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晚,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燈光璀璨,雅樂飄香。《宋韻臺州》原創大型民族交響情景音樂會在此進行盛大演出,以民族絢麗繽紛的音樂語言,大眾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為觀眾獻上一場薈萃宋韻美學的視聽盛宴。
此次音樂會由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中共臺州市委宣傳部、臺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臺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

臺州歷史文化繁盛于宋、傳承于宋。宋代臺州文教興盛而被稱為“東南鄒魯”。當下,臺州致力于打造“宋韻文化臺州版圖”,讓宋韻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活力。作為臺州市首部以民族交響樂形式反映宋韻文化題材的藝術長歌,《宋韻臺州》力邀國家一級作曲家周成龍量身創作,臺州音樂人張覺平、葉益平執棒,臺州市民樂團傾情演繹。

當晚,130余位演奏員以及演出人員著宋裝亮相,大氣恢弘的民族交響樂聲蓬勃亮相,一場跨越千年的交響畫卷徐徐展開。音樂會由四大篇章,11首樂曲組成,各章環環相扣,構思雋永。“禮樂”章節演繹《和合之風》《品香點茶》《南戲之腔》等樂曲,從音樂角度全新詮釋宋代臺州精神氣質、文學藝術、雅致生活等博大氣象,“市井”與“燈會”章節詩意描繪繁忙的農耕生活、熱鬧的燈會市集等人文圖景,臺州民謠、民歌等音樂與民族器樂間的和諧共鳴,喚起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共鳴。

是樂是歌,是景是情。舞臺融合了器樂、聲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配合新媒體表現手法,觀眾不由對千年宋韻景象心生感悟與遐想,每首曲終后,現場都響起熱烈的掌聲。

杭州市民方女士告訴記者,她被國樂的聲韻所征服,被音樂會的氛圍所感染。尤其對交響樂跨界情景演繹印象深刻,觀眾在欣賞交響藝術的同時,吆喝的賣貨郎穿梭在觀眾席間,通過畫面與音樂直觀體驗臺州的民俗風情,“感覺高雅的交響樂更具‘煙火味’。”

國家一級作曲家顧冠仁表示此次音樂會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探索,既有宋韻的風格延續,又有創新的藝術語匯。同時,他也驚喜于臺州市民樂團,這支來自地方的非職業音樂團體,堅持通過作品實現創新突破的藝術巧思,探索樂團的更多可能性。

浙江省音樂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黃于群,對這支來自家鄉的民樂團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作為一個非職業音樂團體,這次登上省人民大會堂舞臺,為觀眾呈現一整臺完整的交響音樂會,這在全省范圍內也是屈指可數。”尤其臺州民樂團在文藝實踐舞臺上,實現了傳承經典與跨界創新的雙管齊下,積極探索出一條符合臺州實際的民樂發展之路。
作曲家周成龍也表示,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型音樂會,需要具備全新的曲目結構、創作高度和演奏規范。通過這臺音樂會,臺州市民樂團展示了高質量的業務水平與綜合素養。

據了解,《宋韻臺州》已從臺州一隅到走向國際,不斷用音樂塑造新的文化風景,該作品自2022年11月首演以來,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和廣泛關注。今年3月開始,《宋韻臺州》在臺州市圖書館開展了常態化演出。今年9月,臺州市民樂團隨團出訪德國哈瑙,讓《宋韻臺州》(序曲)走出國門。“作為一支非職業的文藝團體,能代表臺州首次獻演省人民大會堂,大家都非常驕傲。”張覺平說,他們將以此次演出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質量,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以民族交響講好“臺州故事”。

《宋韻臺州》的臺前幕后
10月14日晚,作為臺州首個以宋韻為主題的大型原創民族交響情景音樂會,《宋韻臺州》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精彩上演。
《宋韻臺州》通過音樂的張力,再現了臺州在南宋時期的歷史和人文生活,以民樂演奏、情景再現、現場吟唱等形式,輔以背景視頻、燈光音響,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
為深入了解《宋韻臺州》的創作背景及近一年來的演出實踐情況,記者采訪了著名二胡演奏家、臺州市民樂團團長兼指揮張覺平。

