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臺縣平橋鎮下曹村山腳下2000多畝的農田里,綠油油的麥苗已有半米來高,長勢喜人,90后種糧大戶周一峰正操控著無人機為小麥施肥。
無人機的螺旋槳飛速旋轉,無人機上搭載的5L肥水,像細密的雨絲均勻地灑落在小麥苗上,無人機所到之處,麥浪層層翻滾,煞是好看。
“無人機一飛,肥料均勻播撒,這效率可比人工高太多啦!”
周一峰臉上洋溢著自信與自豪,作為新一代的農民,周一峰帶著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的理念回到家鄉,投身于糧食種植,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據悉,周一峰家小麥種植總面積達到2000余畝,是下曹村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但是受傳統以人力為主的農耕技術影響,每到播種與豐收季節,人工效率成為制約糧食播種、施肥、采收效能的關鍵,也間接成為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因素。
他深知,要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必須依靠科技,因此他想在自己的田里開展現代化作業。萬事開頭難,購置現代化農業設備所需的大量資金成了擺在周一峰面前的第一道難關。
了解到他的情況后,農行天臺縣支行青年突擊隊主動對接,來到平橋鎮下曹村實地調查,在掌握周一峰所種植的糧食品種、用資回款時間、施肥體量等情況后,給予發放可循環使用的“惠農e貸”30萬元。農行天臺縣支行青年突擊隊從實地走訪、收集資料,到完成放款,僅僅用了一周時間,就將低利率的30萬元惠農e貸發放到周一峰手中。
有了資金支持,周一峰購置了現代化的農業設備,包括無人機、拖拉機、收割機等,實現從播種到收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同時,他還利用互聯網技術,學習先進的種植經驗,實時監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科學施肥、精準灌溉,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周一峰感慨地說:“以前,大家都覺得種地又苦又累,沒什么前途。但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金融政策的支持,農業也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農業的潛力,回到家鄉,一起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