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周旭輝 共享聯盟溫嶺站 徐偉杰)小寒過后,魚肥風干,正是晾曬魚鲞最佳時節。在溫嶺市松門魚鲞曬場,村民正利用冬季低溫晴好天氣,忙著曬白鲞。白鲞在陽光照耀下,散發出誘人的鮮香。
白鲞在臺州人的年貨里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是臺州人逢年過節必備的一種味道。來自東海的海鮮與鹽親密結合、被陽光充分照曬、經過時間的慢慢磨礪,褪去寒性、散去腥氣,蛻變為肉軟味鮮的白鲞……過了元旦,春節的腳步就近了。將各種魚貨晾曬,制成魚鲞,是保存海鮮最古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海邊人家一直以來的新年情結。
松門白鲞,又名松鲞,產于溫嶺松門一帶,由大黃魚加工而成,色灰白中帶淡黃,以灰白為多,故名松門白鲞。松門白鲞的加工技藝起步較早,明清時期就已盛行。起初,松門白鲞是專指黃魚鲞,現在也逐漸泛指松門產的各類魚鲞。下海捕撈、上岸加工,生產加工互為一體,獨有一套加工技藝的松門白鲞,從選料到剖、腌、洗、曬、包,每個工序都有嚴格要求。
松門鎮素有“魚鲞之鄉”之稱,其中“松門白鲞加工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松門白鲞的非遺傳承人陳新偉告訴記者:“成為這門技藝的傳承人,這是一種責任、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延續和記憶,吃到白鲞就是家鄉的味道。”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