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龍頭。
杭州,這個“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經濟連續21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讓“數字”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成為疫情沖擊下經濟實現“V型”反轉的重要支撐。
站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風口,臺州如何牢牢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和重要窗口期,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經濟增長賦能、構建起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0月19日-21日,臺報全媒體采訪團赴杭州采訪,探尋數字經濟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思考和啟示。
實地考察
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經濟轉型
“您好!我是波波。您可以問我新冠肺炎疫情動態、發熱定點門診、防護知識……”波波只是杭州實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名“數字員工”,通過大數據支撐和數字模擬訓練,與人工客服相媲美,為抗疫節省了大量人工成本。
這家公司位于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是杭州數字產業化大潮下的一朵浪花。集聚了100多名來自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精兵強將,占到全體員工8成以上,“數字是未來的產業方向,我們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全社會貢獻100萬個‘數字員工’?!惫綜EO孫林君說。

“菜鳥”無人駕駛小巴,遇行人自動繞行
數字解放人力,在這座人工智能小鎮里,機器人客服、機器人前臺、無人駕駛汽車……一系列的數字黑科技隨處可見。
余杭為杭州未來科技城這一“雙創”主戰場制定了發展“大計”——全面啟動以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為重點的南湖科學中心建設,加快實施中國(杭州)5G創新園等項目,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大平臺。不同產業導向的產業園區和特色小鎮正在未來科技城相繼崛起。去年5月28日,位于未來科技城核心區的中國(杭州)5G創新園一口氣迎來首批32個重大項目進駐。這是全省5G產業鏈項目首次大規模落地。

杭州未來科技城外景
大平臺鑄就大夢想。借助數字經濟獨特的優勢,杭州在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用數字賦能傳統制造業智能升級。在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阿里巴巴推出的新制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揭開面紗。這座數字化工廠將為中小服裝商家提供智能化柔性制造平臺,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高度數字化的犀牛工廠能夠承接更多個性化、小規模的訂單,同時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
堅持數字經濟和制造業兩手抓,杭州前三季度交出了一份表現“搶眼”的成績單: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115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2%。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952億元,增長11.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個百分點,占GDP的25.5%。
權威訪談
杭州數字經濟何以“立潮頭”
以前,杭州的象征是西湖,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吟詠興嘆;而今,數字經濟成為杭州的“柱”和“梁”,體現著這座城市發展的“高度”。
人均GDP約7.13萬元,高出全國同期水平一倍(2020年上半年統計數據);國際級軟件名城,全國云計算之城……杭州加“數”前行,蹄疾步穩。

杭州未來科技城河景
“一號工程”與杭州模式
“數字經濟是杭州發展的主路徑、主引擎、主抓手?!焙贾菔薪浶啪指本珠L楊曉勇在接受采訪時說,隨著數字經濟應用與普及,其活動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海量數據。這些數字既是城市的軌跡,也是寶貴的生產要素。
2014年7月,杭州推出了“一號工程”,核心內容是發展信息經濟、推動智慧應用,并制定全國首部《智慧經濟促進條例》,之后,又出臺《杭州市全面推進“三化融合”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行動計劃(2018-2022年)》,吹響“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沖鋒號。杭州持續深化“一號工程”,把核心產業分為十二大產業,同時提煉出六大產業中心,即電子商務、云計算和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智慧金融以及數字內容。

2019年杭州數棲大會,開啟數據中臺元年
從“天堂硅谷”到“一號工程”,再到吹響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號角;從“電子商務之都”,到“移動支付之城”,再到“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植入“數字化基因”的杭州干在實處,勇立潮頭,不斷提升發展格局和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這項轉型極具前瞻性,今年上半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5310億元,同比增長11.3%;增加值達到1833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全市GDP比重24.8%,在逆周期中跑出加速度。
數字賦能,雙擎發力
產業數字化轉型,既是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的巨大空間,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在“機器換人”“工業互聯網”“企業上云”等行動的基礎上,杭州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融合示范,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炬華科技智能表自動化包裝線
娃哈哈集團是杭州制造業的代表,在擁抱數字技術后,成立了一家智能機器人公司,為企業生產流程進行數字化改造賦能。
“這樣的案例在杭州數不勝數。”楊曉勇說,龍頭企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共同成為杭州“一號工程”生產力的轉化者。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正打破傳統的供需公式,推動構建更加開放協同的新生態,助推高質量發展。

