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臺州頻道8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楊群 羅亞妮)巍巍括蒼山下,潺潺永安溪畔,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更記得住鄉愁。
在全省率先啟動鄉賢統戰工作,率先探索鄉賢統戰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服務體系和作用發揮體系的仙居縣,目前,全縣20個鄉鎮街道均已建立鄉賢聯誼會,并分別成立了126支鄉賢助推鄉村振興“人才回村、產業旺村、生態美村、文化育村、善治安村、公益助村”6大行動服務隊,匯聚鄉賢3650多名。
澤被鄉里,溫暖故土。據不完全統計,仙居鄉賢助推鄉村振興行動累計吸引投資項目53個,總額24.8億元;鄉賢幫助調處各類社會矛盾糾紛1100多起,參加公益事業650多項,籌集鄉賢基金1700多萬元,為全省乃至全國鄉賢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仙居經驗”。
仙居縣啟動鄉賢助推鄉村振興“六個一”行動
安洲街道:樂善向賢美鄉村
安洲街道
凌晨5點多,萬籟俱寂,安洲街道嶺西村鄉賢聯誼分會會長王麗華就拿著鉗子在翻看各個垃圾桶。
嶺西村緊靠縣城飲用水源西岙水庫,環境卻“臟亂差”。2016年底,該村開展垃圾分類。但愿意做的村民很少,王麗華挨家挨戶宣傳。“剛開始一個多月,我天沒亮就一個個垃圾桶重新分揀歸類,人都臭了,大家被感動了后也愿意去做。”更多村民加入到垃圾分類的宣教隊伍,嶺西村蛻變成了美麗家園,村民們也提高了文明意識。
在安洲街道,鄉賢在各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已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領頭雁”。西門社區鄉賢投身舊城改建,17天打通停滯24年的西門街斷頭路。下園村鄉賢依法治村,創建成了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村。嶺腳村鄉賢連續兩年競拍楊梅,善款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鎮綜合整治、省級食品安全縣創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工作中也都能看到鄉賢助推的力量。
一系列樂善好施的鄉賢行動,都取決于安洲街道以“樂善”為宗旨,創建鄉賢統戰工作的特色載體。“安洲有很多樂善好施的歷史典故,我們希望通過鄉賢聯誼會,組織鄉賢引領鄉風文明,把這種精神一直傳承下去。”該街道統戰委員鄭桓偉說。
傳承之路一直在延續。下階段,安洲鄉賢工作將以“助學、濟貧、解難、樂業、招商”五大方面推進,弘揚“樂善”精神。在該街道,鄉賢成了“向賢”的標桿,這里以鄉賢館為窗口,頌揚鄉賢故事,傳承鄉賢精神,引導干部群眾文化尋脈、價值尋根、精神尋源,讓鄉賢文化不斷潤澤美麗鄉村,花香滿園。
白塔鎮:競相回歸報鄉恩
白塔鎮
最近,白塔鎮上橫街村一片欣欣向榮,幾戶村民不約而同把房屋改造成農家樂。“村里16戶農家樂300多個床位,經常滿房,村民回村創業積極性很高。”該村村支書許子兵說。
走進村口,“鄉賢公約”赫然在目,原本臟亂差的村莊“涅槃重生”,村集體經濟從零增長到40多萬元。村民們說,這些變化都是從2011年許子兵經商回鄉后才有的。
“大家信得過我,我就要做好,要發展產業,引進資本,讓村子活起來。作為一名鄉賢,我有這份責任。”許子兵興奮地說,34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綜合體剛結束招投標。
鄉賢助推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和人物,在白塔比比皆是。在千年古村落高遷村,鄉賢致力于古村落保護。當地歷史風貌吸引大量游客,更是誕生了日賣500碗面的農家“傳奇”。
重大項目的投資也不乏鄉賢的身影。鄉賢應金偉回到白塔投資12億元,建設文化與旅游綜合體。鄉賢朱志華擬投資3.8億元建設水上大世界,鄉賢郭尚躍擬投資3億元建高端民宿等,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
