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產婦血壓測不到!立即搶救!”4月7日清晨,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爭奪戰。
一位產后大出血休克的藏族同胞在浙江援藏醫療團隊與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援藏專家的通力協作下,勇闖”鬼門關”,創造了縣域首例危重產婦搶救及臨床輸血的醫療奇跡。
任益群、徐靜評估病人
命懸一線:
生死時速的黃金三小時
高原四月,寒風凜冽。7日上午10時20分,浙江組團式援藏醫生暨班戈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科醫學副主任任益群看到救護車沖進醫院時,立刻意識到情況危急——35歲的卓瑪在家中分娩后胎盤遲遲未娩出,已持續出血2小時,轉診途中意識喪失、呼吸微弱,入院時面色蒼白。這是典型的”產科死神”產后大出血,死亡率高達60%。
和護理部討論靜脈通路
面對血管塌陷、生命體征消失的絕境,搶救團隊立即啟動“組團式”搶救機制。900醫院婦產科徐靜醫生頂著海拔4750米的高原反應,跪在搶救床上徒手剝離胎盤;任益群主任指揮護士建立雙靜脈通路,在血容量嚴重不足、血管塌陷、血管細如發絲的挑戰中成功開通生命通道;重癥監護室陳榕彬醫生精準調控血管活性藥物,將血壓從“測不出”艱難拉升至50mmHg。搶救小組組長、吳再新副院長全程坐鎮指揮,醫務科科長、天臺縣人民醫院援藏專家季也民緊急協調全院資源,洛旦書記現場調度藏漢雙語溝通……搶救室里,監護儀警報聲、醫囑聲、藏語翻譯聲交織成生命交響曲。
微泵精準調控血管活性藥物
任益群與家屬溝通病情
破冰之舉:
雪域首例輸血填補空白
當4000ml液體灌注仍無法逆轉休克時,一個歷史性抉擇擺在眼前——啟動縣域首例臨床輸血。面對零經驗、零血庫、零體系的“三零”困境,季也民科長迅速對接那曲血站,本院醫生用藏語向家屬詳細講解輸血的必要性、輸血的風險,檢驗科在援藏專家、臺州市中心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技師戴瑩潔的指導下完成血型檢測、交叉配血。
15時,當那曲市中心血站站長賀波拎著800ml救命血跨越228公里雪原抵達搶救室時,所有醫護的手都在顫抖。賀站長同時還帶來了那曲市衛健委書記格桑旺姆的囑托,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產婦。
“每分鐘40滴,密切觀察有無寒戰、發熱!”輸血全程,援藏專家寸步不離守護,直至患者唇色轉紅、尿量恢復,血管活性藥物成功撤除。
血到了,賀波站長和搶救團隊核對信息
檢驗科復核血型
輸血過程中全程守護
生命曙光:
浙藏連心續寫醫患真情
“阿佳(藏語:姐姐),你醒了!”16時13分,當卓瑪蘇醒后緊握援藏醫生的手拒絕轉院時,所有醫護人員熱淚盈眶。這不僅是患者對班戈醫療的信任,更是對援藏成果的最高褒獎。參與搶救的當地藏族護士感慨:“以前遇到這樣的病人只能轉院,因為轉院路途遙遠,極有可能錯過最佳搶救時機,現在援藏老師帶著我們創造生命奇跡!”
搶救后復盤
此役,浙江“組團式”援藏首創三項紀錄:首次實現高原危重產婦就地搶救、首次開展臨床輸血治療、首次多學科MDT協作。正如任益群主任在事后總結中提到:“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敢打硬仗的浙江精神。當藏族同胞把生命托付給我們時,援藏就有了最深刻的意義。”
此次創造生命奇跡的浙江援藏醫療隊,是由臺州五家醫院精銳人員組成的“高原鐵軍”。自2024年8月7日進駐海拔4750米的班戈縣人民醫院以來,來自臺州恩澤醫療集團、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8名中組部選派醫療專家,克服劇烈高原反應,在羌塘草原留下堅實足跡:重啟班戈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成功搶救多例危重患者,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車禍外傷、嚴重高原反應、新生兒重度窒息、兒童重度脫水、驚厥持續狀態等,為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打下堅實基礎;堅持“傳幫帶”,通過理論授課、手把手帶教、模擬培訓、情境模擬等多樣化帶教方式,為當地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對外多次開展下鄉送藥義診、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管理宣傳、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急救技能培訓進校園進公安等公益項目。
“我們帶著臺州灣的海風而來,誓要在生命禁區澆灌出醫療格桑花!”這群可愛的臺州兒女,正以仁心為炬,在“世界屋脊”上為藏族同胞照亮一條通向生命的康莊大道。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