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人常年吃魚,技術也都不錯,但幾乎每天都有人因為吃魚不慎發生意外。
今天這個健康提醒來自口腔科、耳鼻喉科、消化內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醫生,和吃魚有關。
口腔科醫生發朋友圈感嘆“臨床活久見”
晚上9點多,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口腔部主治醫師陳申國總算空下來?;仡櫘斖斫釉\的病人,他忍不住在朋友圈發了條信息:海鮮雖好(吃),可不要心急喲,尤其是海釣鮮。
讓他發出如此感嘆的是一例“臨床活久見”:路橋一位60多歲的患者,吃魚時不慎咬到魚鉤,魚鉤扎進舌頭,拔了幾次都沒成功,只好到醫院求助。
“口腔異物患者經常有的,魚刺、骨頭渣扎進牙齦或口腔其他淺表部位,一般大家自己也能拔出來。以前我給病人取過釣鯽魚的小魚鉤,但是這么大的魚鉤,工作十幾年,第一次遇到?!标惿陣f。
魚鉤鉤在舌頭右側,目測有點深,輕輕一碰魚鉤,患者就疼得要躲。
等麻藥起效后,陳申國試著直接往外拔,但稍微用點力,阻力就很明顯?!棒~鉤一般都有倒刺,我們擔心強行拔出會造成撕裂傷和斷針殘留,最后決定切個小口子。”
取出來的魚鉤長約3厘米,有成年男性的手指一半長。
這么大的魚鉤是哪來的?
“聽說是吃了海釣的魚,估計魚鉤落在魚嘴里,患者吃魚頭時沒注意?!标惿陣嵝?,臺州人吃魚技術好,用嘴努一努,魚刺就出來了,但是邊吃邊刷手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吃得太著急,很容易誤吞異物。萬一有倒鉤的異物扎進口腔淺表,千萬不能強行拔出,以免傷口撕裂,造成大出血。
記者連線患者,聽他說話基本沒受影響,但是舌頭上縫了一針,傷口要一兩個星期才會好,期間吃東西肯定痛的。
“還好還好,這個魚鉤要是吞下去了,就沒這么容易取了,給患者造成的創傷也會更大。”陳申國說。
為拔一根魚刺,出動了三個科室的醫生
確實,這位患者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同樣是吃魚,溫嶺的陳先生(化名)就沒這么好運了。
陳先生邊打電話邊吃魚,不小心吞了一根魚刺。但是去了幾家醫院,還做了電子喉鏡檢查,都沒發現魚刺的蹤影。
對于檢查結果,陳先生一直不信,要不是魚刺影響,每次咽口水、吃喝時,喉嚨的痛感為什么都那么真切?
過了幾天,眼看著脖子腫起來,體溫也在上升,陳先生又換了一家醫院。這回,CT檢查發現了異常:頸部食管穿刺伴膿腫。
醫生判斷,一直沒找到的那根魚刺就在這里,因為耽擱了4天,魚刺逐漸深入,不僅導致食管穿孔,還引起頸部膿腫、膿毒血癥、喉返神經損傷等疾病,手術風險較大。
恩澤醫院接收了陳先生,專家們急會診后,消化內科、甲乳科和心胸外科專家共同參與手術,在距離賁門20厘米處的食管壁上找到了這根魚刺,傷口處有大量膿液涌出。
據了解,魚刺、鴨骨頭等細小的尖銳異物,被誤吞后,很可能卡在咽喉、食道里,也有一定幾率穿透消化道,進入腹胸腔,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
恩澤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任慧君和同事們平均每天接診十幾個魚刺卡喉患者,發現患者們喜歡用的土方法仍是吞米飯、喝醋。
“糾正大家的一個誤區:誤吞魚刺后,不是試圖讓魚刺往下走,而是嘗試往上走。萬一魚刺已經扎進食管了,吞飯這種行為可能把魚刺推得更深入,造成食道穿孔就更加危險了?!比位劬f。
她建議,如果魚刺卡在咽喉附近,應停止進餐,可以用筷子壓舌進行催吐,讓咽喉部肌肉出現松動,爭取嘔出魚刺。如果催吐后魚刺未吐出,應盡早到正規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
當魚刺卡在喉嚨以下部位時,患者的異物感可能不是特別明顯,容易被忽略。就診時,患者一定要明確告訴醫生自己吞下了什么,有助于醫生檢查時考慮得更加全面。
如果吞下魚刺后沒有不適感,又不想去醫院折騰,那么接下去幾天要注意觀察。一旦出現咽痛、發燒,請盡快就醫。別忘了告訴醫生魚刺的事,別拒絕CT檢查,這些都有助于醫生更快明確你的發燒癥狀是否和魚刺有關。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