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省領導在省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第十一屆“浙江孝賢”
12月1日,第十一屆“浙江孝賢”揭曉,10位孝賢人物、10個慈孝之鄉、10家慈孝企業榮獲表彰。
沒有血緣的陌生人,是否也能成為“一家人”?臺州臨海的張海林夫婦給出肯定答案。當地為老人義務理發6萬余次的理發師吳元渺,不幸患上惡疾,萍水相逢的張海林夫婦將他接到家中照料整整10年。溫暖總是不期而遇,善的傳遞,不是個例。36年前,因爺爺一句囑托,雷明春夫婦把同村殘疾人雷延德及其患病母親當親人照顧。如今兒子愛心接力,三代人的善舉被傳為佳話……一位位孝賢人物的凡人善舉匯聚愛心暖流,他們的無言默契傳遞向善火種,折射時代之美。
在基層鄉鎮,高質量的慈孝文化已經成為鄉村善治新路徑,為共同富裕提供新動能。在以孝立鎮的安吉縣孝豐鎮,“孝”既是文化,又是產業,通過“孝愛+”的推廣,一批批項目紛紛落地,為助力打造鄉村康養旅游目的地迸發力量。立足僑鄉特色的文成縣大峃鎮,“老年灶+送餐”的獨居照料模式“串”起山區老人,讓海外僑胞充分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紅色物業”覆蓋17個社區的紹興市越城區北海街道,以數字化手段關注“一老一小”,在黨建引領下搭建未來社區養老場景。孝義助推基層“善治”,百姓生活因孝而美。
共富路上,自覺擔當的企業不在少數,他們崇尚和踐行慈孝文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的秦山核電,繼續做好社會化管理退休人員的“娘家人”,為基層治理“補位”,讓核電功臣和海鹽當地老人感受“秦山核電溫度”。世界500強物產中大集團重要成員物產中大金石集團樹立行業標桿,為山區26縣養老服務輸送先進理念和優質服務。百年“戒欺”的胡慶余堂,面臨疫情危難,振臂一呼,勇挑重任,把百姓健康作為企業慈孝擔當。浙東建材集團掌門人父子接力,助老路上行走30余年……
凡人善舉,傳遞精神富有榜樣力量。孝義助推鄉村“善治”,引領打造基層樣板。既創富又講孝,慈孝浙商反哺社會。“浙江孝賢”們從個人、基層政府和企業三個維度,展示新時代浙江人民的精神風采,挖掘浙江豐厚文化土壤中的慈孝基因,為我省“兩個先行”建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浙江孝賢”選樹活動自2010年起已成功舉辦十一屆,成為我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金名片”,先后有160余名個人(集體)獲得“浙江孝賢”榮譽,其中多人被評為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等,共同譜寫一曲文化潤富、助力先行的新時代贊歌,成為我省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凸顯我省“兩個先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第十一屆“浙江孝賢”選樹活動由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省慈善聯合總會主辦,浙江老年報社承辦,浙江省福利彩票管理中心全程支持。今年選樹活動于5月24日正式啟動,經組織推薦、個人自薦和他薦,組委會共收到申報材料近500例,通過專家評審、媒體公示后最終揭曉名單。
12月1日上午,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綱,省政協副主席裘東耀,省慈善聯合總會會長陳加元,九屆省政協副主席徐鴻道親切接見“浙江孝賢”全體代表,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俞慧敏,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姜軍,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方仁表等參加接見。
臺州臨海張海林、朱丹丹夫婦當選“孝賢人物”,三門縣珠岙鎮入選“慈孝之鄉”
一起去看看珠岙鎮如何憑實力入選“慈孝之鄉”。
一大早,三門縣珠岙鎮雙峰村柿樹灣自然村,80歲的陳西海和老伴又在家門口迎來送貨專車。靠加工專車送來的手工半成品,老兩口每月能賺到2000元左右。
“賺錢的感覺好不好?”聽到鄰居的打趣,陳西海靦腆地笑起來,手上的活卻沒有停。
物流車隊開通才3個多月,但珠岙鎮駛向共富未來的車已開了幾十年,越開越穩;老人搭上共富班車一同前行,越活越幸福。

