶動產業發展。
11月2日,以“和合文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主題的2024“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將隆重舉行。論壇期間,將頒授“和合文化傳播大使”,舉行《寒山詩》(中英對照版)新書首發式等,向世界展示和合文化的魅力。
“辦好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對于擦亮城市名片、壯大文旅產業、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深遠的影響。”天臺縣委主要負責人這樣說。
提升和合文化全球影響力
清晨,習練一套易筋經,讓身體中正舒展;午時,學做餃餅筒,把和合之味吃進胃里,放進心里;參觀濟公故居、和合人間文化園、寒巖洞等地,感悟和合文化……這兩年,在天臺掀起了一陣和合文化國際研修之旅的熱潮。
留學生在天臺開展和合文化國際研修之旅
來自摩洛哥、孟加拉國、俄羅斯、巴西、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的學生紛紛來到天臺,通過實地參訪、對話工匠、研討交流、手工制作等形式,沉浸式體驗和合文化的精要。“這次活動讓我們沉浸在深入了解和合文化中。”孟加拉國學生Sawan高興地說,在天臺的旅程中,欣賞到了歷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獨特融合。
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交流與傳播已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合文化國際研修之旅,是天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探索。當下,和合文化國際研修之旅已形成政府牽線、高校組織、企業落地的三方協作模式,通過市場化運營進行常態化文化輸出,同步聯動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吸引更多國際友人造訪。
和合文化在天臺生根發芽,“醇香”飄散至全世界。自2019年天臺首家“和合文化海外驛站”落戶日本以來,已經在全球5大洲陸續建立起15家“和合文化海外驛站”。依托海外驛站,開展了一系列和合文化傳播活動,體驗分享中國茶道、書法、繪畫等,傳授少林功夫、舞龍舞獅、節令鼓等,成為文化出海新路徑的典范之一。
和合文化不僅能“出海”,還做到了“出彩”。5月,在始創于1904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中國展區“遇鑒中國”2024中華文化主題展臺州展位的一系列和合文化展品引人注目。在“發現和合之美”臺州城市推介會上,中法雙方舉行互贈禮物儀式,中方送出的禮物,是被譽為和合文化的物化圖騰“一根藤”。
和合文化凝聚全球文化共識。9月,中國外文局發布《中外文化交流報告(2023)》,和合文化全球論壇被作為典型案例重點提到。報告指出,北京文化論壇、良渚論壇、和合文化全球論壇、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等重大國際論壇活動,積極分享中華文化智慧,聯合發布文化保護傳承宣言,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產生重要示范效應。
作為和合文化全球論壇永久舉辦地,天臺以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指引,把推動和合文化出海和加強文明交流作為重要使命,助推天臺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和合文化國際傳播基地等系列項目獲評“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2023年度中國外文局重大國際傳播與交流活動獎”等一系列榮譽,和合文化全球傳播體系獲評2022年度浙江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項目。
有一種生活叫天臺
今年夏天,央視全新音樂創作綜藝《會唱歌的院子》在天臺赭溪老街開啟一場盛大的音樂展演,其中一首原創歌曲《無弦》為天臺而作,歌詞中“一團和氣兩團圓”傳遞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敬意。
央視全新音樂創作綜藝《會唱歌的院子》在天臺錄制
天臺立縣1800多年,雖是八山半水分半田,卻人文薈萃,素有徐霞客游記開篇地、唐詩之路目的地、詩人寒山隱居地、和合文化發祥地等“十地”之稱,已連續6年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來到天臺,應該怎么體味和合文化?天臺用美景、音樂、文旅、夜經濟給出答案。
