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無限好,奮斗正當時。
行走在浙東大地的山水褶皺間,香年溪宛如一條靈動的翡翠絲帶,蜿蜒30余公里,將6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的晨昏煙火串聯。這里,正是“詩畫臨海”共富發展軸的關鍵節點——江南·溪望谷。它東聯汛橋、南接尤溪、北融府城,于臨海產業軸與共富軸的交匯之處,以黨建為筆、山水為紙、共富為墨,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譜寫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時代詩篇。
山水為底,勾勒詩意原鄉
“江南·溪望谷,這名字一語雙關,既指地理上的江南街道,又暗含‘向往溪流幸福生活’的寓意。”臨海市委書記吳華丁說,“溪望谷不僅是地名,更是鄉村‘組團出道’的新名片。”
香年溪潺潺流淌,清澈的溪水似靈動銀練,穿梭于青山之間。兩岸青山如黛,層巒疊嶂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如夢似幻。溪邊草木四季更迭,春有繁花似錦,夏現綠蔭如蓋,秋呈紅葉似火,冬裹白雪皚皚,每一幀畫面都浸染著詩意。
蛇年春節,臨海籍越劇演員李云霄悄然現身府城,仿若時光都被她的美所震撼。她的笑容,猶如溪望谷沾著晨露的梔子花,帶著花瓣的清香和春水的明媚。那嘴角微微上揚的弧度,恰似江南·溪望谷連綿畫卷,勾勒出無盡的柔情與詩意。當她抬眸望向溪望谷,眉似遠山含黛,眼如秋水橫波,眼神中充滿著對家鄉的無限深情與贊美。
沿溪探訪,幾個傳統古村落靜靜佇立,岙底羅村像極了一顆埋在土里多年,剛拂去塵埃的明珠。這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八成以上建筑建于清代至民國時期,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古宅深巷中,時光仿佛凝固。古老的石板路綿亙曲折,斑駁的墻壁訴說著歲月滄桑,每一塊磚石、每一扇木門,都承載著歷史記憶,散發著古樸神秘的氣息。
村中的景慶橋,歷經300多年風雨,依然磐石堅固、橫跨東西。相傳,岙底羅村清代富商李景慶秉持“以誠為本、以義取利、義利相生”的理念廣行善事,此橋便是為紀念他而命名。清澈的溪水在橋下匯聚成潭,一群石斑魚瀟灑自如,簡直是水中的“顏值擔當”。岸邊的柳樹扭著腰,對著溪水“梳妝打扮”,與周邊山水、村落共同繪就靜謐悠遠的水墨畫。
溪望谷的另一瑰寶——有著1025年樹齡的九龍柏,巍峨挺立在溪畔。它高達20多米,枝干虬曲如龍,冠蓋如云。臨海民間流傳著“先造中央殿,再建臨海城;殿成樹栽,樹旺城興”的傳說。這棵古老柏樹不僅見證歷史變遷,如今更見證著溪望谷共富項目的蓬勃發展,成為這片土地的精神象征。
然而,曾經的溪望谷也面臨發展困境。與臨海大部分沿溪鄉村一樣,鄉村“空心化”、溪谷“無內容”,產業匱乏、人才流失,到處是坍塌的老屋和留守的老人,讓這片美麗山水陷入沉寂,如同蒙塵的明珠,靜待重新煥發光彩。
黨建引領,激活共富引擎
春風送來繾綣的詩行,每一份期待都在春暉里舒展腰肢,抽枝發芽。今年一季度,臨海全市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87.9億元,增長36.6%;外貿出口110.5億元,增長21.3%。市委書記吳華丁在全省縣(市、區)委書記工作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提出要精心打造溪望谷、臨海蜜谷等“2+5”共富樣板。
聚焦“富民”,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續縮小“三大差距”,著力破解人均發展水平偏低短板。近年來,古城臨海游客量劇增,2024年僅臺州府城景區游客量就達到了2345萬人次,今年春節前三日到訪游客數更是超60萬人次,躍居全國古城古鎮類5A級景區第一。吳華丁認為打造“江南·溪望谷”,一方面可以把“臺州府城—溪望谷—熊出沒小鎮”串珠成鏈,溪望谷可承接古城客流的溢出效應;另一方面,把溪望谷打造成“大廠逃離喧囂的48h,在竹林流水間枕星而眠”“孩童回鄉、青年入鄉、文化新生”的桃源人家,讓生活在溪谷里的百姓走上農文旅融合的共富之路,徹底改變閉塞落后的面貌。2022年5月,“江南·溪望谷”浙江沿溪鄉村共富示范帶建設正式啟動,一場以“黨建引領、片區組團”為核心的鄉村振興攻堅戰就此拉開帷幕。
