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墾荒紀念碑
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促民間投資增速“V型”反轉,獲國家、省、市充分肯定;政策性農業保險“一件事”改革、“標準樓”建設在全省率先實施;“無證明城市”創建、工業“標準地”成為臺州全市樣本;大陳便民服務中心獲評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先進集體……
近年來,椒江堅持“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以數字化變革為動力,走深走實“三立三進三突圍”新時代發展路徑,有效推動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為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核心區注入強勁動力。國家級醫藥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智能馬桶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國家級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試點、全省“未來社區”首批試點等33個省級以上試點,相繼落地。
聚焦民生實事 服務更便民
蘑菇書吧、五色道路、彩虹門……10月中旬,走進由椒江區的社發集團舉辦的明和雅苑托育中心,猶如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今年9月正式開班招生后,高顏值的設計、實惠的價格,讓這所托育中心迅速成為“網紅”。
去年以來,椒江區著力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探索構建“政府支持、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托育服務體系,創新開展托育機構設立“一件事”集成辦理服務,探索托育機構從注冊登記到備案審核統一受理、聯動辦理的業務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區新增托育機構28家,新增托位710個,其中普惠性托位280個,提前并超額完成省級民生實事項目。
椒江城區 梁敏慧 攝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椒江大力實施民生保障集成改革,圍繞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打造“智慧養老-長情碼”服務平臺,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推動健康養老信息化、智慧化發展。在大陳島設立“三醫聯動”便民服務點,實現島上群眾、游客就醫買藥報銷一站式服務,實現民生事項“最多跑一地”……
2020年元旦,椒江區改革一線干部參加央視綜合頻道《奮斗吧!2020》欄目,宣傳浙江改革經驗,椒江無證明改革被復制推廣。椒江圍繞“減證便民、優化服務”,在全市首創三級聯動機制和專窗服務模式,共消除各類證明750項,部門核查解決278項,數據共享60項,承諾解決213項,實現群眾辦事“零證明”。
公共場所不僅是人流密集地,更是城市對外展示的“窗口”。去年以來,椒江把推進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作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內容,取得了初步成效——
梅花灣村村民在大陳島送藥上島便民服務點與專家連線
去年10月底完成改造提升的界牌菜場,不僅告別了之前的臟亂差,還在全市范圍內率先使用智慧電子秤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成為臺州首個智慧菜場試點,完成了由內到外的大變身,極大提升了顧客的購物體驗。
臺州市中醫院與椒江體育館聯動,通過車位共享,激活閑置資源,解決醫院停車“老大難”問題;大陳島游客中心,經改造提升后,集休息室、閱讀室、母嬰室、服務中心等為一體,可以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全區公廁按照星級標準打造,兼具休閑、購物、分時租賃(電動車充電)、書吧等城市服務功能,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
堅持“兩智融合”治理更有效
9月底,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前夕,在白云街道云海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一場“鄰里和睦,歡度雙節”活動火熱開展。
家風文化展、親子閱讀活動、送醫上門服務……云海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集黨群服務中心、社區辦事大廳、文化禮堂、親子會館、墾荒講堂等功能區塊為一體,不僅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還可以為周邊30多個村社、20多個兩新組織和廣大機關事業單位開展各類活動提供服務。
今年以來,椒江堅持走“群眾智慧+人工智能”的“兩智融合”新路徑,統籌推進社區建設、社會組織建設和社會工作發展,創新社區治理方式,在全市率先開展“街道-社區-小區”三級“鄰距里”社區服務綜合體建設。目前,已有3個街道級的點建成投入使用,引入社會組織參與綜合體運營,進一步探索和引入社會化運營模式,增加綜合體服務功能。
椒江義家、96345志聯會志愿者為區福利院老人理發
為破解群團組織“機關化、行政化”和社會組織“零散化、無序化”等問題,2019年,椒江創新整合群團、社團、社會組織等單位,建成全省首家集幫扶服務、社會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群工、社工、義工”基地——“義家”,入駐全區12個群團組織、12家社工機構和6個公益總部,輻射鏈接全區454個社會組織、2256個社區備案社會組織,線上推出“掌上義家”APP,形成群團引領社會聯動的社會治理新體系,進一步激活基層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活力。
