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灘老街
5月31日,臺州市黃巖區嶼頭鄉沙灘村,迎來了一批熟悉的貴客——上海同濟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同濟-臺州黃巖校地合作十周年論壇,在此舉行。
10年前,正是在沙灘村,同濟大學與黃巖第一次牽手合作,并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從這個小村莊起步,10年來,雙方的戰略合作從鄉村振興拓展到產業升級、城市煥新、文化復興等領域,取得累累碩果,并不斷走向深化。
這所上海高校有何魔力?這個浙江村莊,對上海教授又有什么吸引力?雙方牽手十年間,到底改變了什么?
一名教授和一個村莊的10年情緣
走進沙灘村的沙灘老街,只見青石板路兩旁,loft民宿、書店、饅頭店林立,幾棵千年古樟樹邊上,宋代太尉殿和古戲臺,遙相呼應。
從一個衰敗的空心村到美麗宜居示范村,沙灘村的十年蝶變,來自一次美麗的邂逅。
2012年底,在同濟大學陳秉釗教授引薦下,黃巖當地設計院拿著沙灘村的改造規劃圖紙到同濟大學,請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楊貴慶提意見。
一看方案,楊貴慶嚇壞了。圖紙上,老房子全拆掉了,弧線形的老街消失了,建起一排排新房子,還要修建一個很大的廣場。
拆舊建新的模式,眼看又要在沙灘村重演,楊貴慶坐不住了。2013年,春節剛過,他就帶著團隊一起來到沙灘村,開始有機更新規劃鄉村建設,只想給大家看看,美麗鄉村建設有不同做法。
就這樣,本來只想當個臨時顧問的楊貴慶,擼起袖子,親自下場參與了沙灘村的有機更新改造工作,一干便是10年。

楊貴慶(右二)在沙灘村指導村莊建設
來到沙灘村,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楊貴慶感到驚喜。楊貴慶提出“柔性規劃”等概念,與村民商量著來,盡量保持原有村落的空間肌理和風貌,根據新的功能需要和場地條件來改造。
廢棄獸醫站變身游客服務中心,閑置舊糧倉變身零碳loft民宿,老衛生院變身教學實踐中心……在楊貴慶團隊指導下,沙灘村從一個廢棄的空心村,搖身一變為當地熱門“網紅村”,并成為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試點,以及中國村莊發展研究的十個浙江樣本之一。村莊還作為示范案例,登上聯合國人居環境雜志封面。
“一所以建筑聞名天下的中國大學,把對一個村坊的最夢幻的理解,一筆一畫,寫進了這塊畫布上,從每一根屋檐的弧度,到每一塊青磚的擺放。”作家黃亞洲游覽沙灘村后寫道。
楊貴慶帶來的傳統村落有機更新的思路,不僅改變了沙灘村的村容村貌,也打開了當地干部和村民的思路。在沙灘村之后,上門邀請他去規劃設計的越來越多。作為黃巖區美麗鄉村建設的“首席規劃師”,楊貴慶又參與了寧溪烏巖頭村、北洋潮濟村、黃巖貢橘園等村莊規劃,帶動了一批黃巖鄉村實現美麗蝶變。
10年來,沙灘村等黃巖村莊成了楊貴慶踐行“中國新鄉土主義”的在地實驗室。2018年,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在沙灘村落地后,更是帶動了一批同濟大學教授,前來黃巖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基于沙灘村等地的實踐,楊貴慶等同濟大學教授出版十幾本專著,“鄉村振興工作十法”還登上新華社《國家財經周刊》封面。
10年來,沙灘村早已成為楊貴慶的牽掛。每次到黃巖,楊貴慶必定要到沙灘村走一趟。而習慣背著布袋的楊貴慶,也成了黃巖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楊貴慶和沙灘村的情緣,還在延續。
在沙灘村東塢區塊,楊貴慶團隊謀劃的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二期正在開發建設中,這里將打造創新創意中心、數字實驗中心、房車露營基地等項目,與沙灘老街區塊實現聯動發展。
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的雙向奔赴
2013年,同濟大學和黃巖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同濟大學“美麗鄉村規劃教學實踐基地”“中德鄉村規劃聯合研究中心”兩大平臺落地黃巖,基地就設在沙灘村。
10年來,從沙灘村出發,同濟大學和黃巖的校地合作,不斷拓展深化。
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團隊為黃巖編制永寧江科創帶規劃,系統推進沿江各大版塊更新改造,落地中德科工創新園、魔橋等牽引性項目,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美”融合。其中,作為永寧江科創帶上的明珠臺州夢創園,成了央視跨年晚會主舞臺;《官河水街·仙元宇宙》項目獲得“2023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城市設計賽道”城元宇宙主題金獎。

官河水街仙元宇宙場景
同濟大學副校長、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多次來黃巖“傳經送寶”,指導企業提升設計能力,并推動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臺州黃巖設計創新中心落地,實現“上海設計之美”成功嫁接“黃巖制造”,推動模塑產業跨代躍遷。
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常青團隊,多次實地踏勘黃巖委羽山、孔廟、司廳巷、東禪巷等歷史街區、古建遺產,親自指導孔廟區塊改造,規劃設計委羽山公園,推動黃巖歷史“南北文化軸”規劃建設,賦予“千年永寧”新的生命力。
此外,同濟大學還幫助黃巖辦起永寧鳳凰學院、設計創新中心、黃巖研創中心,建設官河古道元宇宙街區等。
10年來,同濟大學與黃巖一道,走出一條創新性、內涵式、應用型的合作之路,打造出長效多贏的校地合作樣本。
同濟大學與黃巖的合作,跨越時間長,合作領域廣,結出成果多,為什么可以成功?
首先,這是一次緊跟時代的在地實踐。從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到宋韻文化傳承,同濟大學與黃巖區的校地合作,始終與中央、省委戰略緊密結合,始終做到與時代同頻共振,有些成果成為全國示范。
其次,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深度合作。有著“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之稱的黃巖,人文底蘊深厚,模具產業發達,蜜橘等農產品特色十足,在鄉村振興、產業升級、城市煥新等方面,有迫切需求。而以規劃和設計見長的同濟大學,與黃巖區的地方需求高度契合,這是雙方合作得以長期開展的重要原因。
再次,這是一次從不間斷的長跑接力。除了楊貴慶等教授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外,10年來,黃巖區委區政府歷屆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干,經常去上海“走親”聯絡,持續與同濟大學深化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邊界和可能性,不斷賦予校地合作新的內涵。
未來,同濟大學與黃巖還將繼續在城鄉規劃建設、鄉村振興及和美鄉村建設、設計賦能產業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人才培養培訓及教育資源配置等方面,開展多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交流對接、拓展合作領域、優化合作模式,打造數字時代校地合作樣板。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