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黨代表 章青青 (三門縣人民法院浦壩港人民法庭副庭長)
近年來,兼容情、理、法,起到“化干戈為玉帛”作用的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成效明顯,形成了“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矛盾糾紛化解模式。但調解機制不健全、調解隊伍不穩定、調解人員不精專等影響基層社會治理成效的問題仍然存在。
“人民調解作為非訴糾紛解決機制的重要突破口,正面臨著現代化轉型的時代考題。正視當前基層人民調解存在的問題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改革的‘先行棋’。”章青青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縣、鎮兩級矛調中心、司法機關與村級調解組織缺乏互動機制和監督機制,不能對下級調解組織進行有效指導和監督。
在基層人民調解工作中,還面臨著專職調解人員緊缺的問題。“在人民調解的隊伍中,以兼職居多,專職調解員占比相對較少。”章青青說,缺少專職調解人員,就會出現人員專業性不強的問題。“目前,大部分調解員對法律知識的掌握不夠。這就導致一些疑難復雜的案件在調解過程中缺乏法律支撐,單憑經驗和老方法調解,不僅無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還可能留下后遺癥。”
對于當前基層人民調解面臨的問題,章青青建議,應對現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構建“村、鎮、縣”三級一體的多元解紛機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基層人民調解工作中,要盡可能讓村級調解組織真正地運作起來,減緩鎮、縣兩級矛調中心的化紛壓力。進一步增加村鎮一級的人民調解員配比,讓經驗豐富的調解員下沉,確保矛盾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
在調解人員的培養上,章青青建議,要盡快完善人員準入和退出機制,強化“業績法”考核導向,進一步保障人員的穩定性。同時,可通過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專題講座等形式,實現多渠道培優,重點培養“專業型”人才。在業務層面,讓調解員掌握更多的調解技巧和調解手段,促進基層人民調解員從“經驗型”向“職業型”轉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