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浙報跨版丨黃巖:實施“六大戰略” 走深走實臺州“九富”路徑
2022年02月22日 來源: 浙江在線 陳久忍

  黃巖永寧江

  這是一方山水形勝之地。

  黃巖西部,群山環繞,長潭湖碧水如鏡,古村落星羅棋布。翠屏山下,千年官河迂回流淌,永寧江曲折如帶,向東入海。

  這是一座通達富有之城。

  自古以來,黃巖便繁華富庶、人才輩出,享有“東南小鄒魯”“溫黃熟,天下足”之美譽,沙埠青瓷窯遠銷海外,“黃巖蜜橘”名揚天下。

  這是一處創新創業熱土。

  改革開放后,黃巖在全國率先出臺保護和規范股份合作制文件,“臺州老工業基地”名聲在外,“中國模具之鄉”“中國塑料日用品之都”享譽全國。

  進入新時代,開啟共同富裕新征程,黃巖依然敢為人先、勇立潮頭。

  黃巖在臺州全市率先出臺全域共富實施方案,與清華大學社科院合作探索縣域共同富裕指標體系,謀劃成立區域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打造“共富大腦”數字化場景應用,以數字化改革推進共同富裕。

  長潭水庫

  當前,聚焦省委“七個先行示范”7條跑道,圍繞走深走實臺州“九富”路徑,黃巖正堅定不移實施永寧江開發主攻戰略、數字化改革主導戰略、實體經濟轉型優先戰略、公共服務優享戰略、生態共富西部振興戰略、黃巖文化復興戰略等“六大戰略”,率先構建標準引領、科學量化的共富參照系,率先探索東西并進、全域統籌的共富融合路,率先繪就九富集成、立體美好的共富全景圖,率先創造全民優享、真實可感的共富微單元,持續擦亮“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金名片,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

沿江開發 建設品質城區

  黃巖區江口街道的臺州夢創園,水泥森林、時光隧道、智能水幕投影、名家書畫展等游覽點,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游玩。春節前后,臺州夢創園向公眾開放,成了當地市民一個新的打卡點。

  從一個老舊的水泥制品廠,搖身一變成為工業4.0首建區,去年,臺州夢創園橫空出世,成為永寧江科創帶的標志性工程、臺州創業創新的匯集地。建成半年多以來,臺州中德發展動力創新論壇、工業4.0戰略研討會、優秀工業產品設計展等國際夢創(臺州)活動月系列主題活動,以及2021年中國創新設計大會暨第25屆全國工業設計學術年會、超級工廠大賽臺州區域決賽相繼在此舉辦。

  永寧江是黃巖的母親河,數千年來滋養著黃巖兒女,孕育了璀璨的橘鄉文明,也見證了黃巖燦爛的發展歷程。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黃巖堅定不移把永寧江開發作為主攻方向,以永寧江科創帶建設為牽引,自西向東聯動開發各大板塊,以重大平臺、重點項目為支撐,系統注入科創、產創、文創等基因,實施“永寧煥新”“永寧精繡”行動,全力打造山脈延展、水脈串聯、人脈薈萃、產脈創新的高品質現代濱江都市區。

  朵云書院·黃巖店

  2月4日,永寧江畔的朵云書院·黃巖店內,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招生部代表李程女士,帶領讀者一起即興作曲填詞,跟著旋律哼唱,感受“即興藝術”的美妙。去年,來自上海的朵云書院入駐黃巖,迅速成為當地文化地標。

  官河古道鷺洲樹屋、南官水街等節點基本建成;司廳巷、東禪巷、橋上街等老舊區塊有機更新持續推進;東浦、方山下、南苑等未來社區加快建設;204省道、甬臺溫高速改擴建、九澄大道快速路等工程開工建設……永寧江兩岸,更新迭代,節奏加快。黃巖積極推進市區融合、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圍繞“一心兩軸多片區”總體布局,推動老城區有機更新,豐富官河古道業態;沿永寧江活力發展軸、黃巖歷史文化軸,打造產城融合濱江活力秀帶、獨具特色人文景觀長廊;統籌推進邁向工業4.0核心區、院沙高先進制造業集聚區、高鐵商貿活力區、長潭水庫生態發展區等重大片區品質開發,重塑城鄉空間格局,提升城區品質。

數字引領 打造硬核成果

  “瓜苗種下去一個月了,上面葉子卷起來,兩邊葉子變黃,不知道是什么問題。”“看圖片根系還不錯,可能氮肥偏多肥害造成的。”近日,黃巖瓜農王明龍,在“瓜農天下”應用上,向專家求助,很快便收到了農業推廣研究員陳可可的回復。

  黃巖區戶籍在外種瓜農戶4.3萬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年產值50多億元,有力帶動了瓜農群體和全國各地群眾增收致富。為更好服務在外瓜農,去年黃巖區按照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要求,注重“小切口”強化“大服務”,打造“瓜農天下”應用,形成智能選址、農資供應、金融服務、銷售對接等一體化服務體系,推動瓜農從“追著太陽種西瓜”向“跟著數據種西瓜”轉變。

