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初以來,溫嶺市依托積分制管理體系積極推廣健康碼,實施防疫、復工雙線作戰,精準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截至目前,溫嶺全市累計發放健康碼約116萬個,發放總量居臺州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1022家,復工率達100%。
房東積分制發力在社會治理末梢
每天的固定時間,馬素云幾乎雷打不動外出,她不是去跳廣場舞,而是參加房東巡防隊伍開展巡邏。
馬素云是溫嶺城東街道陽光社區匯頭王區塊的一名房東。這些天來,房東們和基層干部一起,在居民小區展開拉網式排查和點對點的防控;還通過各種渠道全面宣傳,讓科普知識和防疫要求迅速傳達到大街小巷,讓每個市民都成為共同戰“疫”的一員。
房東在此次疫情防控發揮重要作用得益于“居住出租房房東積分制”有效實施。戰“疫”中,城東街道將積分制作為有力抓手,落實房東主體責任、強化房客三色管理、實行正向加分激勵措施,讓防疫大網的“針腳”更細密扎實。
例如在租客管理上,該街道實行的是外來租客報告制度。返工外來人員需憑臺州“健康碼”租房,房東第一時間報告包戶干部,再由包戶干部在3小時內上報街道指揮部。而返工外來租客需憑“健康碼”,到村(社區)旅館式吧臺報到,根據“健康碼”顏色分級管理處置。
“疫情防控不僅在于守好城市‘大門’,還在于城內全覆蓋、無盲區。”城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毛永剛說,通過強化房東管理,確保應租盡租,讓外來流動人口來得了,住得下,并且通過“一證一碼”管住人,實現租房“最多跑一地”,盡快到崗位復工復產。
文明積分制助力健康快速“上碼”
溫嶺的健康碼申領量居全市首位,而城西街道的健康碼申領率居溫嶺第一。城西街道黨工委書記姜圣斌將之歸功于文明積分制的推廣實施。
最早的鄉風文明積分制以“五講四愛三美”為核心內容,每個鄉鎮根據自身實際設置打分標準。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城西街道把健康碼申領納入文明積分制評比,實現快速“上碼”。
“我們一家在通知下發后就去申領了健康碼,文明積分加了2分,還獎勵了每人100元的年集體經濟收益。”九龍湖社區的老陳一家是最早申領健康碼的一批。受益于這種主動性獎勵,社區居民申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
正向激勵的同時,文明積分制讓后進者“坐不住”了。在文明積分制實行中,該街道明確實行以戶為單位捆綁申領,一人不辦(小孩與老人可由家庭其他成員代辦),全戶扣分,為各村各戶上緊“發條”。
兩天后,社區1000余人全部完成“健康碼”申領使用。
漁船積分制保障漁業復工復產
泊港修整近一個月后,溫嶺的漁港碼頭又恢復了以往的熱鬧景象。
復工復產,保障的不僅是老百姓的餐桌,更是漁區群眾的錢袋子。“漁船出海前,必須提供漁業行業復工復產申報表、復工承諾書、員工健康情況登記表等表格。”石塘鎮副鎮長樂美慧說,今年還把健康碼納入漁船積分制中,一旦發現有船員未申請綠碼或持有非綠碼,我們將對該漁船扣分3分處理,并禁止漁船出海。
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從“要求船長查船員綠碼”到“船長主動查船員綠碼”轉變,增加工作主動性;另一個則是船長主動抓,可以確保全員持有,達到快速檢查出海的效果。
此外,該鎮漁業巡查人員將檢查關口前移,深入到漁港碼頭對等待復產的漁船進行檢查核實,核準一艘放行一艘,促進漁業復工復產。到目前,石塘鎮共有940艘漁船揚帆出海,產能恢復七成以上。
往年,春季產量下降,不少船主為減少人工成本開支,紛紛提早休漁。今年,漁船近一個月的防疫修整成了一個小休漁期,漁船復產之后,產量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