珠岙立于三門門戶。舒建設 攝
先富車 孝行鄉里共聚力
珠岙鎮是三門縣民營經濟的搖籃,100多位民營企業家在這里起步。逢年過節,給困難村民、老年協會會員送慰問品,是三門縣維艾爾工業有限公司的“規定動作”。該公司400多名員工多數來自周邊村莊,其中55歲以上的有100多人。維艾爾出資修建新村道,還把供應廠區的水免費輸送到每戶村民家中,至今已20多年。
這么做的并不是一家企業。2010年,三門縣慈善總會珠岙分會的前身高枧分會成立,截至目前,珠岙分會接受企業歷年捐款總額748萬元,有不少用于為當地老年人服務。

助富車 村子脫困老有依
最近,溪東村黨支部書記俞茂加經常站在村委會大樓前,暢想心中的規劃:“一樓的居家養老照料中心面積擴大一倍,添些老年人喜歡的設施……”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過去的溪東村沒有享受到珠岙工業發展紅利,村集體經濟長期為零,對老年人的保障幾乎無從談起。
2019年,韻達快遞電商基地在村口落戶,300多名韻達員工租住在溪東村120戶村民家中,村口開了十幾家飯店、超市等,村民收入普遍增加。村里還有土地租給韻達,每年有28萬元收入。村委會大樓擴建后,大部分將租給韻達當員工公寓,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創收100萬元。韻達落戶當年,村民們有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老人每月可領約2000元,他們參加農醫保,每年580元的保費,由村里出500元,老人自己只交80元。

物流車隊把手工原材料送到山區老人家門口。珠岙鎮政府供圖
工坊車 財富送到家門口
“車子把原材料送來,我們一做好,車子又上門收回,同時運來新材料。”陳西海對車隊非常滿意。這些手工活一般都比較簡單,比如汽車靠墊,只需要把海綿塞到留好的位置,長者做起來也不吃力。
珠岙鎮利用農村閑置土地和房屋,辦起不少工坊,為老人提供就業崗位。但還有很多老人生活在山區。如何把一個個工坊的點串成線、擴成面?今年7月,珠岙鎮組織23輛物流車,制定3條路線,每天沿線運送原材料和成品,串起全鎮90%以上人口和村社,為山區老人提供在家創收的機會。

珠岙老年人在祠堂前舞起牡丹龍。陳彩省 攝
文明車 潤澤鄉風暖人心
高枧村有3600多口人,村黨委書記鄭士謙帶領全村募集資金建起一座廊橋,還延長橋東游步道,讓老人有更多活動空間。他還帶頭捐贈,成立“共富發展基金”,用于幫扶村內孤寡老人、困難老黨員等重點人群。
在珠岙鎮高枧初級中學,“孝德”主題長廊上的孝德故事,成為學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2017年9月,學校開展孝德文化教育,打造“孝德長廊”,開展“孝德講堂”,倡導學生“日行一孝”,實現知孝理、育孝情、踐孝行。該校校長李劍剛說,希望將優秀傳統文化根植學生內心,讓德和孝代代傳承。
“作為老工業鄉鎮,珠岙鎮在共富路上出發得比較早。在全省上下奮力推進‘兩個先行’的全新局面中,珠岙要繼續保持優勢,只發展經濟、只照顧先富起來的人是遠遠不夠的。”三門縣珠岙鎮黨委書記方洋偉表示,老人過得好不好,是檢驗先行成果的試金石。近年來,珠岙鎮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和本地實際,開展特色養老服務,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社會氛圍,助推鄉風文明和基層“善治”,繼續駕駛好共富車,帶上老人跑出“加速度”。

鄭士謙看望孤寡老人。珠岙鎮政府供圖
【選樹總結】
珠岙鎮充分利用民營經濟起步較早優勢,將養老服務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在先富幫后富中融入敬老精神,鼓勵企業與村社共融共進。
在追求新發展動能時同步改善老人生活,村社為老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在創新就業模式中持續增加老人收入。“共富工坊”物流創造“適老化”就業機會,送到山區老人家門口。
在鄉風文明建設中促進慈孝文化傳承。村社通過敬老行動推進鄉村“善治”,學校開展孝德教育潤澤人心。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