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后的黃精標準化生產車間
“以前蒸黃精像打仗!竹籠一裂全鍋廢,改用蒸飯桶又常糊焦,滿屋焦苦味?!迸_州市天臺縣后岸村“重九堂”黃精店老板娘指著車間里的不銹鋼蒸箱,不禁感慨萬千。
對于黃精的制造加工,當地村民一直采用“九蒸九曬”的古法技藝,但常因設備落后出現各種問題。在天臺縣市場監管局的持續指導下,一個個灶臺作坊升級成了標準化車間,產品的散裝紙袋也換成了真空包裝。曾經出現在“路邊攤”的黃精,如今成了游客們爭搶的“養生伴手禮”。
這些年,天臺后岸村以“一桌宴席”撬動鄉村振興,用“一株黃精”鋪就共富之路,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食安共富發展之路。
作為鄉村旅游核心村,后岸村帶領村民拆違建、清溪流、植綠樹,將村莊整體打造為“山水畫卷中的民宿集群”。依托寒明巖景區和寒山子文化IP,該村又創新“支部+企業+農戶”模式,成立寒山旅游開發公司,統一運營82家農家樂、2200余張床位,形成“統一大宗食品定點采購、統一農家菜譜、統一服務價格、統一客源分配、統一陽光廚房”的“五管五統一”食安體系。這一模式不僅有效預防了單個農家樂超負荷經營,更避免了行業無序競爭,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除了規范食安管理,該村還深入挖掘“舌尖經濟”潛力,將美食文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天臺后岸”美食品牌。傳承推出“寒山宴”“養生宴”等主題宴席,將龍溪香魚、石斛花燉雞等地域名菜與餃餅筒、屯橋千張等非遺小吃結合,形成“一桌吃遍天臺味”的特色體驗。同時,依托50余畝黃精種植基地,建成集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重九堂”黃精共富工坊,開發黃精茶、黃精糕點等20余款產品,入選全省首批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桃膠則被創新制成寒山桃膠羹,成為游客必點的“餐后甜點”,年銷售額突破800萬元。
以生態修復為基礎,后岸村積極推動食品安全與新業態經濟深度融合。通過“體育+旅游”帶動食安經濟,承辦全國氣排球、門球等賽事,年均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以賽事經濟拉動民宿餐飲消費;發展黃精、桃膠等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并聯動周邊7個村組建黨建聯盟,統籌黃茶、研學等產業全鏈條發展,建立“保底收益+股份分紅”模式,確保食品安全與產業收益同步提升。
下一步,后岸村將繼續打造“后岸黃精”區域品牌,向聯盟7村推廣標準化模式,拓展線上線下融合銷路,目標3年內帶動千戶農戶嵌入產業鏈。打造“黃精養生”等主題民宿,融入特色元素,鼓勵發展民宿私房養生菜。設立集中非遺小吃工坊,增加體驗消費,豐富夜間餐飲選擇。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