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區金清鎮創新啟動“同心醫站”潤心共情行動,切實解決海島1000余名老人養老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真正實現了家門口“老有所醫、老有所安、老有所樂”,形成鄉賢智力回鄉、資金回流、人才回聚的生動局面。

發揮“同心醫站”陣地作用,
護航健康“生命線”
“黃礁島是路橋區所轄的一個荒僻海島,全島面積2.04平方公里,轄2個行政村,共有戶籍人口5297人。島上青壯年都遷居他地或出海捕撈,剩1000余名老年人。打造特色醫療健康體系,穩步提高海島公共優質服務可及性是金清近幾年的重要任務。”該鎮統戰委員表示。
近年來,金清鎮建立“金清統戰——同心醫站”,通過醫療領域的新鄉賢牽線搭橋,把醫院的優質醫療、康復保健和家庭醫生數字資源整合到信息化平臺“e管家”。“同心醫站”與金清鎮青年志愿者分會、知聯會資源深度融合,孵化鎮域醫療志愿隊伍,構建了以“鄉賢名醫帶頭+專業護理保障+全程志愿協助”的服務新格局。截至目前,開展島上行義診活動9次,服務島上居民180人次。
另一方面,“同心醫站”牽線路橋區醫共體開展醫療合作、人才培養活動,促進守島醫務人員醫療技術、科研及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實現輸血與造血同步。組織統戰人士開展“共筑同心圓 共守夕陽紅”系列交流探討活動,獻計獻策打通醫療資源輸送帶,由熱心新鄉賢牽頭組織每年投入1萬余元,送出100余個免費藥箱,內置各類常用藥品,保障島上居民及出海漁民健康。

同時,依托新鄉賢帶富聯盟,組建招商引資工作組,分赴北京、重慶、上海等地,走訪知名新鄉賢,挖掘聯系潛在新鄉賢。近年來,發展新鄉賢100余名,與一批“重量級”新鄉賢和名醫新鄉賢建立聯系,建立“名醫工作室”,把醫站所在、同心所能、鄉賢所長有機結合起來,依托在外新鄉賢名醫效應,著力推進同心醫站品牌建設,讓本地民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最前沿、最成熟的、最安全的醫療保障服務。

發揮“同心醫站”資源作用,
筑牢供給“保障線”
“一頓飯只要5元錢,不僅送上門,還不用洗碗筷。三輪車車聲一響,村民就知道村里給他們送飯來了。”送餐員笑著說。
憑借黃礁島環海島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有利條件,“同心醫站”將居家養老助餐點位嵌入網格化片區綜合管理。結合鄉賢聯誼會公益基金,啟動惠賢助餐服務工作,借助金清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海島老人三餐可期。

在鎮、村兩級助餐覆蓋網絡的基礎上,“同心醫站”聯動商會、華僑、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力量,實現“食無憂”向“食有樂”轉變。針對部分老人提出的“嘗嘗鮮”、“換換口味”的要求,借助登島服務契機,為老人帶去島外甚至是國外的美食。同時,結合一些傳統的節日,送去“粽子”、“米粉圓”、“食餅筒”、“山粉糊”等特色美食,“暖胃”的同時讓留守老人更加“暖心”。

此外,“同心醫站”還聯合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金清鎮衛生院、鎮知聯會上島開展“合理膳食、食養良醫”等老年飲食健康科普講座,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各種食物及其相對應的營養元素,增強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截至目前,已開展8次養生常識科普活動。
發揮“同心醫站”引領作用,
架構溫暖“幸福線”
“之前黃礁島面臨文娛活動有限的情況,也直指養老一大難題,現在老人休閑娛樂有了一個好去處。”白果村書記笑著說。“同心醫站”對接金清鎮鄉賢聯誼會、金清鎮商會、志愿者團體等組織資源,購買各類圖書300余冊、棋類40多副、手工制品50多件,積極組織開展對場地要求較低的活動,帶教老人做手指操、貼花藝術創作、智力拼圖等各種文化活動,滿足老人不同層次的文娛需求。選取熱心的號召力強的老年人,帶頭常態開展“健康始于足下”健步走活動。

同時,“同心醫站”聯合“三叔婆”和“石榴紅”工作室,積極開展“親情日”活動,通過交流聊天、打掃衛生、理發修腳、洗衣做飯等集體志愿活動,將關注與陪伴送到老人家里,實現“老有所樂”,現已開展活動近30次。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