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后,浙江入汛。省防指春節一過就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做好防汛備汛工作,全時段、全天候、全過程抓好風險防范化解。
氣象部門分析,今年我省水文氣象年景總體偏差,汛期旱澇并發、澇重于旱,暴雨洪水等事件趨多趨頻。
提前謀劃部署,夯實防汛基礎。面對復雜嚴峻的汛期天氣形勢,今年以來,我省深入開展排查整改工作,加強物資保障,筑牢水旱災害防御的基層防線。
加強排查整改,消除風險隱患
發現問題909處、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762處、病險山塘76座……近日,記者在省防指看到一張來自臺州的匯總表。2月中旬以來,當地提前開展防汛備汛隱患排查工作,這張表格,詳細記錄了排查出的問題及整改情況。
“繩在細處斷,冰在薄處裂。”在省應急管理廳防汛處處長梁威看來,每年浙江各地提前數月開展排查工作,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將各類防汛風險隱患消除在未發之時。
一張張防汛“安全網”正編織成形。3月下旬,省防減救災委組織11個檢查組赴11個設區市,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排查;針對地質災害風險點位、高速公路風險路段、小流域山洪風險區等重點部位,市縣防汛部門聯合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單位,做好行業監督。截至目前,全省已出動25萬余人次,對23.66萬處風險點位進行全面細致檢查。
水情是浙江基本的省情。常年與水打交道的浙江人雖已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防汛本領,但每年隱患排查,總會發現“漏網之魚”,比如部分區縣對應急隊伍的統籌力度不夠,部分鎮街、村社防汛物資倉庫管理不規范等。
“防汛備汛工作時間跨度長、涉及面廣,導致個別問題較為普遍,我們會嚴肅對待,及時整改。”省防指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會敦促各級防汛單位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確保主汛前補齊防汛短板,防止帶險入汛。
下沉關鍵設備,提升保障能力
物資保障是打贏防汛仗的關鍵支撐。從沙袋、救生衣到抽水泵、應急照明設備,每一件物資都如同戰士手中的武器,缺一不可。
面對復雜多變的水情和雨情,浙江如何確保防汛武器在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
2024年6月,慶元縣五大堡鄉3個村因長時間暴雨發生“三斷”(斷電、斷路、斷網),當地村民利用“三大件”——衛星電話、發電機、水泵,及時組織自救互救,最終實現人員零傷亡。
“關鍵物資設備下沉,大大提升了村自為戰、鄉自為戰的能力。”省應急管理廳防減救災處副處長童華斌說。
向下向下再向下,將應急物資儲備落到最基層單元——這是浙江防汛備汛的一大經驗。看增量:截至目前,全省分布23794個村級物資庫(點),充分保障了極端條件下應急物資的及時供應;看存量:全省共配備衛星電話1.6萬部、發電機1.6萬臺、水泵1.9萬臺,實現了關鍵物資在多災易災地區村級的全覆蓋。
以政府統籌為主導、實物儲備為基礎的防汛物資保障體系,一直是應急防線的重要支撐。今年,我省繼續在杭州、金華開展“應急云倉”試點工作,鼓勵更多企業加入防汛備汛工作。
“應急云倉”就是在不增加財政負擔的基礎上,與貨商企業以及京東、順豐等大型物流企業合作,出現災情時,防汛防臺系統會網絡下單應急物資產品,并及時調配到受災地區。
童華斌介紹,實物儲備中包含不少水和食物這樣的消耗品,這些物資對保質期限有一定要求。采用“應急云倉”調配模式,能夠有效避免因物資過期更新而產生的成本,減輕財政負擔。此外,合作的貨商企業產品種類豐富,也能拓展物資儲備的品類和數量,提升試點地區的物資保障能力。
“試點以來,‘應急云倉’逐漸成為我們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杭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汛期臨近,“應急云倉”儲備機制已經啟動,通過組建“線上+線下”保供鏈條,確保在可能遭遇超標準洪水時供應充足、保障到位。
層層壓實責任,夯實基層力量
防汛備汛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忙在基層,也難在基層。
“2019年臺風‘利奇馬’來襲,不少村子的通訊、電力中斷,幾乎成‘孤島’。我們救援隊和村干部挨家挨戶敲門,只為轉移村民到避災點。”對于6年前的那場風雨,溫嶺市箬橫鎮應急消防管理站站長葉祥華記憶猶新。
箬橫鎮轉移村民的故事,道出了基層防汛力量建設的重要性。今年3月,我省發出通知,全面推進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進一步要求各地基層防汛干部和應急消防管理站加速響應,及時做好風險管理、隱患排查和人員轉移工作。
提升基層防汛防臺能力,不只是“查”,還要“練”。對此,通知提出了“硬要求”——汛前,鄉鎮(街道)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開展不少于1周的專業訓練;汛期,每月開展2次防汛專項訓練。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四級(省、市、縣、鄉)編組救援隊伍達2371支,有9.4萬余人參加,這些力量正蓄勢待發,迎接實戰檢驗。
每逢汛期,總會有防汛干部提到,在動員群眾轉移過程中,有的村民存在“沒什么大不了”的心理,有的舍不得財物。碰到這種情況,浙江有何解決智慧?
溫嶺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實施網格化管理,防汛干部負責到人,“我們為村民住房建了檔案,記載地點、負責人、隱患情況和轉移安置點,讓防汛干部熟悉情況,及時到位;一旦接到預警,立即入戶動員,不愿撤離的,也要抬出去、背出去,‘寧聽罵聲,不聽哭聲’;針對群眾關心的食宿問題,提前在學校、體育館等安置點備齊飲用水、方便食品和床鋪,讓受災群眾穩得住。”
環環相扣“防汛鏈”,層層壓實“責任鏈”,從全省范圍看,溫嶺的做法不在少數。截至目前,全省已經更新4.6萬名市、縣、鄉、村四級包保責任人和30.8萬名基層防汛責任人,并明確山塘水庫河網、城市內澇、山洪地質災害等重點領域防汛責任人,切實把防汛責任壓實到基層末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