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區東城街道嘉盛社區“團團活力圈”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服務項目入選團中央“伙伴計劃”示范項目。該項目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聯動黃巖區團委、合美社工服務中心,立足青少年身心發展需求,通過構建多元化實踐體系、整合優質社會資源、打造特色活動矩陣等多維舉措,構建起“黨建帶團建、團建促服務”的工作格局,持續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全方位護航其成長之路。
該項目聚焦常住人口中城市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及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群體,針對心理健康薄弱、家庭關系疏離、社會融入困難三大核心問題,構建“心理-家庭-社會”三維支持體系。每周在黨群服務中心以“思想引領”課程開篇,通過三大服務板塊開展精準干預,“嘉”心療愈站以團體心理輔導為核心,開展心理劇演繹、抗逆力訓練等互動活動,結合壓力管理專題講座,幫助青少年建立情緒調節機制;“嘉”和樂融坊通過創意手工、沙龍分享會、紅色家書共讀等載體,重構家庭成員情感對話通道;“嘉”緣共融圈則聚焦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培育,一方面,組建網絡成癮干預小組,通過心理疏導、行為矯正、同伴互助等方式,引導青少年樹立健康網絡使用觀念。另一方面,以“團團活力圈”特色愛心包教具為實踐載體,創新開展社區實踐活動與沉浸式團隊拓展訓練。愛心包內豐富多樣的互動道具,如不倒森林、珠行千里等,為青少年創造多元協作場景,助力其在實踐中提升社交技能、拓展社會支持網絡,實現從“個體成長”到“社會融入”的全面進階。每次課程都準時到場的蠻蠻媽媽分享道:“通過這段時間的課程,孩子的變化非常顯著。不僅性格變得更加開朗活潑,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真的很感謝課程帶來的積極影響!”
在活動場地上,項目將服務場景延伸至校園,走進東城街道中心小學文萃校區開展“情緒是本能,情商是本領”心理課堂。邀請高校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碩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李娜教授,實例講解如何應對負面情緒,表達情緒的三贏原則等方面,特別是面對矛盾時學會用“我感覺……”句式表達需求,系統提升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人際溝通技巧。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依托與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的深度合作,成功招募超百名具備專業素養的大學生黨員志愿者,構建起“理論宣講+心理疏導+實踐指導”的紅色服務梯隊。通過創新實踐“青年服務青少年”的特色模式,打造“核心圈引領、伙伴圈協同、聯系圈輻射”的三級聯動服務體系,實現服務資源的高效整合與精準對接。同時,定期組織團區委工作負責人、社區負責人、項目實施機構、青年志愿者等召開項目交流會議,及時了解項目進展情況,通過多方協同、信息共享、問題共商,確保項目服務始終契合青少年實際需求,以科學化管理推動服務提質增效。
此次“團團活力圈”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服務項目,將思想教育、體育鍛煉與生活實踐巧妙融合,讓未成年人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收獲知識、強健體魄、放松心情。截至目前,項目已開展活動42場次,服務時長超160小時,服務人數超1200人次,已初步實現心理韌性提升、家庭關系改善、社區參與度提高的協同發展。
正如嘉盛社區黨支部書記陳亦欣所言:“如今社區正以‘鏈接資源+模式創新’雙輪驅動,將專業機構、公益組織等‘活水’引入基層,打造‘教育幫扶+心理疏導+興趣培養’一體化成長平臺,不僅為孩子們搭建起發展興趣的舞臺,更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他們的心靈。”從課后托管到素質課堂,從心理輔導到實踐體驗,每項服務既有溫度又有廣度,既為孩子發展興趣提供舞臺,也在無聲中涵養精神世界,生動詮釋了基層治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人文關懷與民生擔當。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