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路橋區金清鎮“錦繡富民”黨建聯盟片區內,22個村莊的黨群服務中心陸續掛上了“共富中轉站”的牌子。“共富直播間”里主播賣力吆喝,一張張紙編涼席從這個“中國編織涼席之都”發貨,飛往千家萬戶的床鋪。
金清生產的紙編涼席幾乎占到全國產量的90%,年產值近50億元,產業鏈完善,生產基礎扎實。
金清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紙編涼席”產業優勢,探索“共富工坊”建設。以“紙編涼席”產業鏈黨建聯盟與“錦繡富民”黨建聯盟結對共建為依托,現已建成多家來料加工式、廠房車間式共富工坊。聯盟每個行政村均設立“共富中轉站”,充分發揮“來料加工”優勢,共帶動400多戶村民再就業,每年為農戶提供人均增收逾6萬元。
聯盟結對形成合力
據金清鎮組織員陳欣介紹,“錦繡富民”黨建聯盟片區內的村莊多數從事紙編涼席行業,而“紙編涼席”產業鏈黨建聯盟的地域又位于“錦繡富民”黨建聯盟之中,二者存在供需關系,于是一拍即合。
“在實體運作上,聯盟采取‘1+3+N’模式,‘1’即聯盟主席,‘3’即專職副主席、兼職副主席、輪值副主席,‘N’即多個服務團隊,通過召開聯席會議,了解需求清單,確定共富工坊的發展形式和路徑。”陳欣說。
臺州百麗絲席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文作為“紙編涼席”產業鏈黨建聯盟的輪值副主席,帶領“百麗絲席業”在共富工坊建設中作出了表率。“生產中的一些簡單工序,例如打線、編織、切布等,我們會派發給村里的低保戶去做,一個月做個幾百塊不是問題。”陳國文說,“有些加工戶的房子場地大,架上兩三臺機器,就是一個小作坊,一年能收入五六萬元,多的十來萬元。”
走進“百麗絲席業”共富車間,約50名工人在這里工作,2/3以上都是本地人,每月工資在8千元至1萬元不等,多勞多得。“七八成工人已在這里工作至少3年了,她們工作都很積極,有時候還會比誰來得早、做得多。”陳國文說。
“共富中轉站”節本增效
紙編涼席生產受氣溫影響大,每年的元宵節到端午節是忙季,其余時間則為淡季。
往年到了忙季,陳國文得親自聯系一些技術熟練的農戶接單,不僅麻煩,農戶的數量也比較有限,且企業還得提供一輛貨車運送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今年,聯盟通過“聯盟+企業+行政村+黨員+村民”模式,由聯盟對接需求、招引員工、統籌調配,組建共富車隊,在聯盟下轄的每個行政村都設立“共富中轉站”,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企業將貨料交給共富車隊對應片區負責人,由其運輸至“共富中轉站”。共富車隊由順豐小哥組成,他們長期在片區內運送快遞,熟門熟路。“順豐小哥們也是新就業、新業態群體的一員,我們很快幫雙方達成了合作。”陳欣說。
“共富中轉站”的黨員志愿者們再將貨料分送至各家各戶。農戶們則進行打單絲、打包芯線、編織半成品、吊牌加工等特定環節的生產,最后由企業查驗回收。
“有了‘共富中轉站’精準對接農戶,不僅降低了加工成本,還擴大了產量。”陳國文對此贊不絕口。
林家村村民應彩蓮退休以后,在家里閑不住,今年也承接了來自“共富中轉站”的活計,加工紙編涼席的枕套,一天做五六個小時,一個小時大約能做100張,按2毛一張計價,一個月能賺兩三千元。
“今年村里只對接了十幾戶,明年我們還會擴大對接數量。”林家村黨支部委員戴小紅說。
直播間探索新銷路
為了帶動涼席銷售,聯盟專門打造了“協會+企業+淘寶村”的三級立體式“共富直播間”,助力共富加速跑。
林家村是金清鎮13個淘寶村的其中一個,有很多農戶在做淘寶直播,有從事自產自銷的,也有開展代理銷售的。在金清鎮黨委政府支持下,村里建起了“共富直播間”,鼓勵需要直播的農戶使用。
網絡主播梁秀英有多年的紙編涼席銷售經驗,但搞直播還是頭一回。為了積攢客流量,她在“共富直播間”的兩次直播都是成本價,吸引了2000多人的觀看量。
“現在直播帶貨是主流,我也想趁機拓展一下業務,鎮里辦直播培訓也去上過課,平時自己在網上學習。”梁秀英說,村里免費提供的直播間節約了試水成本,離家又近,特別方便。
“今年熱得比較晚,6、7月都還有紙編涼席的銷售市場,我們每次直播能賣掉幾十、上百張涼席。對于‘零基礎’的直播來說,也算是還不錯的成績。”戴小紅說,接下來林家村計劃組織直播培訓,讓更多有直播興趣的村民都能學會直播技能。
在一張“紙編涼席”的經緯之間,“聯盟”“企業”“農戶”共同發力,繪出一張共富新圖景。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