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臺州相冊|40年,時代召喚中的三門蛻變
2019年01月03日 來源: 浙江在線 編輯 楊群

  每個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地標,而每個時代,城市的地標又不盡相同。它們各自承載著一代人的回憶,也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發展。

  臺州有著9000年歷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伴隨著改革開放,臺州悄然煥發新生,臺州及九個縣市區的城市地標,也在這40年間迭代更新,有些已經消失遠去,有些依然堅守。

  改革開放40周年,魅力臺州將推出10篇文章,以地標建筑變化,記錄城市變遷。

三門地標

40變遷

  在時針永不停息地轉動中,歷史浩浩蕩蕩地前行。

  40年,滄海變桑田;

  40年,高樓平地起;

  40年,風雨改革路。

  三門縣城市建設、工業、農業、交通、文化、教育等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幕幕華麗的蛻變,成就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01

縣城全景

  八九十年代縣城全景

  40年前,三門縣城只有城東、城西、城北、蔣家等幾個村,現如今的中心花壇、三門廣播電視臺等地都還是一片稻田。

  西區大道     陳興長 攝

  大湖塘

  21世紀以來,“東拓西擴”戰略實施,“石羊溪時代”推向“珠游溪時代”,三門縣城的改造進入“大刀闊斧”的階段。

  40年里,三門高樓大廈從無到有。縣城框架逐漸拉大,近十年來,縣城建成區面積由原來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17.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提升到57.7%。

02

人民路

  1970年代縣商業局宿舍后之縣招待所舊址

  (今人民路)

  1979年以后,三門縣城幾條主要道路兩旁的建筑開始建設,1985年至1986年,人民路建起新華書店、財稅局等建筑,海游街的教育局、電影院、燈光球場也在80年代建成。

  現在的人民路

03

縣政府

  三門縣老縣府大院

  一首首波瀾壯闊的改革詩篇,在這座大院里書寫。一屆屆縣委縣政府,一代代黨員干部們為如今的三門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今的三門縣政府全景  陳興長 攝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40年后的今天,三門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緊抓發展新機遇,擁抱大灣區建設,做好“山、海、水”的文章,勢將在改革的新征程里,留下一幅濃墨重彩的三門畫卷。

04

菜市場

  上世紀90年代的菜市場

  城市建設的巨大變化,在三門人民心中,最直觀的感受,是生活上的改變。

  如今的綜合性市場

  曾經三門靠海吃海,能夠裹腹的食材選擇少之又少,但現在,飯桌上的菜品越來越豐富,除了琳瑯滿目的海鮮,蔬菜、肉類更是應有盡有。

05

縣醫院

  三門醫院舊貌

  1941年,三門縣衛生院成立,當時只能辦理門診醫療,大部分工作還是衛生行政、防疫等。

  時局動蕩,發展落后,4名醫護人員撐起了一座縣衛生院,先后搬到過關帝廟、天妃宮作為臨時院舍和病房。

  2018年,三門縣人民醫院

  1956年,三門縣人民醫院成立。歷經60—80年代的平穩發展,借助90年代改革春風,縣醫院迅猛崛起。

  2004年,15層綜合大樓竣工,徹底改變三門人民的就醫面貌。

  至此之后,三門的醫療事業發展步上了快車道,建立了臺州市最早的縣域醫療資源共享系統。

  2013年,縣人民醫院更是成為浙大一院三門灣分院,成為了三門縣群眾“家門口的浙一醫院”。

06

隧道

  以前的海游隧道

  1985年,開建三門縣第一個隧道——海游隧道,1986年底建成,三門從此結束了翻山越嶺的時代。

  90年代,頭岙嶺隧道

  近年,頭岙嶺隧道

  時光飛逝,藤蔓爬滿了原本光禿禿的隧道外壁,迎來送往一輛輛從健跳往返縣城的車輛。

  從這條隧道穿梭而過,飛馳的是汽車,連接的是希望。

07

橋梁

  70年代的簡易竹橋

  2001年,健跳大橋

  2001年,“華東第一跨”健跳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

  2018年,健跳大橋

  有市民回憶,1998年在縣城求學,從小雄鎮(現合并到浦壩港鎮)到縣城,只能搭乘輪渡或車渡。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跋山涉水兩個小時才能到校。