  綠沃川空中草莓

  當前,黃巖正牢牢把握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的方向,將數字化改革與推進共同富裕工作緊密結合,與清華大學社科院共同發布縣域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論框架和指標體系,籌劃成立區域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打造瓜農天下、模具(塑料)產業大腦、燈塔工程·幸福安家、黨史學教等一批重大應用,加快建設“共富大腦”體系,將之打造成為具有黃巖辨識度、全省領先的硬核成果。

  “‘共富大腦’體系包括融合、感知、觸達、覆蓋、提升、評價、指數和督查等9大方面功能,謀劃打造重大項目全流程服務平臺等場景應用,并繪制‘共富畫像’,實現共同富裕智感知、智評價、智推動,打造黃巖共富實踐的數字化引擎。”黃巖區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黃巖正以“共富大腦”體系建設為牽引,打造一批重大應用和最佳應用。目前,一體化幫扶、善治永寧、永寧企管家、租省心、小微(共富)信用評價、小橘燈閱無止境等一批最新應用正在加快推進中,更多應用業已開展謀劃。

  其中,“小微(個體)共富信用評級數字化金融服務體系”項目,創新導入“預評價、后申請、再貸款”的信用預評機制,可提供當場評價并授信放款的“秒貸”服務,有效推動“信用有價”落地生根。平臺上線以來,黃巖全區共有3450余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貸支持41億元,其中首貸戶占授信戶數的65.6%。

動能轉換 助推“鳳凰涅槃”

  近日,走進黃巖區新前街道嶼新村,只見占地98畝的高端鑄造產業園,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現在設備都已經到位了,預計今年8月可以搬入園區實現投產,產能將達到10萬噸。”浙江中能鑄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郭良鈿說。

  浙江中能鑄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黃巖31家鑄造企業整合而成,是全省整合企業數最多、鑄造產能最大的置換項目。組建新的現代企業后,公司與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省機電設計研究院等一道成立鑄造行業協同創新聯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據介紹,通過提升改造行動,黃巖鑄造業新增產值8億元,畝均產值從190萬元升至800萬元。共騰出土地435畝,為上工縫制、金宇機電、元邦智能機器人等產業鏈項目引育提供了有效支撐。

  臺州夢創園

  作為臺州老工業基地,黃巖把實體經濟轉型擺在優先位置,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新一輪攻堅行動為主線,統籌推進科技協同創新、企業培育提質擴量、招大引強、生產性服務業能級提升等工程,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要素聚集、活力涌動、智造扎實、配套完善的邁向工業4.0標桿區。

  中高端生物醫藥項目、光電OLED顯示新材料項目落地投產;智能巡邏機器人項目、飛翼光電材料項目等12項科創項目落地建設;費爾斯通、清大機器人、脈興醫療、潤迅數據等項目相繼簽約,魯爾物聯、宇樹機器人等重點項目掛圖推進……近年來,在浙江黃巖人才創業園內,一批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高端科創項目相繼落地,包括4個院士領銜項目。從閑置的老廠房到黃巖的科創高地,并獲評省級人才創業園,浙江黃巖人才創業園的“鳳凰涅槃”,成為黃巖“騰籠換鳥”的典范。

  而今,在永寧江科創帶,臺州夢創園、浙江黃巖人才創業園、黃巖模塑工業設計基地、黃巖智能模具小鎮、中國柑橘博覽園等一批高端創新平臺、產業平臺星羅棋布,正推動永寧江沿岸產業從“制造帶”向“科創帶”轉型,推動黃巖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

服務優享 加強民生保障

  “我們給每位老人都配備了一個手環,可以實時監測使用者的心率、運動步數等,實時查看老人的位置。”走進黃巖區新前街道西范村老年公寓,只見200多名老人,每人都戴著一個智能手環。老年公寓負責人牟菊芳說,依托臺州市“智慧養老”服務綜合平臺,區里對老年公寓開展“智慧養老”改造提升,安裝人臉識別、無接觸測溫、智能手環、防跌倒監測和健康監測床墊等AI設施設備,給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加一份保障。

  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事項,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推進共同富裕,黃巖把促進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作為重要目標,聚焦“擴中”“提低”,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積極開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優享”行動,提高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樣板區。

  黃巖區南城街道山前村

  黃巖積極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探索醫養融合發展和智慧養老模式,完成360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現鄉鎮級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為全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迭代完善社會大救助“一件事”改革,建立預警機制,為全區7000多名低保對象、2000多名低保邊緣人員落實保障政策。

  完善教育基礎設施,補齊短板。去年黃巖完成5所中小學改擴建工程和遷建工程,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620個;新建5所中心幼兒園,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440個,學前教育持續擴容提質,創建省一級園1所、二級園6所,優質園增速連續五年位居臺州市前列。

