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臺州市在全國首創出臺《關心關愛科技工作者10條意見》(簡稱“關心關愛10條”),打造“臺”有愛、“科”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以往,是零碎性的,沒有系統性的制度規范。”臺州市科協副主席喻鴻彪說,為此,市科協堅持問題導向,認真調研和梳理了科技工作者們的現實需求,有針對性地出臺“關心關愛10條”,在思想、政治、組織、工作、學習、生活、待遇等7方面形成保障,體系化、常態化地開展貼心服務,讓他們可以安心筑夢。
關注思想動態,精神更富足
“逢年過節,科協就會給我們送上節日福利,還經常搞活動,跟大家聊天談心,幫我們疏導心理、緩解壓力。”談到“關心關愛10條”,浙江澳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詹小遠表示,科協對他們的思想關切很到位。

近期,全市各地都在集中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昂揚奮進新時代”主題展、“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巡講團進校園”“我講科學家故事”等系列活動。
“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科學氛圍,尤其是防疫等各種科普活動,將深奧的科學研究轉化為日常知識,能夠幫大眾提升科學認知水平,很有意義。”詹小遠說,精神富足,他們的工作也充滿了干勁。
思想和精神文化生活是關心關愛科技工作者的重點,但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如何與他們產生聯結?“關心關愛10條”提出,將加速推進市、縣(市、區)兩級“科技工作者之家”實體化全覆蓋,并以此為陣地,持續開展聯誼交友、科技大講壇等活動,增強他們的組織歸屬感、職業榮譽感和生活幸福感。
此外,市科協還將通過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技追夢人”選樹、組織參加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科技工作者專題研修、國情考察等活動,豐富科技工作者們的精神生活,打造思想政治引領高地。
解決急難愁盼,服務更貼心
“當前,臺州的高校院所在高水平的科研項目申報,特別是省部級項目申報上還存在一定困難,我們一直在摸索當中。”臺州市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研究院科技發展科科長黃丹從事科技項目管理工作多年,她迫切希望科協能夠在項目推薦把關、項目申報書編寫上搭把手。
“課題立項、項目申報、職稱評聘等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們工作中關注的重點。聚焦他們的關心關切,我們將盡力促成政策支持,幫他們一把。”市科協學會部部長王海鷹說。

王海鷹表示,他們將發揮項目資助的撬動作用,組織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遴選,提升軟科學課題、學會項目、“三長”示范項目能級,打造高端學術論壇品牌,舉辦各類科技創新賽事,搭建院士之家、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博士創新站和學會服務站等創新創業平臺,推薦申報上級獎項榮譽,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從而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與此同時,市科協還將倡導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改革創新科研項目和經費使用管理制度,探索靈活的分配制度和薪酬制度。
“我們將協力保障科技工作者的生活補貼、崗位津貼、工作獎勵、體檢休假,大力提升他們的工資收入,并力所能及幫助他們解決家屬子女就學就醫就業等問題,減少他們的后顧之憂。”王海鷹說。
打通成長渠道,發展更強勁
引聚院士專家進行師徒結對;支持參加學術研討活動和業務培訓、繼續教育等活動;協同構建進修深造、學術交流、成果發布及轉化應用平臺……仔細研讀“關心關愛10條”,這些內容讓科技工作者們覺得十分實用。
其實不止提升“內功”,市科協還將主動吸收、舉薦科技工作者加入國內國際學術組織和任職,向各級黨委(黨組)推薦提拔重用表現優秀的科技工作者,搭建參政議政平臺,推薦“兩代表一委員”,幫助科技工作者打通外部的人才成長渠道。

“青年,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活力源泉,未來,我市將把培養造就戰略人才的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成才,挑大梁、當主角。”喻鴻彪說。
接下來,臺州將大力開展“青年科技英才獎”評選等托舉培養活動,助推人才計劃、科技項目、科研基金等全面全程全鏈傾斜支持:各級學會將主動吸納青年會員,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在各類學術交流中的參會比例和在各級學術組織的任職職數;市、縣、鄉鎮科協和學會組織會選拔配備一定數量的45周歲以下、35周歲以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擔任科協委員、學會理事以上職務。
“作為全市30萬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我們將在‘關心關愛10條’的指導下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讓科技工作者們感受到關心關愛的實際、實在、實效。”喻鴻彪說。