臺州市委巡察辦綜合處處長、江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掛職)楊天貝,恰逢其時投身溪望谷建設浪潮。初到崗位,在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臻帶領下,用一周時間跑遍各行政村,熟悉村情民意。面對“養德山舍”項目,因土地征收受阻多年的難題,他主動請纓,和駐村干部走村入戶,經過一個半月的不懈努力,三分之二以上村民順利完成簽約。年后央媒記者團考察溪望谷時,曾經有名的“殺豬”阿婆主動當起導游,并拿出剛出鍋的“臨海扁食”熱情招待,這溫馨的一幕被記錄下來。“殺豬”阿婆年輕時殺豬賣肉,臂力無窮,“吵架”時能把小青年拎起來,但脾氣也暴躁,從拆遷時的不理解“頂牛”到支持溪望谷建設的“牽牛”。“殺豬”阿婆的故事被改編成小品,登上街道春晚,贏得滿堂喝彩。楊天貝深深體會到,你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就會對你有多親。
楊天貝還兼任沿溪6個行政村“溪望香年”黨建聯建書記,牽頭6個村黨支部書記,因地制宜編制規劃,每一項任務、每一個項目都精心謀劃、細致安排,確保建設“一盤棋”。針對相關村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推動將其列入巡察“回頭看”,全力保障村級組織換屆準備工作順利進行。
在黨建聯建的引領下,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小賀線拓寬、三線改造等工程順利完工,726戶村民遷移,騰挪出4.2萬平方米的建設空間,1100多畝土地成功流轉。這些成果為溪望谷的發展筑牢根基,也讓村民們看到鄉村振興的希望。
“黨建聯建不僅是項目推進的組織者,更是凝聚人心的核心力量。”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臻說。在“溪望香年”黨建聯建的主陣地——鄉村會客廳,每月都會組織豐富活動。各村在這里互學互比,亮曬成績,交流經驗,同時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墻上有一句文案“保持熱愛奔赴山海,未來的星辰大海我們一起出征。”
產業賦能,繪就共富圖景
如何將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溪望谷給出了精彩答案。圍繞“一條溪”,精心規劃打造“一溪六圈”,23個子項目如璀璨星辰,點綴在溪畔。溪望樂園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野間;野溪灣營地中,游客們親近自然,享受悠閑時光;“摸魚去營地”為游客提供露營、燒烤、戲水等;“溪望一鹿玩牧場”為孩子們提供數十種萌寵近距離接觸;“溪望發發呆茶館”,聯合百年老字號“方一仁”打造聯名中藥養生茶飲等等。這些項目不僅吸引大量游客,更成為溪望谷發展的重要引擎。
深挖當地豐富的人文內涵,以馬氏宗祠、千年“九龍柏”、香年十景等為依托,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康養休閑、親子研學等“鄉村+”產業。游客們在這里既能欣賞秀美的自然風光,又能感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體驗獨特的鄉村生活。
圍繞“一片茶”“一粒米”,溪望谷做足特色產業文章。依托沿溪1400畝茶園,打造茶創空間“共富工坊”,構建以“臨海蟠毫”公用品牌為引領的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從茶葉種植、采摘,到加工、銷售,每一個環節都精心把控,提升茶葉品質和附加值。如今,“臨海蟠毫”的知名度不斷提升,茶工坊加工的茶葉產值逐年增長,帶動周邊30余戶茶農年增收2萬多元。
聯動“好食來臨”“幫農客”,打造米酒觀光工廠、“糯嘰嘰”特色手作坊,推動“土特產富”全鏈發展。2024年,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銷售額達1100余萬元,同比增長25.3%。鄉村共富市集熱鬧非凡,農產品展銷數字直播間蓬勃發展,讓溪望谷的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在匯豐村,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發動全村開展土地整治。黨員干部帶頭,短短1個月內,600多畝土地順利流轉。如今,這里種上了七彩油菜花,無動力樂園、萌寵牧場等業態相繼落地,吸引了大量游客。試運營以來,50余萬游客慕名而來,收入超過600萬元,曾經寂靜的田野變得熱鬧非凡,充滿生機與活力。
