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立冬一到,秋米豐收,溫嶺的大小年糕廠里,人們已經開始為了這份傳統“糯嘰嘰”美食,熱鬧忙碌起來。11月5日,溫嶺濱海小學的學生們帶著自己親手收割、曬谷而成的大米,來到了濱海鎮雨傘年糕廠,在親手體驗做年糕的過程中,感受溫嶺立冬節氣的民俗風情。
浸米、磨粉、蒸粉、摘條……每一步制作過程,都讓初次體驗做年糕的孩子們異常興奮。有著十幾年做年糕經驗的葉永波師傅仔細地講解著每一個步驟和細節:“同學們,我們首先要將大米浸泡4-6個小時來保證年糕的口感是軟糯的,之后浸好的米我們就放入打粉機里打成粉末,加入鹽巴進行調味,接著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粉末放入籠屜里蒸了,大概過個二十分鐘,年糕的初步形態就能誕生。”
雖然如今年糕生產已經從全手工轉向部分機械化了,但孩子們做年糕的歡喜心情不減一點。孩子們圍在葉師傅身邊認真傾聽,并積極動手參與,有些孩子幫忙挑揀石子,有些孩子幫忙一起倒粉末,忙得不亦樂乎。隨著空氣中開始彌漫出清甜的米香味,年糕也迎來“新生”,這讓期待成果的孩子們更加激動。
看著一籠籠雪白的年糕出爐,孩子們發出連連驚嘆:“我經常吃年糕,但是這是第一次看怎么做年糕,太新奇了!”“我收獲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就比如做年糕的時候有什么技巧,怎么樣才能做的更加軟糯更好吃。”孩子們都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葉師傅將蒸熟的年糕倒入器皿后,孩子們隨即用力將年糕鏟入年糕機中,馬上,一條條白胖滾燙的成型年糕條就從機器里傳送而出。這時,另一批孩子們早已戴好手套在機器旁等候,他們爭先恐后地將勞動成果從機器里取出,運送到竹墊上整整齊齊地排列擺放、晾曬。
此外,學校還將創意課堂直接搬到了現場,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創意,將現成的年糕做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孩子們紛紛開動腦筋,各種年糕餃、小花、小狗等年糕形態在孩子們的巧手中“誕生”。
“我今天做了一只小狗,它的眼睛是由融化的紅糖做的,這些每一個都是我精心制作的,這個底下的黃黃的是它的小圍巾,也是用紅糖粉做的。”濱海小學學生張齡兮興致勃勃地介紹到。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感受和了解立冬節氣和溫嶺本地傳統文化習俗的同時,也幫助我們學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濱海小學大隊輔導員江譚蓉表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