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文化和融、產業和興、生態和美、社會和睦——來臺州,共享“和合”之美
2024年10月31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肖淙文 楊群

透過民居木窗上的“和合藤”,望一眼天臺山的遠霧;探訪和合人間文化園等和合文化展示窗口,領略和合文化魅力……這兩年,越來越多人走進臺州,探究和合文化的精髓。

發祥于天臺山的和合文化,融入中華文化的根脈和靈魂,澆灌滋養著臺州這片土地,更在傳承與創新之中,浸潤臺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成為城市精神的文化源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引擎”。

2024“和合文化全球論壇”開幕前夕,記者走進論壇舉辦地臺州,在社區、村鎮、企業等地,探尋和合文化的時代之變,感悟當代“和合”之美。

2024中華濟公文化節在天臺山游客中心開幕。通訊員 李兆葵 陳煜 攝

浸潤人心,埋下善治種子

天臺縣有一條巷,名叫“讓巷”。

傳說兩戶商家隔路建房,建設中發現若都向外擴建,巷道便會過于狹窄,于是兩鄰居共退一步,都提出“讓一讓”,這就是“讓巷”的由來。讓巷很短,也很“長”,沿著和合文化的傳承脈絡,至今仍在浸潤人心。

“喝了這碗和合茶,大家心平氣和把話說開。”不久前,在天臺“和為貴”東部和合調解中心,兩位村民因房屋間20厘米的滴水溝權屬問題前來求助。72歲的調解員王繼福,操一口地道方言,以“讓巷”故事為引,多次上門看場地、解心結。最終,雙方共同簽下和解書,拍攝了和合照,懸掛起和合結,在一系列充滿儀式感的流程中握手言和。

習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語》專欄的《文化育和諧》一文中指出,“和”指的是和諧、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匯合、融合、聯合等。這種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是我們民族所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

將和合文化融入社會治理,是臺州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大特色。各縣(市、區)遍布以“和合”為名的調解中心,市區行業性調解組織覆蓋醫療糾紛、道路交通、金融保險等18個領域。各級人大代表、行業專家等,成為基層善治的重要力量。

“臺州和合文化是中華和合文化的鮮活樣本。”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何善蒙認為,所謂鮮活,是指和合文化至今仍在當地發揮重要作用,它融入百姓的思想之中,體現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實踐中。

10月21日上午,一排桌椅擺上了路橋區十里長街街口,每月一次的“街區共治街長懇談會”如約而至。十里長街大商圈街長,與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園林、物業管理等科室的7位負責人,將周邊群眾、商戶提出的“關鍵小事”一一記錄,承諾10天內回應落實。今年以來,路橋16個和合街區,已解決198項民生問題。

與群眾直面交流,矛盾化解在基層,和合文化已延伸至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如今,“和合街區”覆蓋臺州城鄉,景區“和合驛站”為游客排憂解難,“和合公園”“和合書吧”等開放空間遍地開花,“和合理念”寫進村規民約。近年來,臺州8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兩次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通訊員 徐倩 攝

合力共創,賦能產業發展

走進玉環市干江鎮上棧頭村,正逢村中在完善游樂新項目“海水瀑布”。

“把海水抽到60米高,一路向下流過深潭、龍鱗壩,明年夏天肯定火。”每天都有村民圍觀進度,一問,全村95%以上的村民是“股東”。

從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足8000元的空心漁村,躍至年均收入800萬元、經營14個游樂項目的“鄉村迪士尼”,上棧頭村的逆襲,正應了“和合”二字。2018年,想發展鄉村旅游的上棧頭村,盯上了報價700萬元的玻璃棧道項目,村里創新“村民占股49%+村集體占股51%”的股份眾籌模式,連低收入農戶也通過黨員結對的方式入了股。

一座吊橋,串起了鄉村和美,也串出了共富路。項目開業第一季度利潤就達到400萬元,不少村民主動要求少分紅,繼續入股增設新項目。“鄉村發展思路決定出路。”村黨支部書記吳法林說,相信和依靠群眾,讓百姓做發展的當家人,這個從“和合”理念中悟出的道理,正助力臺州廣袤鄉村創造無限可能。

文化的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賦予經濟發展以更強的競爭力。像上棧頭村一樣,臺州各行各業都在思考怎么“合”。

“員工關系和諧,企業才能永葆青春。”天臺銀輪股份黨委副書記姚兆樹介紹,為解員工后顧之憂,廠區內建設了兒童托育園,5歲至8歲的員工子女都可以在此托養,待父母下班后一同回家。企業還設立“1890”服務平臺,整合了家政、物業、配送等高頻服務,有需求的員工“一撥就靈”。

銀輪股份所屬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是天臺優勢行業,此前,作為“鏈主”企業的銀輪股份牽頭對行業重點配套環節的低小散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成立了八大工業共享平臺。其中,表面處理中心投產后,節約土地資源152畝,年污水排放量減少9萬噸,產能提高35%以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眼下,天臺縣已有10家上市公司,在浙江省山區縣中位列第一。“我們組成了‘和合企業上市賦能團’,將自身發展經驗和發展機遇同其他企業共享。”姚兆樹認為,正是有“以及達人,兼濟天下”的“和合”理念,山區縣才能飛出“金鳳凰”。

海納百川,賡續文化生命力

行走在臺州,我們看到了“和合”二字的包羅萬象。

今天的和合精神,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被賦予了更多時代價值。“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的自我和諧”構成的和合觀念,在當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延伸。

經歷多次修訂,重大理論研究項目《中華和合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即將在今年11月正式發布,多維度論述和合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當代價值。“對和合文化的傳承創新,讓它超越時間與空間,具備長久的生命力,被更多人認同和接受。”臺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黃巖永寧幸福中心,以“人的自我和諧”為目標療愈著現代人的心靈。走進二樓的“社會情感空間”,愛、勇氣、善良等代表積極品質的詞匯投影在體驗者身上,在墻面映出一個“人形”。“善于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勢和美德,會讓人更有力量。”中心運營負責人劉曉燕介紹,這處與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打造的中國首個積極心理學科普體驗及綜合服務中心,已成為和合文化與現代心理學理念融合的試驗場、新潮的打卡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的當代表達。10月24日,在臨海白沙灣“小藍之家”,一位游客將撿到的塑料瓶投入回收箱。“投遞重量20克,碳減排量40克,碳積分1分”的數據被立刻上傳至“藍色循環”數字化治理監管平臺。

一年前,浙江“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獲得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如今,發源于臺州的“藍色循環”模式已推廣至山東、福建、海南等省份,為我國沿海省份提供了樣本。

和合文化屬于臺州,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建立和合文化對外傳播體系,傳遞中國和平擔當,則是“人與人的和諧”的時代之聲。至今,臺州已建立和合文化海外驛站29家,覆蓋全球六大洲的16個國家,累計開展活動500多場。千年“和合”,已成為被世界廣泛認同的精神財富。


標簽: 和合街區;和合文化;臺州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