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黃巖區北洋鎮前蔣村附近的公路地質災害風險防范點,只見原本普通的巖壁上,嵌入了多個精密的傳感器,在公路另一側,多個攝像頭嚴陣以待,360度無死角地進行監控,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這些設備共同組成的監測網絡——“邊坡之芯”系統正實現對邊坡的全天候盯防。
“邊坡之芯”系統是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科研成果。學院的科研團隊巧妙地結合多源數據分析和AI算法,精心研發出了這款邊坡實時動態監測預警系統。它運用高精度傳感器、無人機巡檢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就像給邊坡裝上了全方位的監測“觸角”。無論是邊坡出現的細微變形,還是肉眼難以察覺的開裂等風險,都在它的實時監測范圍之內。
與此同時,它還能同步采集位移、滲壓、降雨量、視頻影像等多項關鍵參數。一旦監測到有滑坡、崩塌等災害發生的跡象,它就能迅速發出智能預警,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感知—分析—預警—處置”全鏈條智能防控體系,以往令人頭疼的公路邊坡監測難題迎刃而解。
“巖壁邊坡在極端天氣下,很容易發生位移。而現在巖壁上嵌入的高精度傳感器,靈敏度極高,哪怕發生毫米級范圍內的位移,都能被實時捕捉到。”區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四好公路”辦公室主要負責人彭程表示,加上視頻監控的輔助,這些數據會同步導入到動態監控系統中。如此一來,對邊坡的地質災害能夠實現分鐘級的預警,這讓公路邊坡監測從“被動應對”模式,成功轉向了提前發現隱患的“主動防控”模式。
過去,工作人員需要靠雙腳一步一步丈量邊坡,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去判斷是否存在隱患。這種方式不僅耗時耗力,工作人員常常要在烈日下或風雨中奔波。而且由于巡檢周期較長,很難做到頻繁檢查,夜間更是難以全面覆蓋,這就導致很多風險像“漏網之魚”一樣被忽視。
“在傳統監測模式下,我們往往要等到邊坡坍塌后,才能發現問題。尤其是在夜間,公路上有行車和行人經過時,一旦邊坡出現狀況,安全隱患極大。但現在有了邊坡自動化監測系統,當落石以及邊坡塌方情況發生時,前后兩端的聲控報警器會立刻發揮作用,及時對行人和行車起到預警作用,最大程度保障安全?!迸沓陶f。
目前,黃巖區已在19個道路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點安裝“邊坡之芯”系統,實現全覆蓋。在梅雨季、臺風季等地質災害高發時段,這套系統可以24小時在線“站崗”,用科技力量筑牢公路安全防線,為群眾出行撐起“數字保護傘”。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