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9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楊群)交通是連接城與鄉、城與城的重要紐帶,是城市發展的命脈。70年來,從交通末梢到區域樞紐,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見證了溫嶺從一窮二白到繁華都市的華麗蛻變,見證了美麗溫嶺、活力溫嶺、幸福溫嶺的建設步伐。
時光如水,拋掉泥濘跋涉,搬走崇山峻嶺,換來坦途大道與世間的繁華。
70年,翻過巍峨險峻的山峰,趟過波濤洶涌的河流,溫嶺人民的出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中國剛成立之初,溫嶺正是貧窮落后之時,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全縣僅有百來條木質帆船。
水上客運始于民國初期,當時依靠拉纖、手搖或竿撐,客貨兼運,多為行商趕集所用。
1955年 畝產800斤,國家獎勵一輛拖拉機。1956年,溫臺地區第一個拖拉機站——溫嶺拖拉機站于澤國鎮建立。
1956年2月成立“公私合營溫嶺輪船公司”獨家經營全縣內河客運。
1982年達到高峰,年客運量約322萬人次。此后,由于公路客運迅速發展,相比之下,水上設備差、速度慢。
人們富裕起來,追求舒適、快速,因此水上客運逐年下降,1987年客運量僅有94.08萬人次,比1982年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
新中國成立40年來,內河客運企業從1家發展到8家,航線從7條發展到29條,船只由7艘機頭、9艘客駁發展到40艘機頭,62條客駁,全縣48個鄉(鎮)通汽船,占總鄉鎮數的70%,船質也從木質發展到水泥、鋼質船,客運量連年大幅度増長。1983年后開始逐年下降。
1983年 縣內第一輛私營客車運營(圖為1988年溫嶺至杭州的長途客車)。
104國道縣境內21.3公里,原建于1933年,抗戰時毀,1952年修復,省道建于五、六十年代,縣鄉道多建于七十年代后期,1990年底已成公路270.85公里,51個鄉鎮通了車,(占總鄉鎮數的75%),運輸工具在六十年代還只有幾臺拖拉機,1990年全縣已擁有大客車187輛8640座位,小型客車387輛3483座位,大型貨車867輛,4192.5噸位,小型貨車135輛,1790噸位。韋士伯185輛,簡易三卡826輛,手扶拖拉機3800臺,長、短途均實現了“人便于行,物暢其流。”對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1988年 溫嶺與樂清交界的104國道。
溫嶺人多、地少、人口密度高,能工巧匠多,勞務輸出是致富之道。1984年全縣6萬多農民活躍在全國各地。
拉薩市開照相館,哈爾濱開豆腐店,內蒙草原有眼鏡店,1987年勞務輸出達11萬人。
1986年,溫嶺縣以發行股份形式集資建設的藤嶺隧道通車。
現在的藤嶺隧道 龐輝斌 攝
乘車難,排長隊購買不到3天內的車票,尤其發車、售票點都集中在城關,從鄉下進城排隊買票必須提前三天,候車必須提前一天進城過夜,群眾怨聲載道。
七十年代,大量農民購入自行車上路拉客,公路沿線各要道都有,少則幾十輛,多則上百輛,價格高于車票幾倍,仍是乘客絡繹不絕。
1994年2月,溫嶺撤縣設市,但每萬人擁有公路里程僅為2.5公里,處于全省倒數第二位。同年10月,溫嶺召開通村公路建設動員大會,并于1997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1994年10月18日,溫嶺市村村通公路動員大會。
1986年,藤嶺隧道通車,開創國內股份制建設交通的先河;1995年,全國最長高速公路隧道之一——甬臺溫高速溫嶺大溪至湖霧嶺隧道開工;1996年,溫嶺迎來了城市公交車;2009年甬臺溫鐵路溫嶺站開通;2012年,臺州首座城市高架——溫嶺城東高架橋開通;地處鐵路新區的溫嶺火車站,日最高峰進出站客流量達4萬多人次……
1996年,溫嶺迎來了城市公交車。
今后,溫嶺將呈現以“七縱五橫”為骨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138”交通圈。即溫嶺市內全域基本上能做到10分鐘上高速,30分鐘到市區以及臺州中心城區,80分鐘到杭州。
2000年12月31日,連接甬臺溫高速的大石一級公路通車。
2008年1月16日,甬臺溫鐵路前溪隧道提前貫通。 吳鵬飛 攝
2009年9月28日,甬臺溫鐵路開通典禮。 吳鵬飛 攝
2011年溫嶺首批公共自行車設置。
2012溫嶺城東高架橋開通,成為臺州首條城市高架。
2019年1月16日,沿海高速溫嶺段通車。
如今,農村公路四通八達。
溫嶺澤國至玉環大麥嶼疏港公路將在2019年國慶前通車。
?。ㄒ陨蠄D片由溫嶺市委宣傳部、溫嶺市交通局、溫嶺市檔案局等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