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熱點聚焦
正月初九,石塘“小人節”,百載光陰流轉,這里的七夕不一樣 | 臺州記憶
2019年02月13日 來源: 浙江在線 通訊員 鄭登科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2月13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鄭登科)臺州,9000年前從下湯文明走來,萬載光陰搖曳,熬制了無數美麗非遺。新春佳節,中共臺州市委宣傳部、臺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浙江星風尚影視聯合浙報集團臺州分社推出《臺州記憶》系列,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帶你感受臺州非遺魅力。

  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而在溫嶺石塘,21世紀第一縷曙光照亮之地,“七月七”與濃情蜜意的男女無關,卻是總角垂髫的好日子,當地稱作“小人節”。

  七夕當日,溫嶺市石塘鎮的石塘、箬山一帶,閩南移民后裔的信佛人家為自家未滿16歲的孩子去買或自己扎制彩亭、彩轎(男童用彩亭,女童用彩轎)向七娘媽為孩子祈愿。

  歷史上,閩南民間稱織女為七娘媽,認為她是小孩的保護神。七夕為七娘媽生日,家家戶戶都祭拜她。箬山先民從閩南遷入時,把這一習俗帶入并延續至今。

  2006年,“石塘小人節”被列入第一批臺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1年,溫嶺石塘“小人節”入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成為中國傳統節日的“活化石”。

  小人節祭祀儀式從每年農歷七月初一持續到七月初七,每天清晨,點7支香,祭七女(姑)神。前六天不設供桌,直到七月初七清晨起來,在自家門口鄭重地擺設香臺供桌進行祭拜。祭拜由孩子長輩,大多是母親主祭,燃香點燭,求拜心愿。香點盡時分全家再次揖拜,放鞭炮,最后把“紙亭”連同戲文人物一塊焚化——獻給七女神。

  鄉鄰共設彩亭彩轎,擺上一壺老酒,7只酒盅,托盤上是各色水果,長壽面、面食糖龜,鮮肉,祭拜七娘媽,祈愿孩子平安健康成長。

  “小人種田秧,今年滿金堂”。作為小人節必須的祭品—彩亭(彩轎),民間簡稱“紙亭”,通常以五彩紙和竹子為主原料,扎成精美絕倫的立體二、三層樓臺,每一層又如民間的抬閣,有做工精致的民間戲文舞臺場景,內容多取自民間戲曲故事人物,如《七仙女》、《八仙過海》、《西游記》等,個個栩栩如生,色彩絢麗,看起來更是活靈活現。

“紙亭”圖集

  “七夕小人節”是名符其實的小孩子節日,相當于把小孩子都集中在這一天做生日,從小孩1歲起開始做,一直做到16歲為止,也相當于是傳統農歷“兒童節”。

  在一切儀式告畢后,他們成為成年人便不再過小人節,如此一來,小人節便又有了“成人節”的內涵。

  系出同根,文出同種。溫嶺石塘的小人節雖然是臺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卻與臺灣臺南高雄一帶的七星娘娘神誕祭祀有著相同的起源,這不僅是兩岸之間文化的共通,也是血脈相連的見證。

  每年農歷七月七,“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徹天空,焚香祈祝的青煙繚繞在這片漁村小鎮的角角落落,連同長輩們的祝福伴隨著孩子們的一生。即使到老,他們也會隱約想起有這么個節日,混合著孝道和鄉愁。如果能夠有眾多的孩子想起,那么,這就是臺州文化的記憶和傳承。

  

標簽: 臺州;小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春佳節;體育局;農歷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