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
周志江 省人大代表、久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吳長鴻 省人大代表、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力軍 省政協委員、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
郭心剛 省政協委員、省金融業發展促進會會長
超過2500億元!3000億元!
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兩個重要數字,一個是2021年為企業減負的數額,一個是2022年力爭為市場主體減負的數額。
兩個數字的背后,正是浙江惠企助企、穩企暖企的決心。
量大面廣的企業是浙江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千方百計幫助它們排憂解難,推動市場主體持續活躍、生機盎然,對浙江經濟經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考驗至關重要。
近年來,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浙江持續推動企業減負降本,以期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萜笳呷绺柿?,給企業帶來哪些利好?企業又有哪些新期盼?代表委員們熱議如何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惠企,善!
記者:過去一年,從國家到省市紛紛出臺一系列惠企助企穩企政策,企業的獲得感強不強?
周志江:強!像省里的“鯤鵬行動”,對我們引進人才就有很大幫助。2021年久立通過“鯤鵬行動”,從北京引進一位院士,在未來5年全職供職于久立。同時,由院士領銜,成立了一個研發團隊。這對久立研發實力的提升,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浙江還在引進各類人才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比如在湖州,引進一名博士給予購房補貼30萬元,本科生也有15萬元。久立在政府補貼之外,還會按照博士25萬元、碩士20萬元、本科生15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僅去年,久立就引進本科及以上人才85人,其中博士2名。
姚力軍:作為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我親身感受到人才政策給浙江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助力。浙江已形成人才聚集高地、創新創業高地,人才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還有一個明顯感受是,浙江在鼓勵制造業發展,特別是對高端制造業支持力度很大。從鼓勵企業成長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到省里的首臺套政策等,政策在向制造業傾斜、向實體經濟傾斜。
當人才政策與浙江制造業升級結合起來,一定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浙江制造未來可期。
吳長鴻:真心堅守制造、做實業的企業,明顯感到這幾年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好了。僅去年,各種惠企政策利好下,預計雙環一年可省下三五千萬元。就像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的,“以‘真金白銀’換市場主體輕裝上陣、專注前行?!?/p>
比如說,增值稅率的調整,從17%下調到13%,企業的獲得感是很直觀的;還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這對堅持創新的企業激勵作用很明顯。在玉環,吸納困難大學生就業,政府也給予獎勵。像雙環每年吸引大量困難大學生就業,政府一年的獎勵就有兩三百萬元。當然,比獎勵更有意義的是,一個困難大學生就業了,能夠極大地改善他的家庭狀況,同時企業也能獲得穩定的人才供給,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這樣切口小的政策,企業有獲得感,對社會也有貢獻,很受企業歡迎。
強企,贊!
記者:惠企助企,歸根結底是為了穩企強企。那么,如何讓惠企政策強企呢?
郭心剛:金融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活水,金融惠企政策牽一發動全身,為廣大企業所熱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深入推進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擴大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中長期貸款規模,提升企業融資可獲得性和便利度。這些,都有利于惠企強企。
去年浙江貸款余額增長幅度挺大,說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比較大。特別是銀行加大對企業出口的支持力度,為去年浙江出口創新紀錄作出了很大貢獻。
周志江:政策切中企業發展所需,就一定會幫助企業破解難題。有了院士的助力,我們有更多底氣去自主創新,立志研制出中國自己的不銹鋼材料牌號。
吳長鴻:政府惠企政策為我們減負,企業就更有信心、用更多資金去投入研發,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過去幾年,我們每年都有大過減負額度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帶動新產品快速“出圈”,成功占據市場先機。像去年,僅法國雪鐵龍就給我們下了一筆35.54億元的訂單,用于購買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用齒輪等產品,同時我們的AV機器人關節產品也成功為主流國產機器人配套。
穩企,盼!
記者: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浙江亦無法獨善其身。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大家對惠企政策有怎樣的新期盼?
周志江:惠企政策能夠穩定、有連續性,就是對企業最大的支持,我相信,這也是廣大企業所期盼的。
“雙碳”背景下,現在企業普遍關心能耗指標的問題。久立手上三個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的項目,也面臨著能耗指標的壓力。“雙碳”勢在必行,發展也不能止步,期盼政府在能耗指標政策上能夠有更清晰的指引,制定更科學的評判指標,給企業吃下定心丸。
姚力軍:企業是創新主體,我期盼惠企政策在科技創新方面更多著力。同時,期盼人才政策持續發力,助力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不僅僅是指高端人才,還包括技工、技師人才。針對高端人才,浙江的政策非常給力,希望在技工、技師人才方面也給予同樣重視。浙江制造要邁向高端,同樣離不開技工、技師人才隊伍。
郭心剛:我也注意到,金融支持與廣大企業的需求仍有差距。目前真正對資金需求比較大的是中小企業、創業初期的科創企業,貸款難度依然不小。如何破解這一矛盾?我今年帶來了“關于創新投貸一體化金融服務模式的建議”的提案,建議省里成立投貸一體化平臺,為投資機構、銀行和項目搭建一個對接平臺,重點支持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三大類主體,幫助解決資金需求。
其實,擇優扶持的銀行一直在找好項目、好產品、專注主業的好企業,所以企業也要有誠信,拿到貸款要把自己的主業、產品做好。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