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9年4月7日,椒江海門老街古玩市場舊書攤位一角
圖/網絡
在過去那個沒有網絡,也沒有手機的慢節奏年代,人們唯一的精神食糧,就是那一本本散發著墨香的書。因此,設攤賣舊書的老行當在我們臺州也應運而生,賣舊書是舊時民間的一種營生。
過去在城鎮的街頭巷尾,舊書攤的身影并不難覓,有臨街開設的舊書店,但大多是臨時沿街擺設的舊書攤。一塊塑料布便成了這些舊書的臨時棲身之地,那一摞摞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舊書在攤上擺開,吸引著愛書人的目光。書攤旁邊留出小小的空地,以便淘書人往來和蹲看。
賣舊書
那時書攤上的這些舊書絕大部分都是低價收來的。收書人走街串巷,籮筐里裝滿了幾分錢一斤收來的書并夾雜著報紙,回家后,一本一本地進行挑選。這舊書攤的書不僅僅便宜,而且大多是正版的,因為那個年代似乎少有盜版。舊書攤以二手書為主,書籍的年代卻是有老有新。老到幾十年前的連環畫,新到現代藝術,品種繁多,除了大量的舊雜志和流行的小說外,還有許多畫報或畫冊及工具書,它可以滿足各個年齡層次購書者的不同需求。
那些樂此不疲的淘書人在舊書攤中挑選出自己中意的書買走,但下次再來時還有層出不窮的舊書出現。這些書絕大部分被人讀過,有的書還留下了前人的印章和筆跡。淘書人捧起一本舊書翻看,常常會看得入迷,似乎有一種久別重逢的興奮。舊書攤淘書和書店買書不一樣,去書店有比較明確的看書或買書的目的,而書攤淘書也許會有驚喜等著你。淘書人有時會在書攤中遇見到處尋覓而未遇的書,也會遇到想都沒有想過的怦然心動的收獲,但也有一無所獲兩手空空而歸的時候。
淘書人中大部分是圖書愛好者,除了買書、看書,在舊書攤中還能結交一些“書友”。他們可以互相討論切磋交流心得,即便不買書,過來找“書友”聊聊天也非常開心,那時的舊書攤成了中老年人消磨時間的休閑場所。
過去書攤中所賣的舊書價格普遍較低,一般每本就幾元錢,有的甚至幾角錢一本,除了價格便宜這一優勢外,在這里你或許能淘到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閱讀興趣的書籍。
收藏家和商業書商也是舊書攤的常客,與一般購書者不同,他們懂行擅長“撿漏”,可以在成千上萬本舊書中找出具有收藏價值或升值價值的書籍。
現隨著社會的前進,舊書攤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影響,更是由于科技的發展,尤其互聯網的出現,那不用付錢的網上讀書給人們帶來了你想看什么就有什么的便捷。而今新事物層出不窮,人們第一時間里接受的東西實在太多,也就無暇再看那些舊書,因此,這舊書也就成了明日黃花。現在我們臺州,除椒江的海門老街和路橋古玩市場等一些地方有舊書市場外,那傳統的舊書攤已漸漸消失。
納鞋底
現在好多人對納鞋底這項手工活兒已是很陌生了,市面上賣的布鞋也大多是橡膠底、皮底的,純手工制作的布鞋底已經不多見了。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人們大多穿布鞋,納鞋底這項活計廣泛流傳于民間,那專門為人家納鞋底的行當,在我們臺州雖無其他老行當這樣普遍,但也或多或少存在。
那個年代,經濟不發達,人們生活都不富裕,小孩子穿鞋又費,舍不得經常買鞋穿,不少家庭都要自己動手手工做鞋子穿,也有嫌麻煩不會做的就請納鞋底的師傅加工。
納鞋底的工具有針、麻線、錐子、頂針、小鉗子等。做鞋底時先要打袼褙,就是把破布糊在一塊木板上,一層復蓋一層,直至有一毫米厚時才可以,等完全干燥后揭下。再根據你的腳底形狀,用大竹箬或硬紙板剪成的模型作為鞋底樣,將它按在袼褙上畫好并剪裁成型,用白布條縫上沿邊兒,這就是鞋底初樣。
然后開始納鞋底,先將舊的布條、床單以及破舊夏衣剪成一片一片的碎布片。接著便是進行填制的過程,在鞋底初樣上涂一層漿糊,鋪一層裁剪好的布片,隔幾層要鋪上一成塊的布片為加固。布層之間不得有褶皺,這樣反復涂與鋪直至鞋底厚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再在上下兩面各鋪上一層新布。最后將粘貼好的鞋底用石頭和木板壓制12個小時,并放置于通風干燥處晾干。
當粘貼好的鞋底干燥后,制作者開始縫制鞋底。她們左手捏著鞋底,右手中指戴個頂針,拿著錐子和穿好了麻線的針頭進行縫制,先在鞋底上用錐子鉆一個眼,再從鉆眼里穿進針,從另一面拔出針和麻線后不住地拉,就聽見“唰唰唰”麻線穿過鞋底的聲音。每一針過后還必須將麻線在錐把上繞幾圈用力勒緊,然后再縫下一針。記得那時,有些老婦人每縫一針后,都會拿針往額頭上的頭發里扒拉幾下。因為這頭發上有油脂,可以讓針在縫時更潤滑,這樣縫制鞋底時就省些力。鞋底縫制好后,要將它放置干燥處晾2至3天。
縫制鞋底時針法很有講究,先在邊上沿輪廓縫上兩圈,中間則一行一行錯落開針腳。因為鞋穿著,腳底對鞋的受力不一樣,所以前腳掌和腳后跟部位針腳要縫得密些,足弓部位則稀一些也可,但整雙鞋底針腳越細密鞋子的壽命越長。
納鞋底是做布鞋的重要工序,鞋子結實與否首先要看鞋底做得好不好。納鞋底這活兒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要做好更難。鞋底兒要想納得平平整整,服服帖帖,針腳均勻細密,沒有多年的功底是做不好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條件好了,名目繁多的旅游鞋、健身鞋紛紛登場,琳瑯滿目,人們都購買現成的鞋穿且講究名牌,現在很少有人還想穿傳統的家做布鞋了,因此納鞋底的行當在我們臺州也基本絕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