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相信,眼前這個花木扶疏、藍天綠地相映成趣的公園,曾是一片垃圾場。
也很難相信,眼前這些整齊的辦公樓、書吧、本土文化博物館,曾是一隅荒地。
3年時間,這個幾乎沒有集體經濟,位于城鄉結合部的村莊,以PPP(公私合營模式)一步步完成村莊規劃調整、村部建設、小城鎮綜合整治,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下浦村文化禮堂更被評為臺州市第三批示范性農村文化禮堂。
PPP模式:北京遇上西雅圖
筆者驅車沿章安大道一路向西,在一個紅綠燈處,恍然看到一個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的大公園:青磚黛瓦的回廊,別有一番古典韻味;籃球場、健身設施,一個都不少;錯落有致的綠植掩映著整齊劃一的村居,好一番新農村振興之景。
這就是下浦村了,村支書蔣永兵早早在公園里迎接,迫不及待向筆者“炫耀”眼前的“人民公園”:“誰能想到,這里一兩年前,還是個雜草叢生的荒地。就連我們村委會辦公大樓,曾經也只是個垃圾場。這真的要感謝椒江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讓我們搭上PPP合作模式的‘順風車’。我們這個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的村莊,也有了一個文化標桿的引領地。”
下浦村地處臺州灣之濱,東鄰前所村、南臨椒江口、西鄰東路村、北靠太平山,全村現有377戶,總人口1436人。地理位置優越,有歷史有故事,苦于村集體經濟薄弱,發展一直比較滯后。
都說一個農村的文化禮堂一定是這個地方的文化標桿引領地,一定是頂層設計、建設高配、延續傳承的精神領地。幾年前,各地文化禮堂建設如火如荼,村“兩委”對著這片荒地望而興嘆,何時才有下浦村自己的文化禮堂?
2015年,機會來了。在椒江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兩委”班子精心組織實施,在政府補助的基礎上,引入社會資本,讓下浦村的自然、人文優勢與PPP模式“聯姻”。村委辦公樓、文化禮堂、人民公園……相繼建起,至此荒地成公園,垃圾場變身文化禮堂。
據悉,通過PPP的模式,各地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推進非?;鸨?無論是政府方還是社會方,發展都非常迅速。PPP模式激發了發展活力,大大促進了特色小鎮以及美麗鄉村發展的進程。而下浦村的建設和發展,正是椒江美麗鄉村和PPP模式“聯姻”的一個樣本。
“當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遇上PPP,這個有點像北京遇上西雅圖,這是PPP業的一句行話。我們村通過PPP模式,取長補短,走出一條發展的綠色通道?!笔Y永兵說。
村民文化生活百花齊放
筆者在下浦村看到,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禮堂里,有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會議室、古典的道德講堂、雅致的書畫室、幽靜的琴房,還有瑜伽舞蹈室、健身房等,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相得益彰。
村民們閑暇時分,可以來這里盡情享受村里的各種娛樂設施。誰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心儀的文化娛樂的“一畝三分地”。有伙伴有地盤,村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在這里,更有高配版的鄉村書吧。說起書吧,也不稀奇,很多村里都有,但這個24小時智慧無人圖書館,儼然是鄉村書吧的高配版。超大面積,挑高的設計,整整兩層,書吧里藏書近3萬冊。不過,這3萬冊書可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的。每個月,書吧就會和區圖書館進行圖書交流,在保證圖書數量不變的同時,書目在不斷更改。3萬冊藏書,事實上是無限大的容量,在這里借書可以到區圖書館歸還,反之亦然。這里成為村民尤其是孩子們暢游知識世界的殿堂。
歷史文化底蘊是村莊的根
讓筆者大為驚訝的是,村委辦公樓樓下,還有一個小型的展覽廳。廳里設計和大多博物館相似,用圖、文加實物的方式來展示村莊特有的漁家文化、村莊概況以及衛溫的歷史。民風、民俗等板塊共收入圖片50多幅、實物35件、15000多字,全貌展示“一堂一品”“一村一色”的文化禮堂綜合體。
“美麗鄉村應該有根,我們對它的定位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笔Y永兵說,1400年來前所文化的歷史演變都濃縮在這個展示廳里。這里曾經是明代抗倭的古戰場,也是衛溫遠航臺灣的起始地。特有的歷史底蘊和千百年來的漁家文化相結合,產生了特有的文化、民俗。
眼看著下浦村的日新月異,有村民贈打油詩一首:村部文化建禮堂,噴泉綠地建長廊。書吧休閑觀光園,圓夢社保住新房。
下浦村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砥礪前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