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區新前街道俯瞰圖
精密機床運轉的嗡鳴聲中,臺州市黃巖區新前街道的模具工匠們正悄然破解著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密碼——高技能人才引育的“新前模式”。
黃巖智能模具小鎮所在的新前街道,如今已成為模具產業的人才高地。小鎮內集聚了137家模具企業、1.9萬名職工,其中技能人才7149人,占從業人員的37.6%,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更高達38%。
近年來,新前街道以模具產業為根基,構建起“產才融合”的人才引育體系,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2024年,新前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27億元,連續三年排名位居黃巖全區第一。
當前,新前街道正加速推進模具智造示范中心建設,依托模具產業大腦,集成供應鏈管理、技術創新、人才服務等模塊,朝著全球模塑產業高地目標邁進,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前樣本”。
打破壁壘
拓寬人才發展通道
在黃巖區新前街道,技能人才能獲得足夠的尊重。浙江凱華模具公司的老師傅們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股東。這家企業建立的股權激勵平臺,讓十年以上的模具技能人才都持有公司股份。
“在新前,手藝人特別吃香?!闭憬f豪模塑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星亮感慨道。這位從模具學徒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帶領團隊生產的保險杠注塑模具曾榮獲行業最高獎“精模獎一等獎”。
近年來,新前街道緊緊圍繞模塑產業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素養,努力培養造就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涌現出楊文杰、楊炯、徐炳坤、李過等一批產業工人排頭兵。
新前街道引導企業建立縱向有階梯、橫向可貫通的H型人才發展通道,打通技能、技術、管理之間的壁壘。規范企業建立“以技定薪”制度,對取得職業等級證書的技工每月另加300—500元補貼。
這種打破壁壘的機制,讓一線工人有了奔頭。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過就是從技術工人成長為公司高管的典范,共獲得有效國家專利107項,其中發明專利55項。
在浙江神鋼賽歐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公司總經理和技術總監的數控刀具專家徐炳坤對技術有著近乎癡迷的鉆研。20多年來,他通過記錄分析切削聲音、振動和鐵屑狀態,研發制造出填補國內空白的硬質合金納米涂層刀具,被業界譽為“工業的牙齒”。
破解“技工荒”
產教融合精準育才
走進臺州科技職業學院凱華模具產業學院,24歲的洪永春熟練操作著設備,給師弟們演示磨具生產。一年前,他還是臺州科技職業學院“凱華班”的學生,如今,他的實操能力已不亞于入職多年的老師傅。
“我們公司出資2000多萬元在校園里建了一個實訓基地,還把整個精密模具事業部設在這里,課堂教育和生產車間只有100米,對于學生來說很方便,也很實用。像我這樣的學生,剛畢業就可以直接上崗?!焙橛来赫f。
黃巖區新前街道人才工作負責人表示:“我們讓企業把生產線搬進學校,把課堂設在車間,培養的人才能夠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針對企業需求,新前街道引導企業開展定制化技能人才培養,促進產教融合,在各院校開設技能人才“訂單班”等方式,更好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同時,街道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企業設立工匠學院,采用集中培訓、崗位實訓、師帶徒、校企合作等模式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
精誠時代集團就走出一條企業自主育才之路。該集團開設精誠學堂,通過“傳幫帶”培養技術骨干。近年來,精誠時代集團332位一線技術工人獲得專利143項,提出創新改善建議492條,成為臺州唯一獲得國家質量獎提名獎的企業。
精誠時代集團生產車間
更大的教育變革正在新前落地生根。省“千項萬億”項目——模塑產業職教中心正在快速建設中。這個規劃180個班級、容納8100名學生的職教新城,將成為長三角重要的高技能人才輸出基地。
精準服務
打造最優人才生態
“制作模具滑塊時要注意,它有公差要求,一定要精細……”在浙江臺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的工匠課堂上,該公司二工廠技術部部長楊炯正給新來的工人作技術培訓。這位從普通職員成長起來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臺州市人大代表,是新前街道人才服務體系的受益者。
新前街道積極開展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推動實施“模具行業人才公薦”,破解年齡、學歷等條件限制,將評價權下放給企業,共入選17名行業公薦人才,占黃巖全區的70.8%。
走進金日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榮展示了一項創新成果:“通過與‘紅色智囊團’浙工大臺州研究院合作,我們自主研發了汽車反光鏡電控線路,生產成本降低52%,年節約成本超200萬元?!?/p>
這正是新前街道“紅模力”模具產業集群黨建聯建的成果之一。該機制以街道黨工委為主核,構建起模具行業企業、高??蒲性核?、社會組織等黨組織深度參與的運行體系。引進浙大、浙工大等高校創新資源,組建“紅色智囊團”,成為企業發展的強力后盾。
依托“紅模力”黨建聯建,新前街道還組建了“紅模力”工作專班,邀請組織黃巖區相關部門、科研院校、金融機構等,為民營企業提供財稅政策、融資幫扶、法律咨詢、科研攻關等“一站式”服務,推動產業資源共享、優勢重組,精準助企紓困解難。
“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才引擎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打造人才生態強磁場,讓每一位創新人才、技能工匠都能在這里找到舞臺。通過持續深化‘產才融合’,我們不僅要筑巢引鳳,更要固巢養鳳,讓人才的活力深度融入模具小鎮的產業鏈、創新鏈,共同驅動新前向著世界級模具小鎮產業高地的目標堅實邁進?!秉S巖區新前街道黨工委書記毛海東說。
黃巖智能模具小鎮
隨著模具智造示范中心和黃巖區職教中心工程的加速推進,當“產業大腦”的數據流匯入職教中心的實訓車間,當企業工匠的經驗值轉化為數字人才的成長值,一幅“人才賦能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共生圖景正在黃巖區新前街道清晰鋪展。
(圖片由黃巖區新前街道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