1
將《宋韻臺州》帶向更大舞臺
說到《宋韻臺州》的誕生,要回到2022年年初。
“當時,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與黃巖區委宣傳部牽頭,想要策劃有關宋韻臺州的原創音樂內容。后來邀請到國家一級作曲家周成龍來臺州研討、采風、作曲。曲子完成后,由臺州市民樂團進行演奏。”張覺平回憶道。
2022年11月9日,作為黃巖區首屆市民藝術節開幕式的重頭節目,《宋韻臺州》在黃巖區文體中心大劇場的首次演出,反響熱烈,獲得觀眾的一致認可。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宋韻的魅力,從今年3月開始,在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的推動下,《宋韻臺州》在臺州市圖書館開展常態化專場演出,“每月一期,幾乎每場演出,觀眾都爆滿”。
就在上個月,市民樂團帶著《宋韻臺州》序曲,隨臺州友城文化交流團前往德國哈瑙,開展文化交流。
“有了這些演出經驗,我們有信心去省人民大會堂接受全省觀眾的檢驗。”張覺平說,“這次去杭州演出,也是我們第一次將整臺節目完整地帶出臺州,讓更多人了解臺州文化,關注臺州民樂發展。作為一支非職業文藝團體,我們感到十分自豪。”

據了解,臺州市民樂團成立于2007年。演奏員來自臺州各縣(市、區)的民樂高手,共60余人。民樂團成立至今,參加過市、區、縣各種大型演出,舉辦過音樂會,曾出訪巴西、葡萄牙等國進行文化交流,并在浙江省和“長三角”地區民樂比賽中,取得過一系列優異成績。
為了此次演出能夠呈現更佳的舞臺效果,民樂團精心籌備,“為了配合演出場地,我們增加了演奏人數,還適當地調整了一些表演形式,比如將男生獨唱改為男聲二重唱等,讓現場演出更有力量感。”張覺平介紹道。
2
滿滿的臺州元素與宋韻文化
翻開節目單,此次演出一共有11首樂曲,分序曲、禮樂、市井、燈會4個章節,從多個方面展現臺州宋韻風采和多元文化。
在序曲部分,一首氣勢磅礴的樂曲將觀眾瞬間帶入那個“臺州地闊海冥冥,云水長和島嶼青”的壯闊世界,生動描繪了臺州美麗山川與人民幸福生活。緊接著,激烈悲愴的男聲二重唱《金錯刀行》,將觀眾拉回到北宋末年戰亂頻起的烽火歲月,并借陸游的《金錯刀行》抒發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南宋,在遷都臨安后,完成了全國政治、經濟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也由此開啟了臺州的文化巔峰時代。臺州的文教事業、商業貿易、市民生活等,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快速發展。在接下來的“禮樂”章節,無論是體現臺州文教大興、三教圓融、和合發端的《和合之風》,還是展示臺州插花、品香、點茶等雅士生活的《品香點茶》,亦或是再現宋代南戲在臺州盛況的《南戲之腔》,都證明了南宋時期臺州強大的文化創造力。
在“市井”和“燈會”章節,通過二胡與彈撥樂《杏花天影》、笛子二重奏《童趣》、民族管弦樂《春溢市井》、民族管弦樂《二月二》等曲目,表現了當時臺州市民生活的豐富多彩、山川勝景的靈秀動人和人文氣韻的淡然風雅。

只有了解臺州,才能創作出有臺州味道的原創音樂。實際上,在創作《宋韻臺州》之前,周成龍就和臺州有過多次合作。有表現大陳島墾荒歲月的《墾荒之歌》;以天臺山為采風地點,以“和合文化”的傳承和融匯為核心元素創作的《和合·音詩》;根據桐樹坑革命精神創作的民樂作品《桐坑星火》等。
在《宋韻臺州》里,周成龍集合了臺州本地的民間小調、民歌、戲曲等,如《南戲之腔》中的臺州亂彈;還有大量以臺州民俗文化和歷史元素為背景而創作的曲目,例如寧溪二月二燈會、南宋趙伯澐墓考古發現、南宋女詞人嚴蕊等。
在曲式結構方面,《宋韻臺州》采用了復二部、復三部、分節歌及回旋曲、變奏曲、聯綴曲牌等多種形式;在演出形式上,以民族管弦樂合奏為主體,穿插笛子重奏、女聲獨唱等形式,力求多變。

宋韻悠悠,不絕于耳。這場音樂文化盛宴,也為臺州結下一樁“宋韻良緣”。
“《宋韻臺州》原創民族交響情景音樂會是一臺非常有特色的演出,由臺州的樂團演奏,展示臺州的宋韻文化,是我市展示地方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的又一次生動實踐。”臺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波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