今年以來,該鎮鄉賢前往多個村實地調研,形成“環神仙居美麗鄉村”景區村莊創建、“繞臺創園美麗鄉村”建設、“白塔古街”特色街建設等工作思路,并已納入鎮黨委政府工作計劃。當前,在“農村環境整治大比武”活動中,眾多鄉賢活躍在各村。
鄉賢的正能量蓬勃散發,離不開白塔鎮創新建立的鄉賢聯誼會“1+3”機制,即鄉賢聯誼會例會制度、重大事項鄉賢征詢制度、鄉賢領辦微心愿制度和鄉賢聯絡點制度。白塔通過引導鄉賢參與中心工作,正以更加有力的步伐邁向生態發展型、旅游休閑重鎮。
埠頭鎮:鄉賢反哺帶鄉富
埠頭鎮 朱成 攝
走進埠頭鎮,看到一排排的古民居氣勢恢宏,還有仿古的游客服務中心和修舊如舊的水韻記憶廣場,經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這里處處煥發著生機。
“6月初,我和仙居縣留聯會的鄉賢們探討,希望借助他們的資源優勢,幫助村民致富。”在該鎮宣傳委員張韜的帶領下,筆者走進一幢木頭與青磚建成的古宅,“這是我們的鄉賢館,也是‘鄉村振興’項目孵化基地辦公場所。”
這個項目就是三黃雞產業發展項目,仙居種雞場向農戶提供種雞飼養,經商標注冊、品牌設立等,再進入市場。張韜介紹:“我們會找一個村集中圈養,雞舍也統一規格,由種雞場指導進行規范化飼養。”
“種雞場創建于1979年,每年三黃雞銷量200多萬只,在埠頭多年一直想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浙江省仙居種雞場總經理葉軒是仙居縣留聯會一員。
在埠頭,鄉賢大力助推鄉村振興,其中在鄉村產業品牌化建設中功不可沒。該鎮鄉賢王國棟看準了家鄉的發展潛力,作為“80后”的鄉賢響應號召,積極回鄉創業,將所有民宿打造成一個品牌,協助村集體成立旅游公司,規范融動整個區域業態產業的整體發展。這幾年,在他的努力下,村集體純收入每年連翻好幾倍,走出了一條持續有效的鄉村振興之路。
過去船運發達時,埠頭鎮是內陸鹽運的一個交通樞紐,物資富饒。現下,埠頭鎮要重塑往昔繁華。據了解,當地要利用三黃雞、柑橘、中藥材等已有產業,引導鄉賢帶著項目、信息和資金回歸,開建鄉賢農特市場,拓展深加工產品,從而帶動當地產業振興。
朱溪鎮:協力攻堅助鄉興
朱溪鎮 項瑞國 攝
時針指向零點,朱溪鎮鄉賢聯誼會的微信群還在不停滾動著新的消息。
6月23日,是朱溪鎮河口村、利坑村和沙頭村首批移民搬遷的日子,鄉賢聯誼會秘書長周和海在群里發布了最新的工作信息,得到鄉賢們的熱烈回應,王祖應就是其中的一員。
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的王祖應得知此次房屋騰空搬遷,二話不說約上其他鄉賢驅車來到利坑村。搬糧食、扛家具、搬磚瓦,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幫忙,搬遷現場穿梭著他們忙碌的身影。
早在朱溪水庫實物調查階段,朱溪鄉賢就以資政顧問團的形式參與到水庫的建設中。2011年至2013年,朱溪水庫實物調查進展非常緩慢,朱溪鎮嘗試讓有名望的鄉賢加入到這項工作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本土優勢、人脈優勢,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擱置了數年之久的朱溪水庫實物調查工作得以圓滿完成。
從最初的實物調查到今年的房屋騰空搬遷,整個朱溪水庫工作推進中都能看到鄉賢們的身影。全鎮120多名鄉賢被分成10個“鄉賢助推水庫移民工作組”,入駐庫區村開展項目攻堅,目前已實現移民安置協議簽約率99.6%。
除了參與水庫建設,朱溪的鄉賢們還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中。在先后開展的鄉賢聯誼茶話會、各移民村鄉賢座談會上,鄉賢們建言獻策,參與完成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設計方案、飛翔小鎮設計規劃,并及時解決了楊豐山道路擴寬工程、巖畫主題公園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朱溪鄉賢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哪里有攻堅,哪里就有鄉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鄉賢;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鄉賢”的宗旨。
