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楊梅居然拿了長三角特等獎!”這兩天,社交媒體、鄉間地頭,關于三門“數字楊梅”在長三角精品楊梅推介會摘得桂冠的討論熱度不減。在這場匯聚長三角三省一市75份精品的激烈比拼中,三門縣松門楊梅專業合作社、“金諾楊梅?共富工坊”選送的東魁楊梅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最高榮譽。
手捧特等獎證書,“金諾楊梅?共富工坊”當家人陳海豹難掩自豪:“大棚里長出的楊梅,個大味美、酸甜爽口,這次能摘得桂冠,全靠這些‘數字楊梅’!”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既是對三門楊梅品質的權威認證,更是當地楊梅產業向“智”轉型、以科技破局的生動縮影。
剝開這顆“數字楊梅”的甜蜜外殼,田間地頭正上演著一場深刻的“數字革命”。扎根楊梅產業數十載的陳海豹,對此感受頗深。走進他350畝的楊梅基地,105畝智能大棚示范區格外引人注目。輕點手機,溫濕度實時調節;無需下田,水肥精準滴灌。“以前靠天吃飯,現在動動手指就能管大棚,商品果率達到85%以上,這在過去根本不敢想!”陳海豹感慨道。如今,雙膜覆蓋精準控溫、智能補光調節生長等前沿技術,早已融入每一棵楊梅樹的生長脈絡,讓傳統種植徹底告別“看天臉色”的時代。
前沿技術何以在三門落地生根、碩果累累?答案藏在政府與科研的深度“牽手”中。近年來,三門縣以農業“雙強”行動為抓手,與浙江省農科院攜手構建“一地一站一體”鏈條式推廣網絡。從科研試驗基地的技術攻關,到基層農技推廣站的指導培訓,再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應用,創新技術得以“零障礙”直達田間。省農科院專家梁森苗團隊更是成了“金諾楊梅·共富工坊”的常客,果農們笑稱他們是“常駐技術顧問”。“大棚溫度控制是關鍵,每個生長周期都要精細調控。”梁森苗的叮囑,成了三門楊梅品質提升的“制勝密碼”。在科技力量的護航下,三門智能大棚楊梅種植技術領跑全省,2024年全縣楊梅產量突破9900噸,產值超億元,“數字楊梅”正催生出蓬勃的億元產業。
“金諾楊梅?共富工坊”不僅是科技創新的高地,更是共富路上的“領路人”。在黨員種植戶的帶動下,工坊率先搭建集成“保溫+增溫+控溫”系統的雙膜大棚,引入促早栽培技術,讓楊梅成熟期提前45天、采摘期延長15天,完美避開梅雨“魔咒”。如今,這里的楊梅畝產3000斤,畝均產值超20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黃金果”。
“目前,‘金諾楊梅?共富工坊’已帶動100余戶農戶就業,人均年增收超1.3萬元。”三門縣海游街道黨工委委員任家齊表示,接下來,街道將持續深化與省農科院的技術合作,以“金諾楊梅?共富工坊”為樣板,在轄區推廣“智能大棚+數字管理+共富聯結”模式,讓科技賦能的“甜蜜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金鑰匙”。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