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上午10時30分,由臨海四兄繩業制造的永久深海系泊聚酯纜正式完工交付。步入位于臺州灣經開區廠區的交付現場,10架巨大的藍色放繩筒一字排開,筒外纏繞著的就是單根長1300多米、直徑274毫米的深海系泊聚酯纜。交付后,將應用于南海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
“這些纜繩就如‘定海神針’,以斜拉的方式,一頭固定在海底,一頭系泊在作業平臺,成為長期鉆探的重要安全保障。”四兄繩業董事、副總經理李航宇表示,項目所在的海域水深平均300多米,作業平臺要能抗百年一遇超級臺風、動輒十余米高的海浪,關鍵在于纜繩。
此次交付代表四兄繩業在國產系泊聚酯纜領域迎來又一次重大突破。3年前,四兄繩業生產的深海系泊聚酯纜首次應用于深海油氣田作業平臺建設,實現國產纜繩從0到1的突破,打破了歐美企業長期的壟斷。這一回,流花油田項目需應用24根深海系泊聚酯纜,其中四兄繩業出品占三分之一。
國產纜繩挺進深海,實屬不易。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工程建設中心總工程師、流花二次開發項目常務副總經理王火平表示,流花油田技術創新程度高、實施難度復雜,對深海系泊聚酯纜也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比如強度要達到2300噸,比鋼纜還要高,還要耐海水腐蝕,達到30年的使用壽命。為了讓生產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企業投資上千萬元,定制了專門制造深海裝備的流水線生產設備,產能達到2萬噸。
獨立的研發能力,是這項“臨海制造”在深海系泊領域占領一席之地的奧秘。臨海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制造強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列出了7個方面30條細則支持企業做精做強。如鼓勵專精特新發展,提倡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于企業研發費用給予一定補助,單家企業最高達100萬元。有了鼎力支持,近年來,四兄繩業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并與上海高校達成戰略合作,組建了近30人的研發團隊。去年,又有全球頂級繩索專家加入擔任首席技術官。團隊成員通過上海研發、臨海制造的方式,最終成功攻克相關技術難題。今年,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的《海洋高耐磨聚酯纜繩》也成功入選浙江省先進(未來)技術創新成果名單。
小小纜繩從淺海走向深藍,也從國內走向國外,深海裝備系列產品已成為“四兄”的新增長點。產品漸漸打開了澳大利亞、新加坡、挪威等國市場。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