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前方到站仙居站。”自9月6日杭溫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以來,步入高鐵時代的臺州市仙居縣,有了新變化、新期待。
景區客流增長、客商考察增多、村民收入見漲……上揚的發展曲線,不僅說明高鐵對于仙居的影響,也反映出山區縣仙居的厚積薄發。3年來,作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首批試點之一,仙居以“擦亮‘山水+鄉村旅游’金名片,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機制”為突破口,著力在縮小城鄉差距方面先行先試。
共同富裕,民心所盼。從《仙居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山區樣板系統架構圖》1.0版升級到2.0版,仙居目標明確,方向堅定,推動著一項項標志性成果落地,一個個重點工作建設完成。2024年上半年,仙居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為6.1%,居臺州市第一;城鄉收入倍差1.77,居山區海島縣前列。
仙居實施農村共富“兩個計劃”,打造“仙居仙宿”集群。
瞄準土特產
培優產業鏈
最近,仙居楊梅又上央視。古楊梅樹下種茶、養蜂、牧雞的復合種養系統,搶眼出圈。回到現實,這一復合種養系統衍生而來的“梅茶雞蜂”禮盒,成為伴手禮“新寵”。
從一顆楊梅鮮果,到特色伴手禮,仙居將自己的“土特產”盤活了。
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好山好水間孕育了眾多優秀的農產品,但大多知名度不高。之前,雖打響了楊梅品牌,但想起仙居農特產品,只有楊梅,也成了仙居最突出的短板。
如何解開困局?在一場場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共富夜談”里,仙居各級干部走村入戶,掌握百姓需求,精準施策解決。
一個區域公用品牌——“神仙大農”,誕生了。2022年初,仙居成立國資公司運營“神仙大農”區域公用品牌,開始“為農民賣東西、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逐步形成“楊梅+仙居雞+油茶+茶葉+N”的新型矩陣農產業鏈。目前,“神仙大農”已涵蓋仙居優質農副產品共九大類、300余款產品,輻射覆蓋全縣85%的農戶,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500元,促進全縣10萬農戶增收。
為了更好地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仙居還創新打法。埠頭鎮的陳偉亞帶起一支直播隊伍,以直播方式帶著村民賣出村里的小黃姜、玉米、菜干等農產品;廣度鄉的王雪芳帶著村民做來料加工,家門口把錢賺了;安洲街道的張美婭將村民生產的瓜果蔬菜一車車往城里銷售……熟悉村情、了解市場的村民擔任“共富生活委員”,讓村民自產的農特產品有了新銷路。
品牌有了、銷售渠道有了,仙居將目光再次瞄準產品源頭,建起基地。楊梅基地、油茶基地、水稻基地等,保證產品銷售有質有量,也進一步構建了全鏈產銷互動模式,即打造“供應鏈中心+線上直播間+線下實體店+農文旅融合”的運營模式,切實打通市場“最后一公里”。
帶著村民一起,直播助農銷售。
打響文旅IP
產業融合升級
國慶假期期間,神仙居景區游人如織。近年來,神仙居景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業態逐漸豐富,無論是實現“無痛爬山”的自動扶梯,還是如意橋、南天頂等新景點,都頻頻出圈,引來眾多關注。
仙居的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也在生態。神仙居景區提質擴容及神仙居旅游度假區的“天空之城”、酷塔水世界、神仙花谷……隨著文旅項目不斷對外營業,仙居的旅游業態不斷豐富,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沿著山水之脈,仙居借著5A級景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打響文旅IP,帶來的變化不僅是文旅產業升級,更是鄉村興旺、村民增收。
在鄉村待了近10年的楊勇,就深刻感受到村民的變化。“村里開起第一家民宿,村民的態度是懷疑‘這也能行’;等村里開起10家民宿,村民的態度就是‘我家也能開民宿’或者‘我也能參與其中’。”楊勇回鄉后開起民宿和宿山麥。景區發展越來越好,周邊的民宿也越來越多。
民宿產業如今已在仙居成集群化發展,在楊勇看來多一家酒店、民宿,或者農家樂,不是多一個競爭者,反而是正向激勵,這說明產業發展向好,鄉村更有活力。
近年來,仙居圍繞“打造現代化中國山水畫城市”目標,緊抓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機遇,織密綠水青山新圖景,鏈接共同富裕新通途。同時,通過實施“讓農民持股、村集體入股”農村共富“兩個計劃”,積極引導粗放式農家樂向精品特色民宿方向發展,打造“仙居仙宿”集群。據統計,仙居共有民宿經營戶650戶,去年經營戶每戶增收18萬元以上。
區域公用品牌“神仙大農”,為農民賣東西,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
用足生態價值
治理更添智
今年7月,全國首張楊梅碳標簽證書落地仙居。這一評價不僅標志著仙居楊梅在生產過程中的低碳環保特性,也象征著仙居縣在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生態的價值,在仙居從未被低估。編制《仙居縣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案(2020—2022年)》《仙居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研究報告》;發布縣級行政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打造綠色產業體系……仙居瞄準山水自然稟賦,保護為先,走好生態價值綜合轉化之路。
優異的生態環境和復雜多樣的地質地貌特征,孕育了仙居豐富的生物資源,被譽為省內罕見的天然植物“基因庫”、動植物的“博物館”。
今年5月,省內首個以區域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博物館——仙居生物多樣性博物館開館。博物館的存在提高了公眾的環保意識,拓展了日常的科教活動,也豐富了仙居的旅游業態,已成為展現仙居生態環境美麗、萬物和合共生的全新實踐基地和重要窗口。
這些變化,都是生態優勢帶來的變化。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在仙居蓬勃發展,綠水青山真成了金山銀山。群眾的口袋富了,精神生活多了,生活的智能化也得添上。楊梅產業地圖,賦能梅農生產;“親農在線”平臺助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基層治理“五環智控”閉環管理模式,打造數字時代“新楓橋經驗”……這些轉變,不斷縮短了縣域與城市發展的差距,也展示出縣域強勁的發展動力。
小縣立大志、小城創大業。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仙居正以源源不斷的生動實踐把藍圖高質量轉化為實景畫。
(圖片由仙居縣發改局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