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與順豐速運跨界攜手的首個落地產品詩畫浙江×順豐速運文化聯名包裝全球首發,代表和合文化的人物寒山與拾得以及代表絲文化的“宋服之冠”等臺州文化符號出現在其中兩個包裝的“C位”。
接下來,由浙江發往全球的順豐快遞信封將逐步使用該款聯名包裝,覆蓋7大洲、190余個國家及地區,每年傳遞10億次,化身移動的浙江文旅名片。
文化是骨血,是精神本體,順豐是紐帶,是觸達通道,借助快遞這一貼近生活的現代高效傳遞方式,以“文化快遞”為傳播介質,以“簽收”作為文化抵達的時代儀式,讓文化真正“被看見,也被送達”,通過物流網絡構建文化通路,結合視聽媒介實現內容賦能,助力“文化基因”的煥新激活。
絲文化·“宋服之冠”
2016年5月,黃巖南宋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墓搶救性發掘成功,出土了南唐至宋代文物70余件,時隔800年,大部分絲綢服飾仍保存完好。并且,絲綢服飾形制豐富、紋飾題材多樣,織物品種齊備,代表了宋代絲綢藝術的最高成就,堪稱“宋服之冠”,是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重要見證,也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提供了新的實證。
現在,趙伯澐墓出土的部分文物陳列在黃巖區博物館二樓“天賜永寧”展館中,宋人的風雅及對衣飾文化的講究,正一覽無余的展現在了今人的面前。
南宋對襟雙蝶串枝菊花紋綾衫,直領寬袖,褐色羅緣,飾有雙蝶串枝菊花的花紋。由于這件綾衫并非尸身入殮時穿著,而是安放于棺木之中,所以是墓葬出土的絲織品中色彩最為亮麗、圖案最為精美、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件。
杭州G20峰會期間,這件綾衫與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一起,在中國美術學院博物館和中國絲綢博物館展出,得到了G20峰會元首夫人團和廣大觀眾交口的贊譽。
和合文化·寒山拾得
1000多年前,佛教天臺宗、道教南宗先后在天臺興盛,儒釋道三教合一,共同構成了天臺山和合文化的有機整體。唐代隱逸詩人寒山子長期隱居天臺,與拾得為友,留下的經典問對“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騙我、賤我,如何處之?”“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傳頌至今。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敕封寒山拾得為“和合二圣”,寒山拾得成為中華和合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天臺由此成為和合文化的主要發源地。
2024年,和合文化確定為十大現象級省域文化標識之一。天臺以此為契機,立足特色資源稟賦,以文化標識建設為抓手,建機制、出政策、強保障,全域一體推進文化標識建設,全力挖掘和合文化內涵,打造和合文化傳播地、和合文化標志地,建設和合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
部分綜合浙江文旅、天臺文旅、黃巖發布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