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4點多鐘,鄔蔚林設定的鬧鈴就響了,聲音不大,剛夠叫醒她。揉搓下還浮腫著的眼睛,鄔蔚林迅速起床,開始準備燒水做飯,整理家務。為了不影響白天繁忙的工作,鄔蔚林總是把該做的家務事壓縮進自己的休息時間里。
鄔蔚林是臺州溫嶺市大溪鎮大溪居居委,婦聯主席,同時也是溫嶺市人大代表。諸多光環籠罩下的她每日異常忙碌,她工作熱情、真誠待人獲得村民的信賴。
工作之余,她又是家中的好母親、好妻子、好媳婦,用自己的勤勞和耐心撐起整個家庭的半邊天。尤其是對自己的婆婆,鄔蔚林再怎么忙碌和疲倦,都會給予最細致到位的照顧和關心,成就了一段令人羨慕的“婆媳關系”。
無論多難也要確診婆婆的病癥
“我要帶媽媽再做檢查,臺州這邊查不了病癥,我就帶她去杭州看!”鄔蔚林堅持著,這是她唯一一次和丈夫紅了臉。
丈夫知道妻子是為母親的身體健康著急,但鄔蔚林的“過度敏感”讓丈夫也有些皺眉,畢竟老母親到當地幾家醫院看過,沒檢查出什么問題,連丈夫也和其他親屬一樣,認為母親的身體是健康的。
全家人只有鄔蔚林堅持要繼續給婆婆做檢查。那一年,鄔蔚林才26歲,嫁為人婦才3年。“當時發現婆婆的精神氣一直不太好,而且伴隨著排便差,全身乏力的癥狀。”鄔蔚林想起,婆婆的癥狀和之前一個確診腸癌的朋友的情況非常相像,于是對婆婆的病情格外上心。
“媽,我帶你再去醫院看看吧!”鄔蔚林好說歹說,把婆婆勸到了當地醫院做檢查,但礙于當時醫療技術的限制,并沒有看出什么異樣。家里人都覺得是鄔蔚林“小題大做”了,并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心上。
鄔蔚林還是不放心,隔天將婆婆帶到位于臨海的臺州醫院,無奈不巧遇上醫院檢查儀器故障,沒法做檢查,只能作罷。輾轉跑去臨海的117解放軍醫院,結果被告知因為前面的病患太多,至少要排隊一周才能看上……折騰多次,都沒下文,家人有些不耐煩了,就連婆婆本人也是勸鄔蔚林不要多心,“說不定我只是腸胃功能不好呢!”
就連最親近的丈夫,也讓鄔蔚林不要這么“犟”,“知道你對咱媽上心,但真的沒必要疑神疑鬼的。”面對丈夫的不理解,鄔蔚林斬釘截鐵地向丈夫說出開頭的那番話。第二天一早,她又帶上婆婆,奔赴臨海市醫院再做檢查。這一次婆婆的檢查終于有了結果,報告上確診是直腸癌。
回到家,鄔蔚林瞞著婆婆將這個情況和家人說了,全家人才意識到錯怪了鄔蔚林,大家約定,保守好這個秘密,同時積極安排婆婆進行治療。為了讓婆婆接受更好的治療,鄔蔚林堅持要帶婆婆去杭州的大醫院。為了避免全家人興師動眾引起婆婆懷疑,帶婆婆去杭州看病的重任鄔蔚林也一個人包攬了。
那時候的臺州到杭州,交通并不便利,沒有開通高速和隧道,一個接一個的盤山公路,顛簸崎嶇的國道,暈車的鄔蔚林每次都要吐得死去活來,但為了婆婆,她們頭一天晚上七八點擠上公交,晃蕩一整夜,趕在天亮剛好能抵達杭州。一到杭州,鄔蔚林顧不上自己翻江倒海的胃,馬上帶這婆婆去省里大醫院排隊看病。
因為婆婆個子矮,身體虛,為了讓專家更好地進行檢查,鄔蔚林都會像抱孩子一樣將婆婆抱上就診臺,小心翼翼和無微不至的舉動,都讓周邊人感動:“這個一定是你親閨女吧,對母親這么孝順這么貼心的。”
婆婆不怎么識字,利用這一點,鄔蔚林一直用善意的謊言安慰著她。“我怕醫生說漏嘴,在就診前都會先和醫生講好。甚至是婆婆動手術,她也是串通好醫生,表示只是做一個小手術幫助婆婆更快恢復。
數年“謹小慎微”換來婆婆康復
因為有鄔蔚林的堅持,婆婆的癌癥發現得及時,手術很成功。醫生提醒,婆婆接下去幾年是關鍵階段,不保養好,癌癥還是可能隨時復發的,所以還需要定期復查。醫生的囑咐鄔蔚林都印在了腦子里。