人才匯聚,注入發展活力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溪望谷發起“新農人共育共創”行動,啟動“溪望青年計劃”,依托共富工坊、共富學堂、鄉創空間、共享社區等陣地資源,創新“府城優才”“共富合伙人”等制度,吸引眾多人才匯聚。
當春潮漫上眼眸,溪望谷千畝油菜花正翻涌著金色浪潮,裹挾著蓬勃生機將視線填滿。而時光的車輪兜轉四季,又一次停靠在繁花簇擁的站點。18位文旅精英、酒店大咖、民宿主理人紛紛來到溪望谷創業,累計投資超億元。臺灣商人林正忠被溪望谷的魅力所吸引,計劃投資5000萬元打造高端康養民宿——養德山舍。在他的帶動下,萬盛集團、祥源集團等企業也紛紛前來投資,高端民宿產業在溪望谷蓬勃發展。
“歸鄉人”主理的米N+共富工坊,將閑置的村小房屋改造為集觀光、研學、農產品展銷于一體的特色空間,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即將入駐的數字創客青年社區,將吸引設計師、程序員、自媒體博主、網絡作家等年輕人,他們用網線連接世界,為溪望谷的發展帶來新思維、新機遇。
“今有光”鄉村創意空間,由當代詩人、作家,諾貝爾文學提名獎獲得者北島起名,南京大學創意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祥教授主理。這里不僅是鄉村創意商店、創作空間,更是現代“新農人”的培育實踐基地,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典范。
生態宜居,書寫美好生活
溪望谷秉持“三分之一規劃、三分之一建設、三分之一留白”的理念,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讓自然生態與鄉村發展和諧共生。
香年溪上新修建14座生態堰壩,帶著江南繡娘的萬般風情,讓水含笑,風含情,心無掛礙地擁抱春天。如今的香年溪,溪水更加清澈秀美,溪邊游玩安全舒適。溪山園林壩集典雅、生態、野趣、自然于一體,魚鱗壩與岸植的巧妙搭配,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水上園林,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景點。
在岙底羅村,黨支部立足實際,突出文化傳承保護。通過啟動溪望找人計劃,引育“五鄉人”,讓年輕人回歸農村,新業態進駐老村。數字創客青年社區、今有光等項目的落地,讓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府城·溪宿由原鄉辦公樓、鄉衛生院改造而成,采用“主題民宿+鄉村產業”特色共富模式。21個房間設計模擬溪下空間創意,讓游客在住宿的同時,感受獨特的鄉村魅力。鄉村共富市集方便了村民與游客,成為了鄉村生活的新亮點。
如今的溪望谷,已成為臺州府城的后花園,“共筑溪流上的向往生活”的品牌標語深入人心。這里,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有機融合,一幅宜居宜業和美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曾經的“空心村”“空心谷”,到如今的省級首批共同富裕實踐觀察點、長三角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踐案例。溪望谷的蝶變,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是產業發展帶動共富的成功典范,是人才匯聚激發活力的鮮活樣本。
溪望谷振興的故事仍在繼續,在山水之間,在共富路上,它將不斷書寫新的篇章,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前行,成為鄉村振興征程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吸引著更多人走進這片充滿希望與詩意的土地,共同見證“江南·溪望谷”的無限精彩。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