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0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峰)“百路千橋萬家市”。
自古以來,路橋便因市而興,鑄就千年商貿文化。
1982年,全國最早也是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呱呱落地。
起步早于義烏小商品市場,是整個浙江小商品商場的發源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路橋再立市場潮頭,創下無數的輝煌。
“82年的時候,我們一個攤位只要3毛錢一天。”當年的一幕,路橋小商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新福至今記憶尤新。
“剛開始我們并沒有市場的概念,只是希望把老街的商人統一在一起,便利老街的交通。”林新福說,小商品批發市場的誕生,只是一次無心插柳的嘗試。
在路橋老影劇院旁的泥地上,用毛竹、石板分隔出來的兩三百個簡陋攤位,燃起了一把星星之火。
一開始,市場采用日租的形式先到先得。凌晨三四點鐘,市場外挑著扁擔、推著小車就排起了長龍。每逢周末或是趕集的日子,周邊地區的姑娘小伙子們,便會呼朋引伴地向路橋小商品市場涌去,整個市場常被擠得滿滿當當。
3毛錢的4平方攤位,一天可以“翻桌”好幾回;市場周邊1.5毛一碗的面人山人海。
在那個工資只有幾十塊的年代,興旺的市場需求,給小商品批發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生機。
1982年底,路橋小商品批發市場擴大成五六百個攤位,商品成交額以百萬元計。
1985年,市場攤位從日租變成了月租,租金36元/月,一年下來,簡陋的市場租金近高達700萬元。
到1987年年底,市場攤位增至4500個,成交額從1984年的1400萬元增加至2.45億元,進場交易商品由200余種增至6000余種。
興盛的市場經濟帶動了一批村辦市場,浙東南副食品市場、中國日用品商城等一個個市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每逢節假日,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一片熱鬧的場景。
“1988年我們開始以年租招投標的形式租賃,可以算得上一位難求。”林新福回憶著,那時候的交易市場其實可以算得上大型的“馬路市場”,市場的管理也僅僅在于商戶之間、客商之間的摩擦、更枉談經營。
所幸,從自己摸索著干到政府幫扶著干,在當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路橋小商品批發市場開始整改,8年內,二易其址、三次擴建、聚散成集,逐漸形成批零兼營的專業化綜合型市場。
而商品交易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其他市場進入發展“快車道”。1994年,中國日用品商城正式落成,路橋市場建設邁出了現代商貿城的步伐,逐步形成了以中國日用品商城為龍頭,以路橋小商品批發市場、路橋建筑裝飾城、臺州機電五金城、路橋鋼材市場、臺州市電子電器市場、浙江方林汽車城、浙東南副食品批發市場為骨干的市場群體。
“市場多了,集散效應減弱,2004年,我們的發展增速有些放緩。”林新福說,2005年,他們從市場的管理走向了服務。
與此同時,路橋市場的發展也走向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投資5億元的臺州電子數碼城開業、浙江方林二手車市場、臺州國際塑料城等項目的建成,標志著路橋市場正式從傳統專業市場向現代化產業聚集跨越。
2016年以后,以中國日用品新商城、中盛城市廣場轉型升級、浙江方林二手車市場成功創省五星級市場為標志,以財富商貿城、臺州居然之家家居建材廣場新建為主線,以臺州市物流園區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市場向布局專業化、硬件設施現代化、產業集群特色化、業態模式高級化、服務制造一體化的方向銳變,為我區經濟快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路橋更以重點商貿項目為抓手,通過原地改擴建、整合同類市場、選址遷建新業態、引進知名品牌等方式,豐富和優化商貿生態鏈,打造餐飲美食、休閑娛樂、精致生活等“一站式”復合業態。
傳統的老舊市場由低端到高端;市場從單一性到復合型品質提升;新業態打造層次豐富的消費體驗,路橋的商貿發展有了新的強勁動力。
到目前總數已達76個,其中年成交額超百億元的市場有2個,超10億元的市場有9個,超億元的市場有22個,2018年總成交額達480.96億元。
傳統市場新變革、電商產業新發展、外貿發展構建新優勢……從露天的喧囂到全新的商貿業態,路橋這座古老的商貿之都,正煥發著新的活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