大戰鄉:群賢共治促鄉和
大戰鄉
一支筆,一本記錄本,這是應西川的日常標配。身為仙居縣大戰鄉鄉賢聯誼會巡查調解組長的他,每天東奔西跑,兜里電話響個不停。
小到雞毛蒜皮的鄰里糾紛,大到針鋒相對的陳年積案,這兩年應西川經手過的糾紛矛盾少說也有百來起。回憶起下應村那件由鄰里建房糾紛引起而擱置了近30年的省級信訪積案,應西川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
調解糾紛的三個多月里,應西川帶著巡調組,一次次到現場實地踏勘,登門近百次,甚至在其中一戶對象戶家里出現經濟困難時自掏腰包,幫助他解決生活困難。終于,在巡調組的真心和真誠感化下,兩家化干戈為玉帛,30年的老積案一朝得以化解,擱置了幾十年的房子也終于建成。
“調解工作沒有報酬,還貼時間、貼精力,但我覺得有意義,也是鄉親們對我的認可。”應西川說。就這樣,憑著一腔熱情、一股磨勁,應西川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糾紛,也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
應西川僅是鄉賢巡調組的普通一員,在大戰,有事就找鄉賢巡調組已成為村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2016年以來,大戰鄉跳出傳統調解模式,大膽整合鄉賢資源,組建鄉賢巡調組,成立親情調解室,實行輪班坐崗制度,充分發揮他們信息來源廣、到達現場快、糾紛情況熟、調處方法多等特點,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中心工作中“抓早、抓小、抓苗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找到了化解矛盾糾紛的“金鑰匙”。
今年以來,大戰鄉通過鄉賢介入調解的矛盾糾紛就有80多起,其中信訪積案2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雙廟鄉:凝智聚力正鄉風
雙廟鄉 朱成 攝
“各位村民請聽牢,燒飯結束勤快點,防火工作頂重要……”8月6日晚7點,順口溜伴著快板的敲打聲準時在雙廟鄉的街頭響起,79歲的老黨員應明德正在走街串巷宣講防火防盜知識。
應明德是雙廟鄉的一名鄉賢講師,多年來一直堅持農村宣傳工作。一提起他,鄉民們總是忍不住稱贊。王洪福是雙廟上料村的老黨員,識字不多的他正是通過應明德的宣講,及時學習了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
像應明德這樣的鄉賢講師,雙廟還有不少,他們組成了總年齡超過七百歲的宣講團,打著快板、敲著腰鼓,走遍雙廟的鄉村和街道,向當地群眾宣講黨的政策方針和中心工作。
借鄉賢才智,涵養文明鄉風。除了鄉賢講師團,雙廟鄉鄉賢聯誼會、咨政顧問團、鄉賢志愿者工作站等鄉賢組織在助建文明鄉風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咨政顧問團成員就“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雙廟美譽度”等議題,進行專題協商,與會鄉賢建言獻策,為家鄉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雙廟是翁森故里,歷史文化濃厚,在外拼搏的鄉賢們,也有著濃厚的戀鄉情結,對雙廟的發展關懷備至。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中,鄉賢們通過捐款捐物、建言獻策等形式參與其中,為雙廟建設“翁森故里,花園雙廟”添磚加瓦。目前,籌得各項項目資金144萬元,翁森愛心助學和慈孝基金37萬元。
在雙廟,鄉賢工作積極蓬勃的發展態勢,離不開黨建的正確引領。雙廟鄉的“鄉賢+黨建”模式,充分發揮出鄉賢和黨員的優勢,撬動了更多社會資源參與鄉村振興事業。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