在醫院領到一大袋藥后,鄔蔚林仔細地將每種藥的包裝和貼紙都去掉,只用筆寫上用量,避免婆婆看到藥盒子生疑。
回到家里,鄔蔚林也是嚴格“把關”,每個前來探訪婆婆的親朋好友,也都要和鄔蔚林對過“口供”才行,大家聯手將婆婆成功“蒙在鼓里”。
大病初愈,飲食上有很多禁忌,原先很多婆婆愛吃的食品,現在都不能再吃。婆婆不知真相,自然不會想到去規避,反而時不時向鄔蔚林提出想吃。“像帶魚就是婆婆特別喜歡吃的海鮮,但是醫生特別強調過,帶魚屬于發物,容易引起疾病復發,所以是不可以吃的。”鄔蔚林只好謊稱市場上的帶魚品質很差,價格不合理,給婆婆換成了對身體康復有益的黃魚。
平日里,鄔蔚林時不時會只身去拜訪腸癌病友或者家屬,向這些病友及家屬取經,該如何保養和飲食,有哪些禁忌,只要聽說對疾病康復有益的,鄔蔚林都會不惜代價弄過來給婆婆試試。
在病友間流傳著一個說法,那就是正宗的大黃魚,體內的魚膠對直腸癌的恢復有非常好的輔助效果。于是鄔蔚林又動用身邊一切關系,去尋找高品質的野生大黃魚。雖然家里條件還算殷實,但野生黃魚的價格非常高,為了買到更多的黃魚膠給婆婆調理身子,鄔蔚林自己省吃儉用,把錢都省下來給婆婆買黃魚和其他滋補品。
婆婆個頭矮但卻比較胖,這對身體健康不利,醫生也是提醒,病患需要加強日常鍛煉。但婆婆不愛運動,為此鄔蔚林每天早晚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拉著婆婆的手,陪著她出門走路,引導婆婆多做一些運動。
在鄔蔚林的細心照料下,婆婆恢復得很好,面色也越來越紅潤了。鄔蔚林定期帶婆婆到杭州復查,醫生都忍不住贊嘆婆婆的恢復狀況,殊不知這背后都是鄔蔚林的辛苦付出和努力換來的。
就在婆婆康復期間,公公也不幸罹患重癥,在家臥床三年最終去世。那幾年時間里,鄔蔚林一邊照顧婆婆一邊打理公公,把家中老人都料理得無可挑剔。
面對閑言碎語她無怨無悔
“你看她,每天圍著公婆轉,肯定是為了拍大人馬屁,好到時候多分點家產。”
“婆婆也被小媳婦哄得團團轉,我就好幾次看到婆婆拎著東西往小媳婦家里送。”
甚至有不少好事的街坊會當著鄔蔚林的面來證實傳聞的真實性。“跟阿姊說實話,婆婆給了你多少錢,你才會對她那么好,她老人家是不是把棺材本都塞給你了?”
各種流言蜚語時不時向她襲來,不少添油加醋的版本甚至非常不堪入耳,但鄔蔚林全都一笑置之。“我對公婆好,都是發自內心的,也從沒索要過他們一分錢。身為兒女,對自家長輩好,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行正站直,問心無愧。”
看到鄔蔚林早晚拉著婆婆在外面走路和運動,也有一些交心的朋友提醒她:“你上面還有2個嫂子,這種活大家應該分攤下一起做,你一個人壓力大不說,萬一婆婆有個閃失,比如摔倒跌傷了,責任又在你一個人身上了,到時候受苦受累不說,還要被埋怨,多不值得。”
面對朋友們的擔憂,鄔蔚林也是婉言謝過。“照顧婆婆是我自愿的,她也不是我的負擔,我從沒覺得有什么壓力,相反我和婆婆一起生活,照顧她衣食起居,讓我感到很快樂,能陪在她身邊,我就感到很滿足。”
在鄔蔚林的影響下,她膝下的一對子女也在耳濡目染中學會敬老愛老,對家中長輩的孝順更是刻在了骨子里。在鄔蔚林照顧婆婆的時候,兒子都會爭著一起去陪伴奶奶,隨著年齡的增加,鄔蔚林的體力也在倒退,照顧奶奶的事情兒子也都會去代勞,甚至讓媽媽多休息會兒,自己多做一些。
而小孫女目前才5歲,雖然還沒法獨立完成照顧太婆的事情,但她一見到步履蹣跚的太婆,就會立馬跑過去,用小手牽起太婆粗糙的大手,還不斷奶聲奶氣地提醒老人,“太婆您慢點走,小心看路。”
斜陽下,一家人的影子越拉越長,最終緊緊連在了一起。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