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路橋街道南官河畔的小巷里,有一間低矮的小店面,門口掛著一塊簡陋的白色紙板,上面用毛筆寫著幾個大字——“河西做桶店”。
這就是路橋箍桶匠人黃云法的店面,這扇需要彎下腰才能探進的門中,生活著路橋最后一位箍桶匠。
黃云法今年74歲,這是他從事箍桶行業的第60個年頭。上世紀80年代是箍桶的黃金時代,當時,路橋共有18家箍桶鋪子,如今,堅持自己手作的工匠,只剩下黃云法一個。
“一件木器要花一到兩天時間制作,做完后至少能用幾十年。”黃云法說,因為市場需求越來越少,兩個徒弟為維持生計全部轉行,但他舍不得自己做了一輩子的手藝,也舍不得讓這門古老的技藝斷代。
傳統的箍桶技藝教學,一般采取言傳身教的拜師制,很少有紙面之物流傳。“我想把這么多年攢下的東西寫成一本書,以另一種方式傳承下去。”黃云法說,他希望把木桶的不同款式、制作工序和文化寓意全部記錄下來,讓這門技藝以另一種形式永遠留存。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