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氣度,決定著未來發展的高度。
40多年前,臺州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先機,民營經濟快速發展;40多年后,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又一次給予了臺州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2020年,臺州提出“三立三進三突圍”的發展路徑,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市場經濟先發地,臺州以高質量發展,力爭成為浙江乃至全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作為長三角南翼的制造重鎮,臺州篤力奮楫,爭當浙江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先行者和排頭兵,向“全球先進”的目標發起沖鋒。
1994年撤地設市后,臺州如今迎來了“二次城市化”時代,努力打破“縣域經濟”格局,向著建設高能級“都市區”,向著全面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勤勞務實的臺州人,敢為人先的臺州人,又正奔向新輝煌。
臺州制定“一市一地一園”的目標定位,打造全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長三角山海宜居美麗花園,聯動建設沿海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廊、甬臺溫城市連綿帶、名山海島大花園發展帶,重點推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國家級高新區、長三角山海旅游目的地、長三角“陸上大通道”、浙東中型國際化空港、浙東沿海物流樞紐港、長三角海洋清潔能源基地、長三角健康養老福地、最具幸福感城市、三門灣甬臺一體化合作先行區十大工程,以此推動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長三角,展現臺州的“硬核”實力。
臺州汽車工廠
揚長補短 務實高效
高質量加碼民營經濟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最有條件率先實現現代化、最有條件實現區域一體化。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上海是理所當然的龍頭,同時蘇浙皖也承擔著各自的重要職責。
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為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之一,同時也是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重要成員,臺州不是旁觀者,而是主角。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如何融入更多的“臺州元素”?如何把握機遇,奮力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臺州在全省、全國最鮮明的印記是民營經濟。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契機,臺州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打造全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
2019年,臺州全力打好穩增長組合拳,有效遏制了經濟增速下滑勢頭。臺州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9.4%。臺州以現代化灣區建設統領“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和“新時代美麗臺州建設”,狠抓產業項目,大抓實體經濟,臺州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均取得顯著成效。
深入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建設的臺州,積極開展跨區域發展政策協同試驗,以市場規則協同,推動建立長三角區域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健全民營企業退出機制;以要素流動協同,推動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的協同;以執法監管協同,聯合長三角區域城市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平臺,全力支持城市間市場監管領域基礎庫全共享和市場監管信息全覆蓋。
繁榮的民營經濟,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
全國小微看浙江,浙江小微看臺州。作為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的臺州,推動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向更高質量和層次發展。深化臺州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復制推廣小微金融服務“臺州模式”。推動臺州法人城市商業銀行開展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和“多縣一行”村鎮銀行改革試點,加大投資收購“走出去”力度。持續推進小微金融產品、服務和組織創新,積極運用金融科技,開展供應鏈金融探索創新,提升小微金融的服務效率和精準化水平,努力打造全國性的普惠金融分享平臺。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發揮好臺州市融資擔保公司作用,推動信保基金擴面增量。
2019年,臺州深入實施融資暢通工程,社會融資總量1243.4億元,組建市擔保公司,設立紓困基金13個。深化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民間投資增幅浙江全省第一。
發展民營經濟、壯大民營企業,關鍵是要有“軟硬”皆備的營商環境。
臺州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發展所需、對接企業所求、關注群眾所盼,深化改革,優化服務,努力激發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2019年9月,為了貫徹落實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和浙江省大灣區、大都市區建設行動計劃,象山、寧海、三門三地深化合作,舉辦首屆三門灣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推動三門灣區域的高質量發展,而其中最受關注的,則是政務服務的三地通辦協議,實現三地異地網下辦件“最多跑一次”的便利,達成了100項政務服務三地通辦成果,其中民生服務事項52個,企業開辦事項48個。
近年來,臺州“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推向縱深,不僅改革突破力度大,還有許多創新亮點。
據悉,臺州今年全面落實降本減負政策,大力實施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行動,加快兌現各類惠企政策,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資、物流等經營性成本,確保減輕企業負擔230億元以上。
建設中的頭門港 管國華 攝
資源共享 深度融合
承接大上海產業轉移
2019年,臺州GDP突破5000億元大關,其中工業性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8.4%,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路走來,臺州心無旁騖,步伐堅實,堅持以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再創臺州民營經濟新輝煌。
