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各大院線火熱上映。主演阮經天在劇中憑借帥氣出色的表現,在網絡上廣受好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阮經天是溫嶺人阮季良的后代。幾年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阮經天曾親口說出“我是溫嶺人”。
阮季良,名尚傅,字良弼,人稱“八老爺”,是澤國酒廠的前身——萬昌醬園的第三代傳人。他和哥哥阮尚質這一代,是阮氏家族最鼎盛的時期,一度擁有田地千畝,錢莊、當鋪遍布街巷,店鋪林立,房屋鱗次櫛比,聲勢之浩大,有“阮半街”的稱謂。
翻開厚厚的《溫嶺縣志》《澤國鎮志》,從卷帙浩繁中,可以窺見阮氏家族的淵源。
壹
阮氏一族繁衍昌盛,在澤國當地留下諸多傳說。其實,阮氏的根基在甘肅涇川,后輾轉遷徙,至黃巖九峰。南宋淳熙九年,有一阮氏后裔伯溫,在澤庫(今澤國)尋得新的家園,起家后爐之地,定居于東仁里。
到了阮季良這一代,阮家的發展達到巔峰。據地方志記載,阮季良與其兄阮尚質,共有田地1850畝、錢莊1處、當鋪4爿、店鋪數十家、房屋200多間。
民國時期并不太平,在擁有了大量的財富之后,需要防止土匪搶劫,于是阮家便借助澤國鎮原有的水系分布,在大院和祠堂的四周各挖了一條“護城河”,并在圍墻的角上建了8座“炮臺”,更準確地說是瞭望臺,用來防御。
如今,在澤國后墻路的那片土地上,阮家老宅依然靜靜地佇立著,朝南而居,東西延展。西邊的住宅區,曾是阮氏族人的生活天地;東邊的小祠堂,則見證了阮氏家族的歷史。
貳
時光回溯到1851年,清咸豐元年,翰林院待詔阮敬熙創立了萬昌醬園釀造作坊。雖然工序繁雜,生產季節性強,周轉期長,但萬昌醬園的生意卻如日中天。
十年間,其經營規模躍居臺州府第二,所產酒類、醬油、腐乳、豆腐干等產品廣受好評,銷路遍布大江南北。當萬昌醬園傳承至第三代時,十字街上路口的洋房式木結構店鋪更是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五間連排的店鋪熙熙攘攘,顧客絡繹不絕。
“澤國老酒”已經是響當當的牌子,連酒廠的工人都跟著沾光。“穿草鞋,肩挑水,晴天雨天一身泥。大缸酒雕遍地是,半年生產半年嬉(歇工)。”這幾句便是當時工人們相傳的順口溜,可見當時的輝煌。
1953年,萬昌醬園改為國營酒廠——澤國酒廠,后遷至長虹東路。
叁
時間如流水匆匆逝去,自十九代阮敬熙之后,這個龐大的家族逐漸分散開來,只有他的四子阮萃恩一房仍堅守在老宅之中。
那座氣勢恢宏的三進大宅,每一進都擁有自己獨立的小院。院中假山、池塘相映成趣。房屋全部采用實木建造,屋檐上的雕花龍鳳呈祥,寓意著家族的繁榮昌盛。
西邊那座老宅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只有一個莊嚴的大門,如今所見的其他入口,原本都是高墻環繞。從正門踏入,左拐穿過圓形拱門,抬頭便可見那八角的吊頂,上面曾懸掛著清朝順治皇帝親筆題的貞節匾額。
如今,這座曾經輝煌的三進大宅已化為殘梁斷壁,那些雕花憑欄、精致園林只能在記憶中尋覓舊時的榮光。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