“通過‘義家’,我可以參與更多的公益活動,讓我的退休生活變得更有意義。”紅鑼鼓腰鼓隊的義工張雪芬感慨地說。椒江“義家”不僅可以讓群眾只需跑一地、只需跑一次就能實現自身的訴求,還能為愛心人士、企業加入社會組織、投身公益實踐等提供空間,完成各自的心愿。
全域網格源頭防范,信訪訴求全程代辦,矛盾糾紛全科調解……近年來,椒江正以社會治理現代化夯實區域治理基石,將“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至社會治理領域,致力于共建共治共享,抓好融合整合聚合、聯通聯控聯動文章,傾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最多跑一地”升級版,順利奪取平安金鼎。
“二維碼點檢”、四色分級監管、“安企驛站”……在椒江,這些涉及安全生產的舉措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規定動作”。截至目前,521家小微企業參與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建設,成為全省唯一實現小微園區所有企業納入風險管控體系的縣(市)區。
今年以來,作為浙江省物業糾紛類型化訴源治理的試點法院,椒江法院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性地將司法力量有效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大格局,搭建快調速裁快車道、類案示范快車道、智慧解紛快車道,縱深推進物業糾紛類案治理,以類案化解帶動整體訴源治理。椒江區檢察院率先在生態環境領域建立“訴前建議+刑事司法+生態修復”三位一體的辦案模式,積極開展海洋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工作,兩年來共辦理侵害海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1件,督促當事人繳納海洋生態修復賠償金共60余萬元,投放黃魚苗300余萬尾。
優化營商環境 發展更澎湃
9月的一天,在位于白云街道前后科技大廈7樓的圈里圈外(浙江)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里,近30個直播間火熱開播,主播通過手機屏幕,生動形象地開展教學、娛樂、帶貨等直播業務。
“在公司搬遷以及辦理企業營業執照、外來人口暫住證等方面,樓長和各部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全程服務,為企業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圈里圈外公司總經理王鋮說,今年6月入駐前后科技大廈后,公司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目前員工已經擴展到了1000多人。
椒江智慧樓宇信息平臺
作為臺州市中心城區,椒江主動接軌大上海,將現代化服務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發展壯大樓宇經濟、總部經濟,著力培育新商業、新零售、新消費,致力打造臺州服務高地。
今年以來,椒江在開展“掃樓強戶”行動摸清全區樓宇經濟底數的基礎上,出臺《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及13個子政策,涉及財政獎勵、房租補貼等方面優惠,建立商務樓宇“樓長”工作機制,實現全區56棟5000平方米以上樓宇全覆蓋,建成集信息采集、統計、管理、更新、發布功能為一體的智慧樓宇信息平臺,提升樓宇經濟管理服務效率,推動全區樓宇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據統計,自“掃樓強戶”行動開展以來,椒江共盤活存量樓宇15萬平方米,樓宇空置率從21%下降至12.8%,廣威集團、大美科技、中埡集團、盒馬鮮生等一批總部經濟相繼落地,方遠大廈和前后科技大廈完成稅收億元樓宇培育。預計到2020年末,全區樓宇企業米均稅收較2019年提升50%以上,樓宇經濟產出質量顯著提升。
椒江提出,要下足“繡花功夫”服務企業,持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四龍”企業服務機制,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幫扶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用更高質量的服務贏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疫情防控期間,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椒江創新“防疫助企一件事”聯辦機制,匯集13項防疫期減稅減費優惠和穩崗就業優惠事項,出臺《防疫助企政策“一件事”聯辦事項清單》,設置專窗服務,實現“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
證照免費郵寄
此外,椒江還實現企業開辦“一件事”壓縮到4個小時,企業注銷“一件事”實現當場辦結,企業破產“一件事”營商環境評價居全市前列,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全部實現“最多80天”;全省首推“專利+商標”混合質押模式、“大陳黃魚”地理標志商標質押等,實現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以飛躍科創園服務中心為試點,推廣小微園區“足不出園”辦事模式,實現工商登記、涉稅服務、社保申報等350個事項“足不出園”即可辦理……
改革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金鑰匙。椒江將按照“整體智治,協同高效”的理念方法,以全面數字化轉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讓改革成為建設“重要窗口”最鮮明標識,為高質量建設臺州新府城提供澎湃動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