  如果不渡河而過,就只能走盤山公路,繞道橫渡鎮、亭旁鎮,耗費的時間更長。

  自從健跳大橋通車后,開車只要1個小時到縣城,再也不用踩著時間點去趕輪渡班次。

08

六橫線公路

  曾經的縣道六橫線公路

  改革開放初期,三門公路是清一色的砂石路面,砂石不均,一高一低地厲害,養路工人只能用掃把來把路掃平,累不說,還每次都是塵土飛揚。

  在三門公路段工作42年之久的老段長張余正把當時的公路比作了“搓板路”。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馬、驢拖著勻砂器往前趕,以此把路拖平。“這馬還是部隊看到我們養路工人太辛苦,特地贈送給公路段的呢。”

  現在的縣道六橫線公路

  1981年,三門縣迎來了歷史性突破:第一段瀝青公路——長8公里的104國道段鋪筑而成!

  后來,隨著臺州市首個瀝青拌和場落戶三門,綿延的瀝青公路已是三門交通的標配。

09

瀝青拌和場

  1986年,三門首個瀝青拌和場

  1990年,移動式拌合樓

  2012年,西筑3000型瀝青拌合樓

  以前,做瀝青路面都是人工拌和,一個夏天,二三十個工人頂著炎炎烈日,只能鋪2公里的瀝青路面。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拌和設備,不到10人的施工隊伍一個夏天就能鋪出30多公里的瀝青路。

  如今,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來之不易。

10

動車站

  在建中的三門動車站

  2005年10月,甬臺溫鐵路三門段動工建設,并于2009年建成通車,三門從此進入“鐵路時代”。

  現在的三門動車站

  三門往來寧波、溫州、福州之間的運輸距離大大縮短,城市形象更加現代,地方經濟得到跨越發展。

11

三變科技

  七八十年代三變舊廠房

  回首過去40年,三門縣工業經濟櫛風沐雨,一路爬坡過坎,在探索中不斷調整方向,在變革中砥礪奮進、鏗鏘前行,逐漸發展壯大。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三變集團。

  三變集團前身是三門變壓器廠,創建于1968年10月,是國家重點生產大中型變壓器的股份制企業,國家大型企業和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1997年的三變集團

  順應時代發展,企業改革迫在眉睫。2001年,三變集團著手股份制改革,12月24日,浙江三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

  如今的三變科技

  2007年,三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為三門縣第一家上市企業。

12

蛇蟠島

  蛇蟠島舊照

  2006年的蛇蟠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行。素有“千洞島”美譽的蛇蟠島,借助姿態各異的1300多個奇異洞穴,大力發展海島旅游經濟,成為了三門的生態金名片。

13

核電站

  上世紀80年代健跳貓頭山(核電站)

  現在的核電站

14

亭旁起義紀念碑

  上世紀90年代 亭旁起義紀念碑

  巍巍山巔佇立著的亭旁起義紀念碑,建于1988年5月。紀念碑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身由灰黑色大理石貼面, 碑面鐫刻有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題寫的“亭旁起義紀念碑”七個紅色大字,碑座上刻有介紹亭旁起義的簡文。

  2018年 亭旁起義紀念碑

  2013年以來,三門縣委、縣政府投資約700余萬元,對亭旁起義紀念碑再次進行了全面修繕。

15

農耕地

  70年代三門縣水稻播種后的農耕地

  即使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但三門對農業發展的追求并沒有止步,以“旅游+”、“生態+”、“互聯網+”等現代農業蓬勃發展,令當地新農村建設既接地氣又有朝氣。

  如今的三門農耕地布局   韓建明 攝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海山仙子國,多彩三門灣,追夢四十載,感恩來時路,鼓足干勁再出發,伸出雙手再圓夢,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圖片來源三門縣委宣傳部、三門公路、三門縣傳媒中心等

標簽: 三門縣;隧道;三變科技;地標;人民路;橫線;大橋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