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您當前的位置 : 浙江在線  >  臺州頻道 > 臺州新聞
玉環玉城街道:產與城的雙向奔赴
2023年12月27日 來源: 浙江在線 徐子淵 顏梨娜

  從偏遠海島到發展熱土,數據體現得最為直觀。自1993年,臺州玉環第一次跨入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其后的每一年玉環都榜上有名。

  有人說,玉環創造了中國海島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但細細看來,從“海島小縣”到“工業大市”,玉環發展有跡可循,從市域中心玉城街道的建設發展便可窺見一斑。

  今年以來,玉城街道規上工業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制造業投資額三項指標,均位居全市第一。其中連續兩季度,創新驅動賽道入選臺州市“賽馬比拼”紅榜;三季度經濟發展賽道入選臺州市“賽馬比拼”紅榜。

  玉城街道的發展,靠的不僅是區位優勢。從衛星圖模式來看,玉城街道周圍已無空地,全域土地開發強度已逼近極限。對于玉城街道來說,主城區是優勢,也是掣肘。

  危與機往往共存,亦可相互轉化。雖面臨發展瓶頸,但玉城街道乃至整個玉環,總有辦法把資源與發展的天然矛盾,轉化為倒逼創新發展的動力。敢拼、敢闖、敢創新是玉環人骨子里的DNA,而玉城街道通過產與城良性互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辟出新空間,更為整個玉環發展提供可參考、可復制的經驗。

  玉城街道俯瞰圖

城市有機更新

宜居因而宜業

  “趕在元旦前入住,在新房過新年。”看著亮堂、寬敞的新房,玉城街道塘里村村民葉巖富相信,這年會越過越好。而在三年前,塘里村還是另一番模樣。

  房前接屋后、汽車進不來村、臺風來了就漫水……村民拆改意向達到100%,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變化的背后凝聚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但當拆改正式啟動,村民的顧慮來了。“村民總說,拆易建難。”塘里村委員呂文彬參與整個安置項目建設,據他回憶,“村兩委班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消村民顧慮”,一張完整的規劃設計圖安了村民的心。

  作為玉環城市有機更新第一個啟動的區塊,塘里村無參考經驗,但將村民需求放在首位,工作的方向就不會錯。

  如今的塘里,不僅建好了新房,還打造了15分鐘生活圈。醫療教育、餐飲休閑、創新創業……都能在周邊找到合適的場所,原本往外搬的村民住回了村,還吸引了周邊鄉鎮街道的居民前來置業安居。

  錨定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玉環”,玉環大力實施“雙80”戰略,即“十四五”時期實現玉環常住人口80萬、建成區面積80平方公里的“雙80”目標。玉城街道正以此為契機,合理規劃空間和產業布局,給居民一個清凈和諧的安居環境,宜居因而宜業,集聚人也帶來城市新發展。

  今年夏天,主題集市、古風巡游、樂隊表演……在玉城街道西青街輪番上演,引來市民和游客。西青街始建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至今已有294年的歷史,是玉環最具歷史記憶的街道之一。

  經歷有機更新后,老舊的西青街已涅槃重生,通過“一店一景,一街一主題”的理念,植入時尚、新潮、創意的場景化消費商業,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潮流社交體驗空間,激活老街新活力。西青街的故事和文化,也通過各種形式植入到街區中,成為一個“流動的博物館”供市民和游客回味、探尋……

  自2019年以來,玉城街道圍繞“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目標,堅持“把城市當資產來經營”,轄區內共有14個區塊進行有機更新。

  近5年時間,不長不短,但玉城已經不是原來的玉城。環境品質、產業功能、公共服務等內容在更新中得到提升。一番有機更新之下,玉城的“氣質之變”,帶來了新優勢、新活力、新動能。

一騰一換之間 低效用地煥新

  汽摩配、水暖閥門、機床產業……玉環傳統產業企業“立家”第一站會選擇配套完整、能產生產業聯動的玉城街道,但成熟企業卻更愿另擇場址。

  “玉城街道的產業發展早,從門前屋后‘小作坊’開始。等產業群形成后,才發現缺少規劃,土地利用率低。再想重新規劃,那可是‘牽一發動全身’,難啊!”受制于土地問題,臺州玉迪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海鑫動了搬遷的念頭。'

  玉迪機械的老廠區只有一層樓高,大型機器無法進場作業、面積難擴無法擴產、周邊環境差難招工……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讓鄭海鑫覺得“無解”。

  玉城街道的難題,也是玉環產業發展的難題。縱有千千結,下定決心也能解開。2018年,玉環在全省率先全面啟動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工作,制定老舊工業點改造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園區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實際,通過“聚”“退”“轉”“改”和“退轉改”5種方式,推動分散、零星、不協調、破壞環境的生產模式優化升級為集中、統一、規范的園區化管理。

  玉城街道抓住機遇,認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將大有可為”。小水埠工業點、西青嶺工業點、黃坭坎工業點……一時間,玉城街道的老舊工業點動了起來,發力拆改重建育新機。

  聯合建設企業因資金緊缺陷入困境,職能部門為其辦理預登記證,實現“一家企業一本證”,方便申辦貸款;企業有貸款需求,街道對接銀行,量身定制“園區集群貸”,即廠房尚在建設中,企業就可通過土地抵押擔保、信保基金擔保等方式申請貸款;組織業主與施工方、監理方面對面溝通,確保有問題及時解決,推進施工進度……蝶變必然會帶來陣痛,玉城街道用“定制式”解題模式,最大程度緩解企業由“拆”到“建”帶來的“陣痛”。

  扎實推進老舊園區“五化一提升”行動,玉城街道共完成零地技改備案企業61家。“園區內設施完備,一層廠房變四層,不僅廠區增值,產能也上來了。”搬進新廠區后,鄭海鑫深感,“改造改出了新天地”。

  同時,玉城街道還不斷喚醒“沉睡”資源,挖掘梳理潛能用地45宗1253畝,盤活低效用地21宗362畝,其中工業用地13宗256畝,有效破解土地束縛,為該街道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創新發展機制 產城融合共進

  進入新發展階段,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無疑是最強大的推動力。玉城街道早已將目光落于此。

  每次談起創新創業,浙江環動機器人關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靖都感覺這不是一條坦途。雖然現在環動科技在國產工業機器人領域小有成就,但一路走來,資金、研發、經營,碰到的荊棘可不少。

  科創之難,難在風險。要達到科學家敢干、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的理想狀態,前提就是要讓更多搞科創的人不怕風險。解決方案說來也簡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近年來,玉城街道正著眼于此,探索創新發展機制,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和研發投入“墾荒播種增肥”行動,為科創型企業發展添動力。今年前三季度,玉城企業完成規上科技研發投入4.14億元,占企業營業收入比重3.5%。扶優育強步伐加快,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51家,隆中、震環、凱凌、寶捷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隨著產業不斷發展,產城融合有了更具體的體現——基礎設施配套更加齊全、人員更加集聚、創業創新的選擇更多元。為更進一步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玉城街道持續關注著企業和人才發展的“獲得感”。近年來,玉城街道不斷優化人才政策,一方面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積極對接,引才留才;另一方面,深挖本土人才,育才用才。今年,玉城街道通過以才引才、中介推介等方式,申報國家級重點聯系專家4名,成功入選3名;并深入挖掘本土高層次人才資源,培育申報國家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名,入選1名。

  生態好,人才多,人才越多,生態越好。當下的玉城街道,正打破發展掣肘,向新而生。

  (本文圖片由玉環玉城街道提供)


標簽: 玉城街道;玉環;園區;創新創業;紅榜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 臺州頻道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