一起來看“關心關愛10條”:
為科技工作者服務是科協“四服務”職責的首要職責。各級科協組織要主動履職擔當,牢牢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關心關愛托舉服務,致力打造“臺”有愛、“科”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特提出以下10條意見(簡稱“關心關愛10條”)。
一、思想上關切。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把思想政治引領擺在首位,組織或選派科技工作者參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科技工作者專題研修、國情考察等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團結凝聚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經常性了解思想動態、工作狀況和生活情況,及時幫助釋疑解難紓困。
二、政治上關懷。加強黨建引領,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精神,倡議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技追夢人”等典型培樹、評選表彰及宣傳。樹立鮮明選人用人導向,主動向各級黨委(黨組)推薦提拔重用表現優秀的科技工作者。搭建參政議政平臺,積極吸收入黨,推薦“兩代表一委員”,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三、組織上關愛。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走訪慰問,聽取意見建議,推動落實黨政領導和科協領導聯系服務學會、人才和一線科技工作者制度。協力“引育留用”,扶持發展學會組織,吸收、舉薦科技工作者加入國內國際學術組織和任職。堅持“三個區分開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勇于為他們撐腰鼓勁。
四、工作上關心。聚力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驅動示范市”和中國地級市創新高地創建等黨委政府中心大局,導流高端資源要素,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支持開展學術、科普、科創、智庫和科技為民志愿服務等活動,推進減負行動,讓科技工作者專心主業。聚焦課題、項目、獎勵、職稱等重點難點問題,盡力促成政策支持。發揮項目資助的撬動作用,組織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遴選,提升軟科學課題、學會項目、“三長”示范項目能級,推薦申報上級獎項榮譽,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協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五、學習上關注。助力培育復合型創新人才,引聚院士專家與本地科研人員,本地科研人員之間,進行師徒結對。倡導各地各單位根據工作實際和業務需求,支持科技工作者參加學術研討活動和業務培訓、繼續教育,提高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科交叉跨界和產學研用集成融通,深化數字賦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協同構建進修深造、學術交流、成果發布及轉化應用平臺。
六、生活上關護。關注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發揮醫學會、心理學會等專家優勢,重視職業病防治,開展心理輔導和壓力舒緩。多辦雪中送炭的事情,力所能及幫助解決家屬子女就學就醫就業和住房等急難愁盼問題,減少后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安身安業,樂享體面幸福美好生活。
七、待遇上關念。爭取并推動各級有關科技工作者待遇政策的落地落實,提倡各單位出臺愛“科”暖“科”優“科”措施,提高工資收入水平,保障生活補貼、崗位津貼、工作獎勵、體檢休假等。堅持“破四唯”,支持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改革創新科研項目和經費使用管理制度,探索靈活的分配制度薪酬制度。
八、大力開展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圍繞每年主題,集中組織開展主場系列活動,并將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與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一體設計、統籌實施,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形式,辦出特色和影響力,濃厚崇尚科學、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把握實際需求和實惠導向,讓科技工作者切實感受“家”的溫暖“節”的溫馨。
九、大力實施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把培養造就戰略人才的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開展“青年科技英才獎”評選等托舉培養活動,助推人才計劃、科技項目、科研基金等全面全程全鏈傾斜支持。各級學會要主動吸納青年會員,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在各類學術交流中的參會比例和在各級學術組織的任職職數,市、縣、鄉鎮科協和學會組織應選拔配備一定數量的35周歲以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擔任科協委員、學會理事以上職務。引導青年科技人才厚植家國情懷,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以所學所研服務社會中受教育、增才干、作貢獻,加快成長成才,挑大梁、當主角。
十、大力推進市縣“科技工作者之家”實體化全覆蓋。廣泛調動資源力量,強化組織建設和平臺支撐,建立完善長效化規范化的建家交友機制,提高科協組織服務力。注重人文關懷,倡導“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理念。推進市、縣(市、區)兩級“科技工作者之家”實體化全覆蓋,持續開展聯誼交友、科技大講壇等活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精神之家、組織之家、事業之家、服務之家、人才之家,增強科技工作者的組織歸屬感職業榮譽感生活幸福感,奮力讓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為臺州“兩個先行”“三高三新”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