在音樂展演前,眾多嘉賓實地采風和合人間文化園、寒山子隱居地寒巖洞、濟公故里、赭溪老街、紫凝山茶園等地,吸納天臺山的文氣、仙氣、靈氣獲得音樂靈感,以音樂演繹天臺獨特魅力。
赭溪老街
節目播出后,不少游客紛紛打卡“同款”景點。國慶前,天臺寒山景區開門迎客,以唐朝詩僧寒山隱逸文化為主題,包含幽洞、奇瀑、怪石、云海等風景,景區游線全長約4.5公里。“我對寒山子慕名已久,簫聲在洞中響起來的時候真的別有意境,就好像與古人對話一樣,讓我心靈寧靜。”游客楊女士作為音樂與文化的雙重愛好者,特意換上了一身國潮服飾,帶著洞簫來到寒巖洞。
近年來,天臺深挖文化資源,將點燃“夜經濟”作為文旅融合的“重頭戲”,“項目化”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為游客呈現沉浸式體驗。推出和合文化主題沉浸式夜游實景演出——“心歸天臺”始豐湖夜游,偶遇“江南茶祖”葛玄、“詩仙”李白、南宋高僧濟公、千古第一“旅游網紅”徐霞客等;在天臺山詩路文化數字館,開啟穿越千年的詩意之旅;一覽天臺山風景,搭乘瓊臺天梯只需36秒就能輕松“登頂”。
“人文造化看天臺!”中國楹聯學會一行人打卡天臺后,忍不住盛贊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里生根和傳承。
這個夏天最燃的,還是天臺以央視《會唱歌的院子》錄制為契機,探索“音樂+賽事”新模式,舉辦的“音悅赭溪·嗨聲一夏”2024天臺山首屆歌唱大賽,吸引全國各地音樂院校學生、專業歌手、音樂愛好者等參賽。比賽現場人氣爆棚,大賽海選3天,赭溪老街吸引游客量超8萬人次。
天臺山首屆歌唱比賽
“這就是《會唱歌的院子》節目的意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活動中心制片人、導演夏雨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這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神奇”土地,看到了年輕人的活力與夢想,感受到了音樂的無窮魅力。
打造和合文化鮮活樣本
在天臺縣首家上市公司銀輪股份,隨處都能感受到和諧和睦、朝氣蓬勃的氛圍,花園式的廠區,綠意盎然,透著生機;高速運轉的生產線、機器設備,呈現繁忙景象;更意外的是,還有一座五彩斑斕的兒童樂園,傳出孩童的歡聲笑語。
中華文化崇尚和諧。2022年,銀輪股份獲評“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企業”。今年迭代升級,15家銀輪系產業鏈企業代表集體簽訂了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協議書。“站點不僅擁有和諧創建指導、用工風險診斷、矛盾糾紛調解、薪酬方案設計等10項勞動關系綜合服務項目,而且提供職工活動、休息等服務內容。”銀輪股份黨委副書記、銀輪系產業鏈勞動關系服務站負責人姚兆樹說道。
今年以來,天臺縣在橡塑制品、產業用布、銀輪系、新業態等4個重點產業鏈進行試點,探索“1+6”產業鏈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模式,在產業集群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高質量和諧勞動關系,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傳承“和合共贏”的精神,天臺構建汽車產業鏈“鏈長+鏈主”機制,推動產業鏈和合共興、合作共贏。為解決產業鏈中小企業資金難題,搭建天臺民商投資中心、民營企業互助基金“天和聯”、銀信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服務平臺。同時,每月由鏈長組織召開產業發展專題協調會,企業指導員常態化進駐鏈主企業等。
“和合”的內核在天臺不斷豐富和完善。天臺縣深入挖掘“以和為貴”“善解能容”等思想精髓,在全縣劃分東部、中部和西部3個跨區域和合調解中心,成立15個鄉鎮(街道)和合調解團、395個村(社區)和合調解隊,打響“南山表兄”“平橋金鑰匙”“街頭寒山勸和”等“和合善治”基層治理品牌,實現百姓和順、城鄉和美、社會和諧。
天臺始豐湖
在天臺,人類與自然也和合共生。“野外博物館”天臺始豐溪國家濕地公園不僅是我省觀鳥勝地,還有野生及常見栽培的高等植物1093種。公園推行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從花錢治水,到濕地養民,再到反哺生態,串起了和合共生的生態走廊。
浙江大學教授何善蒙表示,天臺山和合文化是中華和合文化的鮮活樣本,所謂鮮活,就是和合文化至今仍在當地發揮重要作用,它融入百姓的思想,體現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實踐中。
(本版圖片由天臺縣委宣傳部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