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州,走出家門步行15分鐘內,可以做些什么?
可以在和合書吧用閱讀充實精神生活,可以送孩子去參加公益培訓課程,可以到文體公園、社區中心跑步健身……這些意味著,在15分鐘內,你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公共文化空間和多元充實的精神生活。
自2022年以來,臺州市啟動省民生實事工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同步推進文化驛站與和合書吧的建設,不僅“圈”出了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間,也帶動各類文化創新項目積極入圈。
文化驛站,為精神生活“加碼”
2022年以來,臺州市聯合社會力量打造多個文化驛站,以時尚化、休閑式、體驗版、互動型、文藝范為定位,成為臺州文化建設的新地標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3月以來,溫嶺市多個微型文化場館通過“浙里文化圈”“溫嶺文旅”等平臺,每周發布16個鄉鎮街道的活動預告,為市民及時提供豐富的文化選擇。
去年,溫嶺市在文化空間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實現文化驛站建設全覆蓋。“這樣讓我們更有信心,將市內的文化驛站、和合書吧、鄉村文化客廳等資源聯動起來,提供家門口的文化大餐。”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文化藝術科負責人說。
溫嶺湖畔社區文化驛站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該文化驛站位于湖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成于2022年,為社區青少年搭建了一個文化體驗平臺。如今,從周一到周日,這里都是熱鬧的文化活動場所。
湖畔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徐慧麗表示,為了提升文化驛站的服務質量,社區工作人員一直在努力。考慮到社區內年輕家庭較多,去年,文化驛站利用周末或假期,精心策劃并推出一系列親子閱讀等惠民課程及公開體驗課。
今年,文化驛站與社會藝術培訓機構合作,開設春季文化課程,包括小主持人、編程、舞蹈、古箏等。社區居民以非常優惠的價格,就能參加課程,享受文化帶來的樂趣。
借助社會力量,椒江區文化驛站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得以不斷豐富創新,迎來發展新機遇。
椒江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公共服務和藝術科工作人員介紹,該區的社會驛站面向所有合法注冊、具備運營實力并滿足準入條件的文化藝術機構、文化旅游體育企業、文化藝術培訓中心,以及其他文旅體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招募。這些機構或組織需要承擔起文化驛站的職能,在一年內完成至少20節公益課程,每節課都將獲得200元的產業補助。這一措施旨在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服務中,共同推動椒江區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
在椒江今年公布的22家社會公益文化驛站名單中,招募了浙江梵想籃球俱樂部、鐘書閣等社會機構。
這些新成員的加入,有效地補充和拓展了原有公共文化空間,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與創新。社會文化驛站提供的課程種類豐富,包括舞蹈、武術、滑輪、咖啡制作等公益培訓課程,還會引進文藝樂隊,開展民謠、現場音樂等小型演出,迎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
“各種文化藝術分享及體驗活動,比單純觀看演出、閱讀書籍多了藝術氛圍和情感交流。”在文化驛站參加活動的90后小鄭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關注文化驛站動態,“相信這些文化空間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文化體驗和學習機會。”
新型“書”適生活
在臺州,和合書吧已逐漸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尋求知識、休閑放松的重要場所。近年來,全市各地不斷拓展延伸公共文化服務觸角,用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家住臨海廣文路附近的市民小蔣,每逢周末,都習慣步行10來分鐘,前往哲商小學和合書吧自習和閱讀。“一直期待家門口有這樣的閱讀空間,舒適的環境和豐富的書籍選擇,讓我每次都能找到內心的寧靜。”正如小蔣所說,該和合書吧自去年年底建成以來,已成為校內學生和周邊居民的熱門去處。
臨海還通過創新運營模式,開拓“分館+校園”“分館+咖啡吧”“分館+紅色文化展示體驗”等業態,嵌入景區、醫院、社區、鄉村等人流密集場所,極大地推進了城鄉公共文旅服務體系的均等化和合理化。
其中不乏“微改造 精提升”生動案例。老街三尋·臨海市圖書館尤溪分館將老街風景與靜謐書房有機結合,抬頭能見滿目山色,低頭便是滿紙墨香;上盤分館、小芝分館均由老糧倉改建而成,外立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格,站在門口,濃濃的時代感撲面而來。
截至目前,臨海圖書館已成功建成27家自助分館,其中包括9家市區分館和18家鄉鎮街道分館。
而在溫嶺市,新品牌“鄉村文化客廳”的創建,更是引領了臺州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潮流。
在溫嶺市石橋頭鎮三透里文創園內,隱藏著一個特殊的文化客廳——雀舍草木染文化客廳。主理人蔣錦燕每周都會為公眾提供草木染技藝的公益課程,將傳統手藝和現代生活相結合,讓更多人體驗到傳統技藝的魅力。蔣錦燕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公益課程,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傳承草木染這一傳統技藝。”
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文化藝術科負責人介紹,鄉村文化客廳的創建,是基于家庭圖書館分館的成功經驗,通過延伸其功能,為村民提供除閱讀之外的更多優質文化服務。
該市文化客廳還成功打造了“一廳一品”特色品牌。位于大溪鎮方山村的鄉村文化客廳——桃溪書院,可以讓群眾體驗到活字印刷的魅力;在城西街道的榕凱文化客廳,可以了解鐘表知識;在箬橫鎮高龍文化客廳,可以現場體驗非遺項目溫嶺草編的傳統魅力。
去年,溫嶺市成功創建了首批13家鄉村文化客廳,其中5家由個人力量型家庭圖書分館提升而來,另外幾家則是由主題空間型家庭圖書分館升級而成。這些文化客廳大大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讓更多人享受到文化的滋養和樂趣。
1200多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
如今在臺州,指尖輕點“浙里文化圈”小程序,都能精準導航到自己想要去的文化圈,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
目前,全市共建成覆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272個、文化驛站41家、和合書吧176家。無論是書房、還是文化驛站,這些小而美的文化空間貼近百姓文化需求,成為大家的精神休憩之所。
這些文化空間的涌現,不僅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臺州贏得了多項榮譽。在2022年舉行的首屆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評審活動,以及2023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中,臺州的多個文化空間脫穎而出,如路橋水心草堂、溫嶺石文化博物館等“基層文化空間”,溫嶺棲衡石舍民宿等“跨界文化空間”,以及臨海再望書苑、椒江老糧坊文創園等“商圈文化空間”。
椒江老糧坊文創園被譽為“臺州的798”,集創意、市場、會展及商務服務于一體,還擁有臺州市內第一座當代美術館。美術館定期舉辦高品質的展覽與藝術項目,為市民提供豐富的藝術享受。同時,老糧坊內的文化驛站也為市民提供文化分享、藝術普及、互動交流、文旅資訊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老糧坊文創園被納入椒江區海門街道建設社區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這個文化圈還包括椒江區青少年宮、椒江區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館,進一步提升建設社區“文化圈”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現在,各類文化、體育等設施和場所可以說是抬腳就到,大大豐富了生活內容,提升了生活品質。”提起“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社區居民陳大叔連連點贊。
而這樣的公共文化設施在臺州全市遍地開花,讓身處其中的市民,在文化空間體驗上有更多新選擇。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