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和攝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被人以奇妙的工藝融合在一起,玩出了新花樣。
不久前,在麗水攝影節現場,一組名為《宋韻山水》的展覽作品吸引了藝術界的注意,與其他照片不同,這組作品被別出心裁地沖洗在宣紙上,畫面層次清晰卻更似水墨畫,充滿了古典氣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宋韻”。
照片的作者叫葉云飛,今年61歲,出生于玉環市楚門鎮。比起攝影師,葉云飛更認為自己是一名工藝美術師。
“每天都有人打電話問我照片是怎么洗出來的,一時半會可解釋不清楚,這是我花了十幾年時間鼓搗出來的,來工作室看看就知道了。”葉云飛想要與更多人分享宣紙照片的典雅與美妙。

葉云飛作品:《宋韻山水》。 受訪者供圖
從造紙開始,每一步都是新嘗試
和葉云飛的采訪,就約在他的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楚門鎮客運站附近的一幢大樓里。入口處擺放著一個大水槽,再往里走是一間很空曠的辦公室,里面擺放著三排長長的書桌,裝裱好的宣紙照片就擺放在上面。
“墻上是我十年前制作的宣紙照片,那時候技術很不成熟,顯影后丟失了不少細節,而桌上的是用同一張底片沖洗出來的,能明顯看出更加細膩了。”葉云飛舉著照片,仔細比對給我們看。陽光下,這張厚度為0.3毫米的宣紙上,石拱橋的青苔紋路也清晰可見。
外行眼中一點小小的變化,卻花了葉云飛十多年時間。
時間退回到2012年,在安徽宣城,葉云飛拿著相機站在滿是宣紙鋪的大街上,突然萌生了將照片沖洗在宣紙上的想法。“受攝影藝術家郎靜山的影響,我一直偏愛水墨畫韻味的照片,當時突然想到如果把古典攝影工藝藍曬法與宣紙結合,可能會創作出有古畫風格的作品。”葉云飛預感,古典與古典的碰撞,將會產生與眾不同的視覺意境。
但這個想法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因為宣紙薄、軟,容易破損,且越大的紙張制作難度越大,普通宣紙根本無法使用。葉云飛決定前往宣城涇縣,嘗試自己制作宣紙。
“紙張的酸堿性和韌性都非常關鍵,我不知道具體的配方,只能一次次試驗,直到做出最合適的宣紙。”葉云飛摸著石頭過河,花了十幾年時間才調制出合適的配方。
事實上,當時葉云飛心里一點底都沒有。藍曬法沖洗出來的照片效果并沒有想象中的好,換了宣紙也不一定能制作出滿意的照片,可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投入了時間和金錢。
“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我就算一把年紀了,也不害怕失敗。”葉云飛說。
雖然過程不易,但葉云飛熟練掌握了造紙技術,眼下已能根據照片需求,造出30多種宣紙。

葉云飛在挑選洗好的宣紙照片。 受訪者供圖
比起搞藝術,更像在做科學實驗
參觀葉云飛工作室時,我們意外地發現這里沒有沖洗照片的暗房。
入口處的大號塑料水槽,也叫顯影池,宣紙照片就是在這一池清水里洗出來的。
在藍曬法的工藝基礎上,葉云飛改良了配方,讓照片在明亮的環境中也能沖洗,這也是現在宣紙照片顏色板正、細節豐富的原因之一。
說罷,葉云飛拿出一張涂抹了曬洗液的宣紙,為我們演示制作流程。只見他將宣紙感光面與負片感光面“面對面”貼合,并在紫外線曝光箱中進行曝光,曝光時間由天氣情況而定,一般20分鐘至一個小時。完成曝光后,宣紙被放入水槽沖洗10分鐘左右后取出,再用流水漂洗。
此時顯影畫面明暗不一,葉云飛仔細觀察,用羊毛排刷涂抹曬洗液進行局部調整,等畫面全部顯影后再用水沖洗、自然晾干。這一過程中,明顯可見照片的藍色部分增強,高光部分通透。“如果不喜歡藍色,還可以用藥水褪色后,再涂抹能顯示其他顏色的藥水,現在我已經配制出了棕色、紅色等多種色彩。”
顯然,多彩曬洗液是制作宣紙照片的關鍵,也是耗費葉云飛精力最多的環節,目前使用的藥水全部都是由他自己配制。
“一張宣紙照片只能呈現一種顏色,因此照片的生動感需要依靠不同的色階來展現,這十幾年來我一直在尋找能達到十級色階的材料。”葉云飛說。
在工作室樓上,有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實驗室,里面有兩排化學置物架,上面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葉云飛調配藥水時使用過的200多種試劑。這十幾年間,葉云飛除了拍照,大部分時間都與這些瓶瓶罐罐打交道,對每種試劑的化學成分了如指掌。他說:“比起搞藝術,我更像在做科學實驗。”
除了調配基礎配方,葉云飛還要在輔助材料上下功夫,因為輔助材料才是顯色的關鍵。“你能想到的可以吃的,我都嘗試過用蒸餾的方式提取,再加入到曬洗液中。”葉云飛指著置物架上一個個已經干癟的水果說道,這些都是他曾經的實驗品。
通過不斷試驗,葉云飛發現咖啡、紅茶、檸檬、草莓、楊梅提取液的顯色效果較好,而且性價比高。但能滿足十級色階需求的,目前只有蘭花的枯葉。“不瞞你說,現在在我眼里,干枯的蘭花可比盛開的蘭花珍貴多了。”
換一條路實現夢想
在“入坑”攝影前,葉云飛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畫家,“把家鄉的美景全都畫下來”是他從小的夢想。
然而14歲那年,葉云飛因為一場意外,左手不再完整。“很難過,但是沒有自暴自棄,因為我還有健全的右手,我還可以畫。”葉云飛說。
1988年9月,葉云飛帶著打工掙的學費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成為工藝系的一名學生。失去了健全的左手,葉云飛的學習總是比其他同學更艱難。他給自己加大了訓練量,別人畫一張,他就畫3張。憑著這股子韌勁,葉云飛最后以專業課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攝影與美術表現形式不同,但殊途同歸,比如明暗、色彩、線條等美術語言,中國美院的學習經歷提高了我感知美、發現美的能力。”葉云飛說。愛上攝影后,他改為用鏡頭記錄家鄉,陸續出版了《藍色楚門》《今日楚門》等影集,從畫到拍,鄉情不改。
2017年12月,擔任臺州市殘疾人攝影家協會主席后,葉云飛逐漸將工作重心放在公益培訓上。這幾年,他免費培訓了近千人,為省市攝影協會輸送100多名人才。
“有了一些成就后,我希望把攝影技術傳授給更多人,尤其是殘障朋友,幫助他們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葉云飛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不僅教授殘疾人士拍攝技術,還掏出自己的獲獎獎金和補貼,為他們置辦攝影器材。
“攝影專業宣紙”和“多彩影像曬印法”兩項技術成功申請專利后,葉云飛又有了新的打算。他計劃打造一條專業的生產線,把制作宣紙照片的工序分解成刷紙、曝光、沖洗等多個步驟,專門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已經把樓上的房間全部打通,改造成一個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工作室,等設備購置齊全后就可以招工。”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