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社會
浙報頭版丨創新保護海洋水產種質資源 三門:護好共富的“種子”
2022年03月04日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楊群 共享聯盟三門站 章海英 陳玲玲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3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楊群 共享聯盟三門站 章海英 陳玲玲)深夜,潮水退去,在三門灣畔的一塊灘涂上,上百盞頭燈照出微弱的光,這是三門縣花橋鎮連下村村民在捕撈蟶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孟火說,這片灘涂是個“聚寶盆”,手中的蟶苗則是他們的共富“種子”,靠著這些種苗,該村實現戶均年收入20多萬元。

  素有“中國小海鮮之鄉”之稱的三門,去年全縣水產養殖產量達31.8萬噸,為三門漁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然而,近年來,當地發現傳統的青蟹、縊蟶等海鮮苗汛規模縮減,保護水產種質資源勢在必行。

  連下村是野生蟶苗培育專業村,其中柵下片1700多畝灘涂是東海縊蟶的天然產床。2021年該村蟶苗產值達29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上百萬元,還催生了日入800元的洗蟶苗工作,帶動周邊人員就業。為了讓野生蟶苗能持續生長,村民自覺參與種質資源保護。

  潮水上漲,記者站在岸邊,看到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個個黃色界址標識。“我們在野生縊蟶、牡蠣容易附苗的區域劃定了種質資源保護基地,面積共109公頃,確定縊蟶、熊本牡蠣為種質資源保護基地的重點保護對象。”三門縣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陳麗芝介紹,區域內嚴禁個人進入核心區進行采捕,組織增殖放流活動、環境監測,通過一系列措施保障物種多樣性和種質遺傳資源。

  距離保護基地不遠處,三門縣農業農村局分別建立了縊蟶、牡蠣種質資源科普館。從物種的文化、演變,到各個生長階段的標本,都展示在科普館里。“縊蟶標本進行了超低溫保存,幾年后還能提取DNA,進行分子測序,與其他種群進行比對。”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養殖與加工研究室主任肖國強說。

  通過走訪沿海老漁民、餐飲協會專業人士和海洋生物研究機構等,三門先后挑選出108種常見的、有經濟價值的小海鮮品種,匯編成冊重點保護。當地還在灘涂、河道周邊廣種紅樹林,用牡蠣殼等搭起生物濾壩,在排水河道養殖貝類等,實現水質凈化,同時每年開展增殖放流,去年以來放流青蟹、對蝦等海水苗種6500萬余尾,有效增殖漁業資源,修復海洋環境。

  引進外腦,搭建海洋漁業“智庫”。寧波大學青蟹研究團隊幫助三門開展青蟹良種選育、健康養殖等;中國三門青蟹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水產學會浙江三門基層科技服務工作站相繼成立,開展科技攻關、技術咨詢等;上海海洋大學、省農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也成為三門戰略合作單位,開展種質資源研究、良種選育等。


標簽: 種質資源;牡蠣;三門縣;海鮮;農業農村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