我國正加快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先進制造強國邁進,我省明確提出要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臺州是制造之都,擁有21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6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99個產品細分市場占有率國內外第一,必然要沖向“全球先進”。
臺州的振興之路,鎖定在了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長三角、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這也是臺州企業家和老百姓多年來的心愿。
順勢借力,凸顯產業特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縱深推進以上海龍頭帶動,蘇浙皖各揚所長的格局。而對臺州來說,精細、分眾化、“隱形冠軍”式制造,與上海的高端、國際化、前沿性制造正好相輔相成。
多年來奠定的扎實基礎,吸引了眾多長三角一體化項目落地臺州,其中來自上海的產業項目共有555個,總投資達1146億元。
一場場面向長三角的“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活動頻繁舉行。僅去年8月29日一天,力昌(上海)汽車鈑金件大型級進自動化沖壓模具制造基地項目、上海央騰汽車年產12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零部件項目等11個項目成功落戶。今年4月18日,臨海在上海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175.8億元,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材料等領域。
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臺州深耕科創“飛地”,一方面是“引進來”,除了浙大臺州研究院、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新引進落戶浙工大臺州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黃巖創新中心、復旦張江臨海科技園等科創平臺。一方面是“走出去”,市本級、臨海、溫嶺、天臺紛紛在上海設立創新中心或研發基地。
然而,為了更好地承接上海產業轉移、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臺州要脫穎而出,除了緊扣“一體化”發展,更要在“高質量”上下足功夫。
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鱗次櫛比的標準廠房,配套設施齊全,智能化管理高效便捷,從“放養”到“精管”,近年來,臺州小微企業工業園的蛻變,成為培植企業的“沃土”。截至2019年底,臺州小微企業工業園已投運113個,在建97個。省對市小微園高質量發展綜合評估總分居全省第一;入選省四星、五星級小微園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同時,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大力破除企業“低散亂”格局,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完成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104家,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作坊)1509家。
隨著聯化科技產業園、鞋業智造創新服務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彩虹無人機臺州基地首架臺州造無人機交付試飛等重磅好消息傳出,臺州七大千億產業發展加快,通用航空列入省首批“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塑料制品、汽車零部件列入省級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試點。
制造業“家底”豐厚,但著眼未來,要努力增加新動能。
提升動能,科技先行。近年來,臺州一直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分類指導、扶持企業建設各類研發機構,去年新增省級企業研發中心39家、省級企業研究院20家。
與此同時,2019年臺州100個數字化轉型項目開工率100%,完成投資65.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4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9%,臺州工業互聯網平臺等5個項目成為國家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1家。
今年,火爆全球的5G來襲,迫切需要提升核心競爭力。臺州要完成5G基站規劃編制,全年建成5G基站5000個以上。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全年計劃連接設備50萬臺,服務企業5000家以上。
臺州作為長三角產業鏈上的一環舉足輕重,正以“制造之都”建設為關鍵抓手,大力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與長三角中心城市產業梯度互補、與甬臺溫臨港產業帶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將臺州打造成立足浙江、面向長三角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城市交通日益便捷 嚴多加 攝
串珠成鏈 統籌協調
追著陽光游幸福臺州
5000年前下湯文化在此發祥,1400年前“和合文化”由此肇始。9411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與8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交織成“美麗浙江”“美麗中國”的濃縮版。
近年來,作為“東海之門”的臺州,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吸引杭州、寧波、江蘇、上海等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活動一上線,我就點進‘追著陽光去臺州’旗艦店,搶了‘0元購’天臺赤城景區和神仙居景區的門票,迫不及待想去踏青賞花了。”日前,在“追著陽光去臺州”百天千萬游客游臺州活動上海啟動儀式現場,眾多上海市民參與搶購文旅優惠券。
初夏時節,臺州草木蔥蘢,遍布美景。2019年,臺州以全域大美格局為目標,建設“美麗新臺州、詩畫大花園”,讓生態與發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加強美麗城鎮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提前一年完成,88.5%的鄉鎮(街道)達到基本無違建及以上標準,建成新時代美麗鄉村763個。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扎實推進,完成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提升改造28個,新增危廢年處置能力5.9萬噸。
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開工3.3萬套;垃圾、公廁、物業“三大革命”成效顯著,市區有機物循環利用中心、旺能三期垃圾焚燒等項目建成,新增垃圾日處置能力3050噸,新(改)建公廁454座。