杭州未來科技城概覽
從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小鎮,到“兩廊兩帶”、大灣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杭州加快打造“功能錯位、整體協同、聯動發展”的產業數字化全域發展格局——

夢想小鎮一景
夢想小鎮、云棲小鎮、杭州灣信息港、杭州醫藥港等創新小鎮,成為產城融合的典范;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橫空出世,為打造“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世界科創高地提供堅實保障;云棲大會、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云創大會、全球區塊鏈峰會等數字經濟展會活動已成為行業風向標。
臺州啟示
發展數字經濟,臺州需要做什么?
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誰能在發展數字經濟上占據制高點,誰就能掌握先機、贏得優勢。臺州如何“取經”杭州,搶抓數字經濟時間窗口,向排頭兵看齊?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臺州要堅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聚焦數字經濟“211”目標,實施產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努力將臺州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賦能轉型示范區。
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臺州數字基礎設施支撐不足、制造領域的融合應用深度還不夠等問題,制約了我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杭州數字經濟的成功經驗或許無法完全復制,但個中做法依然值得我們借鑒。
擁抱數字創新
破解生態制約之痛
數字經濟是一種創新型經濟與開放型經濟高度統一的新興經濟,縱觀阿里巴巴等杭州企業的成功,其成長都繞不開積極擁抱尚處于萌芽階段的數字經濟。
目前,我市數字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人才招引難度較大、創新存在短板、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等問題。面對嚴峻形勢,我市必須進一步強弱項、補短板,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時間窗口,出臺我市產業數字化轉型具體行動計劃,深化小微金改,強化金融支持,統籌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一種新興事物,有人選擇積極擁抱,有人選擇觀望?!痹跅顣杂驴磥恚粋€城市的發展,不僅企業要有“眼光”,而且頂層設計精準的產業發展戰略眼光也要“獨到”。杭州在完善“一號工程”制度環境方面,建成了統計、考核、法律、人才、政策等5大制度保障體系;率全國之先建立信息經濟12大產業分類統計體系;率先制定實施地方性法規《杭州市智慧經濟促進條例》;重磅出臺了人才新政27條……“你負責茁壯成長,我負責陽光雨露?!边@句話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深入人心,也是現實寫照。
搶占數字紅利
夯實先進制造之基
數字經濟是在激烈的區域競爭格局中實現突圍、打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的必要途徑。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進入價值創造環節,不僅推動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的流動和共享,更實現了全新的價值創造,帶來經濟社會各領域全要素率的提升。
臺州工業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產業層次相對偏低,部分工廠信息化程度處于較低水準。臺州必須在工業基礎上下功夫,積極提升企業發展層級,使臺州制造業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大潮。特別是以臺州工業互聯網平臺等省級工業互聯網創建平臺為基礎,結合我市產業特色,實現七大千億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
臺州在交通、高校和科研機構等方面的劣勢,導致在產業鏈分工的研發、設計等環節缺乏資源稟賦,我們在補短板的同時,需要做強應用和生產環節的智能制造。要主動對接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大城市,做好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產業轉移的承接工作,大力發展數字工廠、數字車間。
培育數字人才
形成集群優勢
在走訪過程中,不少企業家、行業從業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都提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便在杭州這個“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人才依然短缺。主要表現在:一是頂尖數字人才供不應求;二是具備數字技術與行業經驗的跨界人才供不應求;三是初級數字人才培養短缺。
對臺州而言,積極宣傳解讀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幫助全市上下全方位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不斷提高我市數字經濟綜合實力,加快形成未來發展的新優勢。未來不僅要由外引進數字專業人才,還要立足本地實際,培養本土人才。發揮臺州民營經濟學院作用,開展與阿里云大學等開展合作。只有不斷形成人才集群優勢,才能讓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在融合中迸發強勁創新動力,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