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春耕時節,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農戶們正搶抓時機,對小麥進行除草、施肥,保障夏糧豐收。在臺州市天臺縣平橋鎮曹一村,“90后”小麥種植大戶龐榮華便是其中之一。“春季天氣瞬息萬變,一有機會就要抓緊時間施肥,有助于麥苗生長。”龐榮華介紹。
和傳統的肥料施用不同,在龐榮華的田地里,一架架無人機成了“植保”管理的“主力軍”。他告訴記者,自己在村里流轉了970畝土地,幾年前就率先用無人機播種、施肥,后來還考了“飛手證”。如今,龐榮華已先后購入6架農業無人機,為自家麥田和周邊縣(市、區)有需要的農戶提供播種、施肥、打藥除蟲等服務。去年,龐榮華團隊的飛播面積已超過7萬畝。
“就拿眼前這兩畝地來說,人工利用小型機械施肥需要15分鐘左右可以完成,要是用無人機的話,你們猜要多久?”龐榮華站在田埂上,一邊熟練地將肥料裝入無人機的容器中,一邊豎起兩根手指,“只要20秒。”
隨后,他在遙控器界面上輕輕一點,伴隨著螺旋槳的陣陣轟響,無人機直立起飛,迅速升空,靈活地在麥田上方飛行、盤旋、噴灑肥料,現場呈現出一幅智慧農業生產的熱鬧圖景。“不像傳統的人工灑,這里多、那里少,小麥會長得不一樣,運用無人機可以按照我們設計好的線路施肥,精準又均勻,還能實時進行苗情監測分析,為我們的管理提供了便利。”龐榮華說。
“新農人”的順勢而為
當傳統農業和時代的浪潮正面相撞,“新農人”龐榮華選擇“順勢而為”,蹚著“浪花”向前。“以前搞農業,農民靠天吃飯,非常辛苦,打藥施肥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的腰總是彎著。一些種植戶還要常常擔心出現招工難的情況。”
2019年,龐榮華決定“試水”,成為該縣首批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科學“田管”的種植戶之一。“那時候心里挺忐忑的,后來縣農機、農技部門的工作人員知道后,專門上門講解相關扶持政策,比如購機補貼、病蟲害統防統治補貼,還有無人機租借、噴施體驗等服務,徹底消除了我的顧慮。”龐榮華說。
近年來,天臺縣依托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向農業企業推廣使用植保無人機45架,并免費借給農戶使用,實現在種糧大戶中的運用全覆蓋,推動作業效率提升5倍,降低農藥使用量一半以上。此外,搭建無人機操作研學平臺,安排“農幫客”結對培訓,累計幫助34名農戶熟練掌握無人機操作技術。
科技牽引更廣袤的“田野”
上個月,龐榮華又購置了2架全新的無人機,“現在靠著科技手段,農業生產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還成功解決了勞動力緊張的難題,人力成本變得更低。1架無人機解放的是幾十雙、上百雙手。”
龐榮華無法停下腳步。今年,他還申請加入了天臺縣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利用無人機保障該縣重大公共區域病蟲害防治工作,這場由智能裝備帶來的農業生產新變化正牽引著他走進一片更加廣袤的“田野”。“或許在未來的農田、果園、林場里,只有各種機械在‘勞作’,農民們可以坐在干凈涼快的監控室里,喝茶、聊天、休息,暢想好收成……”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