城市基礎設施破難攻堅——打通市區斷頭路10條,新增停車位3.3萬個,新建綠道111公里。
當前,臺州正以更高標準優化自然生態體系,全域推進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海島建設,以點帶面努力把臺州打造成為長三角“大景區”“大花園”,“臺州藍”數次刷屏朋友圈。
經歷環境整治的“洗禮”,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臺州旅游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如何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期?這座山海水城的答案是:打響臺州特色,推進全域旅游發展。
2018年底,臺州印發《臺州市椒(靈)江生態旅游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建設臺州市椒(靈)江生態旅游區,以椒江為軸心,將天臺山、神仙居、臺州府城、大陳島等旅游區串珠成鏈,成為臺州市旅游發展的核心載體,也是浙江省大花園建設11個重點平臺之一。
至此,臺州堅持生態優先、文化植入、統籌協調,以提升椒(靈)江民生休閑價值為核心,以臺州地域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為整合主線,深入實施“重大平臺建設、旅游產品打造、生態環境提升、公共設施完善、市場整合營銷、重大項目推進”六大行動,力爭培育成浙江省旅游核心品牌、長三角最美自然流域型休閑度假綜合旅游目的地。
同時,推進浙東唐詩之路建設、5A級景區創建、名山公園建設等十大標志性工程建設,三門蛇蟠島、臨海東磯列島、椒江大陳島群、玉環雞山大鹿島群進入浙江十大海島公園建設名錄,這為臺州打造長三角山海宜居美麗花園,培育高質量的旅游產品和線路注入了強有力的發展動力。力爭到2022年,臺州旅游接待總人次達1.5億以上,年均增長15%;旅游總收入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長15%。
實現這一目標,拉近時空距離必不可少。眼下,正在抓緊建設的臺州市現代有軌電車一期項目、杭紹臺鐵路、杭紹臺高速公路臺州段都深度融合長三角元素,建成后將構建1小時市域交通圈,融入杭甬溫1小時、長三角2小時經濟圈。
宜居宜業的幸福臺州,更是借力長三角一體化,打通了不少民生“堵點”。在教育上,華東師范大學臺州實驗學校、鎮海中學臺州分校順利建成。在衛生醫療上,2017年至2019年,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六院等分別與臺州各大醫院開展醫療合作和人才培養,浙江首個海島醫院5G數字診療超聲評價項目在大陳島啟用,去年新開通市內跨省異地聯網結算醫療機構75家,總共達107家,在開通全國住院、上海門診聯網結算的基礎上,新開通了江蘇省門診直接刷卡結算。
加速一體化,臺州正打造長三角山海宜居美麗花園。
臺州城景 儲伏龍 攝
持續作戰 謀劃未來
“四個重大”深化互聯互通
5月18日,臺州市第一批5名干部整裝出發,分赴上海市楊浦區經濟規劃、科創雙創、城市建設、國有企業等重點部門,開展為期3個月的跟班學習。
這一次的干部掛職鍛煉,是2020年臺州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其中一項重中之重任務。
今年3月,《臺州市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行動計劃》明確重點推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國家級高新區、長三角山海旅游目的地、長三角“陸上大通道”、浙東中型國際化空港、浙東沿海物流樞紐港、長三角海洋清潔能源基地、長三角健康養老福地、最具幸福感城市、三門灣甬臺一體化合作先行區十大標志性工程。以此對照,臺州目前共梳理出276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項目,總投資7558億元。
為了順利推進這些項目盡早建成,臺州印發了《臺州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全面對接上海市轄區、高校、科研院所、重點產業園、國企、外企、世界500強和各商會資源,全方位接軌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實現工作機制、發展平臺、科技、金融、民生、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臺州今年將突出抓好“四個重大”,即舉辦一批具有標志意義的重大活動,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重大平臺,推進一批具有引領意義的重大項目,突破一批具有實質意義的重大事項。
深化區域合作共建。5月21日至23日,上海市楊浦區黨政代表團來到臺州考察。這場“走親”,將為兩地今后在產業、科技、民生高效務實合作建立起緊密聯系。接下來,陸續組織開展“上海·臺州周”系列活動,舉辦市外臺州商會聯誼會,臺州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學習考察等。
推動發展平臺合作共建。謀劃建設臺州上海產業合作園,作為承接上海產業科技轉移的重點合作區,突出開展高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合作和產業引進。規劃建設甬臺合作產業園,以位于三門灣區域的臺州北部灣區為重點,協同寧波市和寧海縣、象山縣,規劃建設甬臺合作產業園,打造甬臺一體化合作先行區。加快建設浙江自貿區臺州聯動創新區,對接學習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的經驗做法,在浙江自貿區臺州聯動創新區先行先試、復制推廣。
構建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2019年,物流運輸“棄陸走水”日漸增多,全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75.4%。2020年,臺州要積極開展臺州港與上海港及長江沿線港口的合作,繼續推進臺州港與寧波舟山港合作開發,加大集裝箱運輸合作力度。同時,重點推進杭紹臺高鐵、杭溫高鐵、金臺鐵路臺州段、杭紹臺高速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
跳出臺州發展臺州,踏上廣闊平臺,才能大展拳腳。
臺州灣濕地公園 儲伏龍 攝
長三角之臺州印記
2003年8月
◎臺州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
2005年4月
◎國家發改委出臺長三角區域規劃總體方案,臺州正式納入長三角。
2010年6月
◎國家發改委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臺州在長三角區域的定位。
2016年5月
◎國務院發文批復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臺州成為寧波都市圈的共建城市。
2018年11月
◎臺州加入長三角產業創新城市聯盟。
2018年12月
◎臺州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考察。
2017年、2018年
◎連續2屆“上海·臺州周”在上海舉行。
2019年6月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浙江溫州、臺州開展跨區域發展政策協同試驗,為民營經濟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索路徑。
2019年8月
◎上海市浙江商會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臺州行工作交流會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臺州舉行。
2019年10月
◎臺州印發實施《臺州市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
2020年5月
◎上海市楊浦區黨政代表團赴臺州調研。
(本組圖片由臺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