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夜游演出《和合天下·心歸天臺》,游赭溪老街,走進和合人間文化園,制作和合花燈……近年來,和合研學持續升溫,除了全國各地的“研學團”,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也紛紛來到天臺,感受和合文化的魅力。據統計,2024年,天臺縣接待研學團隊及游客近2萬人次。
“和合基因”為研學賦能
天臺是中華和合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是“中國和合文化之鄉”“中國和合文化傳承基地”。在天臺,與和合文化相關的地方有很多,其濃厚氛圍遍布街頭巷尾。作為天臺的城市符號,和合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走進和合人間文化園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琳瑯滿目的老物件仿佛將人帶回了千百年前的天臺民間。依托深厚的天臺山文化,天臺和合人間文化園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挖掘寒山拾得故事,打造以“和合人間”為品牌、“和合文化”為主題,融非遺、婚慶、研學、文創等業態為一體的文旅融合產業園。目前已建成天臺和合博物館、一根藤藝術館、滿堂紅婚俗館、和合堂、拾得坊等展館。
“我們邀請了本地文化學者和高校研學專家,按照中小學生可游、可學、可研、可做、可秀、可評的總體架構,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有《和合文化游》《一根藤榫卯研學》等研學課程,以及《二十四節氣》《生活實踐》等輔助性課程。通過和合主題、一根藤非遺主題等中小學生研學課程,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和合人間文化園相關負責人說。
在天臺山民俗博物館,兩幅高達3米有余的喜幛十分矚目。“這是民國時期的手工綢緞刺繡品。”工作人員介紹,喜幛大紅色的底布上繡著笑容可掬、栩栩如生的“和合二仙”,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圓盒,繡工精細,針法豐富。“讀懂和合文化,博物館就是一扇很好的‘窗口’。”天臺山民俗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最近這段時間,預約一場“和合文化”之旅的幼兒園和小學很多,讓孩子們在一件件可感可知的文物中,樹立起對和合文化的最初印象。
和合文化創意街區、和合圣地碑公園、天臺山民俗博物館、天臺山家風家訓館、始豐湖公園和合文化廣場、龍溪和合文化研學基地、后岸和合文化旅游特色村……近年來,天臺將和合文化的美學精神與城市結合,落地了一批可體驗可分享的物化工程。這些能讓人親身感受到的物化工程,成為一張張展示傳承和合文化的金名片。
“游”“學”兼顧 打造研學高地
天臺有山水,有人文,有歷史,如何巧借研學東風,讓和合文化傳播得更深、更遠,是天臺縣文化與旅游相關從業者一直思考的問題。
“相較傳統旅行而言,研學旅行具有專業性、深入性、豐富性的特點。”浙江華頂國際旅行社相關負責人張妙玲說,天臺擁有很好的研學資源,公司會根據研學團隊的年齡和需求,設計不同的研學課程,開發標準化、個性化研學產品。
張妙玲提道,公司在設計研學課程時,會增加一些具象化的文化體驗環節,讓人感覺到傳統文化并沒有沉睡在歷史中,而是就在人們鮮活的生活里。此外,每個實踐點位都需要專業對口的講解員,研學導師也是其中重要一環。“我們對研學導師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為此,公司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學中心,加大對研學人才的培養力度。”
研學,也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在了一起。2020年,天臺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陳秋月與朋友,共同創辦了“天臺山和合文化之旅”研學團隊。近年來,“天臺山和合文化之旅”研學團隊以天臺山和合文化為主線,以知識科普為切入點,依托和合人間文化園、天臺博物館、塔后、農業園區等省市縣科普基地,深入挖掘非遺、茶旅、康養、民居、霞客、詩路等內容中的和合元素,承辦了多主題的和合文化研學活動。
除了將傳統文化做成研學產品,該研學團隊還立足于傳統民俗和春節、元宵、立夏、端午、中秋等重大節點,通過和合文化科普、實地參觀、對話工匠、手工體驗、非遺展示、美食文創、知識問卷等融探究式學習、沉浸式體驗為一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大家感受天地人和的美好境界,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學習理念,養成知行合一的研學習慣,使和合思想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未來,“天臺山和合文化之旅”研學團隊還將走進古村,通過挖掘古村故事,重現非遺技藝,打造可看、可聽、可感、可學、可做的研學新場景。“目前,我們已經挖掘了三州鄉道士巖村和三合鎮靈溪村這兩個古村,道士巖村擁有三州吹打樂、天臺坐唱和制作牛腿琴等‘三非遺’,靈溪村的‘狀元游街’、靈溪垂面、奚家拳和舞長獅子文化都十分有特色,很值得推廣。”“天臺山和合文化之旅”研學團隊創始人之一的陳欣說。
和合研學“圈粉”海內外
將餅皮輕輕分開攤平,再把肉片、菜絲、筍干、豆腐、豆面等小菜擺成條狀,慢慢一卷就成了天臺人最熟悉的餃餅筒,一口下去香味四溢,味蕾與“和合味道”迎頭相撞,引出贊聲一片。今年7月,60余名兩岸青年齊聚天臺,體驗非遺美食和合餃餅筒的diy制作,品嘗天臺地方特色小吃。
連日來的參觀走訪,大家收獲良多。臺灣青年張煜澤說:“和合文化倡導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理念,對于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回臺灣后,我會把和合文化介紹給家人和朋友,分享其中蘊含的智慧。”
在滿堂紅婚俗館,摩洛哥的留學生Wissal新奇地看著館內所展示的傳統婚嫁用品、紅妝物件。天臺縣和合文化宣講團英語組的成員們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留學生介紹天臺山地區傳統婚嫁禮俗以及儀式所倡導“和合家庭、幸福人生”的理念。
隨后,留學生們移步至一根藤藝術館。“它由一塊塊長長短短的木條,通過榫卯回環穿插編織,形成各種首尾相連的藤狀圖案。”跟隨講解員的步伐,留學生們近距離欣賞看得見摸得著的一根藤作品,感受“委婉多姿、回環穿插”的技藝魅力。
Wissal說,天臺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有太多值得年輕人去學習、探索和嘗試的東西。Wissal是參與“和合文化國際研修之旅”的成員。這個團共有16名來自巴西、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和印尼等地的留學生。研學期間,他們深入張思村、天臺山大瀑布、和合人間文化園、濟公故居和赭溪老街等地,開展現場教學和研修交流。
在張思村,留學生們參訪具有和合文化特色的明清建筑博物館,一磚一瓦,讓大家都沉醉在了古色古香的世界里。孟加拉留學生Sawan說:“這次活動讓我們沉浸在和深入了解和合文化中。參觀明清建筑博物館對我很有啟發,我曾在課堂上研究過中國古代建筑,但親眼看到它們,更加令人驚嘆。”
眼下,一批又一批研學團隊奔赴天臺,探秘自然、尋訪古跡、體驗非遺。天臺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著各地游客,讓他們在這里感受到和合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風光的旖旎多姿。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