  黃巖與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合作,依托其積極心理學學科基礎,建設永寧幸福中心,為群眾提供心理干預、心理疏導等服務。建設全民健康檔案,強化“治未病”理念,主動精準為群眾提供健康服務。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醫聯體為載體,“一院一策”助推11家成員單位共同發展,實現基層醫療提質擴容。今年1月,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獲評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生態優先 堅持綠色發展

  “這里將建設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二期,主要打造創新創意中心、研學基地、房車露營基地等項目,將成為演太線的重要節點,并與沙灘老街區塊實現聯動發展。”2月17日上午,在黃巖區嶼頭鄉沙灘村,同濟大學教授楊貴慶冒雨前來指導東塢創客中心建設。據介紹,沙灘村是全省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演太線”是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參與指導建設的一條風景線,長約7公里,串聯沙灘村、烏巖頭村等沿途5個村,將推動黃巖美麗鄉村建設“由點及線到面”聯動發展。

  黃巖西部是臺州市區的“后花園”,受區位交通、生態環保等因素制約,發展相對滯后。如何推動西部振興,是黃巖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的必答題。黃巖的答案是,把生態共富西部振興作為關鍵路徑,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挖掘西部生態和人文資源,實施庫區護源提標、彩虹西鄉文旅共富、美麗鄉村蝶變升級等行動,堅決守牢生態環保紅線,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全力打造浙東南生態富美示范區。

  鑒洋湖濕地公園

  黃巖實施庫區護源提標行動,加快長潭水庫緩沖帶生態修復,系統推進中小流域綜合治理,打造一批美麗河湖、水美鄉鎮,保護好臺州“大水缸”。同時,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清潔能源替代,積極發展光伏發電、碳匯林業、生態康養、節能環保等產業。實施彩虹西鄉文旅共富行動,建成北洋大旅游集散中心,打造環長潭湖、演太雙川金廊、中華橘源、鑒洋漁韻等精品線路,推進“兩個半山”、茅畬下街等古村落及黃巖山、松巖山、劃巖山等山水資源開發,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北洋鎮啟動“千畝富硒稻”產業富民計劃,由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綠沃川與庫區村莊結對,盤活土地資源,種植富硒稻,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富山鄉攜手黃巖區交旅集團,盤活半山村古村落資源,打造“富山春居”民宿發展樣板……當前,黃巖正大力推動現代農業企業、文旅公司等環境友好型企業與西部鄉鎮組建村企共富聯盟,通過項目招引、投資入股等形式,進一步盤活鄉村生態、土地資源,探索共同富裕特色路徑。

精神共富 推動文化復興

  入夜,走進黃巖區西城街道橋上街歷史街區,只見柔和的五彩燈光,點亮南宋古橋五洞橋,映照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十分賞心悅目。

  “始建于宋代的橋上街和五洞橋,自古以來便是黃巖西部群眾進城出城的必經之路。”黃巖城投集團副總經理陳亞曉說,不久前,黃巖啟動官河古道建設,疏浚了河道,修復了五洞橋,修繕了老街和老房子,建起了公園、廣場和游步道,把橋上街區塊打造成了新的城市地標。不僅橋上街區塊,而今,長達5.6公里的官河古道正煥發新生,成為黃巖新的文化地標和人氣聚集地。

  五洞橋

  黃巖建縣已有1300多年,人文底蘊深厚,詠橘文化、儒釋道文化、宋韻文化、青瓷文化、書院文化、和合文化等源遠流長。其中,宋代是黃巖文化發展的黃金期,宋韻文化是黃巖最具辨識度的文化標識。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黃巖把文化復興作為內在動能,以擦亮宋韻黃巖品牌為重點,實施文化基因解碼、文化空間拓展、文明實踐浸潤等工程,以人文之美助推精神共富,全力打造浙江宋韻文化展示區。

  黃巖開展宋韻黃巖建設“六個一”工程,打造永寧江、官河古道、孔廟、沙埠青瓷窯址、委羽山道文化公園、江北名人文化帶等項目,推出一批體現宋韻黃巖精髓的建筑雕塑、會展演出、主題叢書。實施文化空間拓展工程,同時,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深入挖掘文化底蘊,動態更新文化基因庫,與城市有機更新、文化設施升級、文創產品開發、文旅活動提質相結合,打造特色文化標識。

  春節前夕,黃巖博物館舉辦的“宋韻會”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體驗。黃巖博物館擁有1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以北宋佛教文物、北宋青瓷器、宋代絲綢服裝等宋代文物最具特色。舉辦“宋韻會”,是為了配合春節期間“等閑識得宋人面——宋代器物風情展”展覽,讓更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感受宋韻文化的魅力。去年,黃巖博物館獲評國家4A級景區,成為全省首批獲評國家4A級景區的縣級博物館。

  (本文圖片由黃巖區委宣傳部提供)


標簽: 黃巖;瓜農;文化;標桿;古道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