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五月初夏,驅車來到仙居楊豐山,目之所及,屋舍錯落、依山而居,梯田縱橫、綠草依依,霧氣繚繞在山村和梯田四周,儼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近年來,楊豐山村借助2000多畝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古越梯田以及內涵深厚豐富多彩的農耕文化,以“特色農旅”建設為契機,在農業產業基礎上,舉辦農事節慶、體育賽事、攝影大賽等文旅活動,引進工商資本,發展康養中心、高端民宿、研學基地等可持續性產業,把楊豐山建設成為仙居東部的康養中心,臺州市的后花園。
聚心聚力強基礎
楊豐山有著規模龐大的梯田。云霧天氣,山坡上大片的梯田在云霧籠罩下,就像從人間登上天堂的天梯,壯觀美麗,把山區美景變成了一幅幅“藝術品”。
“那時候就是牛拖著犁,人在后面,穿著草鞋,一手扶著犁,一手抓著牛繩,深一腳淺一腳的。”楊豐山村村民陳由木今年79歲了,回想起以前的日子,他記憶猶新,“那時候種田辛苦啊,累死累活,一年到頭還剩不下幾個錢。”
在海拔四百多米的楊豐山,大多數村民都曾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6月插秧,10月豐收,一年只種一季水稻,稻米基本自留。陳由木當時種有20余畝稻田,一年所得不過五六千元,究其原因,交通不便。
2013年,楊豐山村進行了行政村合并,村兩委班子戰斗力進一步加強。然而,如何激發村干部的積極性、村民如何增收致富等一系列問題擺在尚在“懵懂”中的村干部們面前。
交通要改善,村莊環境要整治,梯田的面積不能減少、不能荒廢……
楊豐山黨總支書記周方平說,村兩委班子制定了“強基礎補短板”的短期目標,“方向有了,干勁更足了?!?/p>
2016年,楊豐山村爭取到了田間道路提升項目,將長6.5公里的田間道路由4米拓寬至6米。同時,仙居縣朱溪鎮大洪至下塘(楊豐山)公路提升項目經過近4年改建也正式通車。
“公路修整、拓寬后,收購商上山非常便利,我們的稻米也賣得起好價錢了。自家的玉米、土豆等蔬菜都能搭乘通村公交車直接拿到鎮上賣。”67歲的村民陳小棚說,這條全長9.243公里的“四好農村路”,成了“致富路”。
“我們鼓勵村民種油菜花,增加收入的同時,豐富了梯田的形態,確保春能賞花、秋有收獲?!敝芊狡秸f,在改善交通區位的同時,楊豐山村黨員干部改善村莊環境、豐富旅游業態,真正補足村莊發展短板。
稻花香里迎客來
5月17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副處長徐青青攜九三學社專家到楊豐山村,幫助楊豐山稻米的包裝和村農產品展示中心做設計。
楊豐山擁有2000多畝梯田。因為海拔高、土壤肥沃、水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梯田地理環境優越,當地出產的稻米適口香甜,頗受當地人青睞。
“以前山上路窄不方便,大米也沒什么名氣,一年下來就是混口飯吃。2014年,綠色稻米的推出,才讓我們楊豐山大米開始出名。”周方平介紹。
2019年,楊豐山村成為中國水稻研究所在浙江省新一輪扶貧工作中的結對幫扶村。2021年,九三學社中央鄉村振興實踐基地、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同心同建”基地相繼落地楊豐山村,幫扶資源提質升級。
“水稻是我們最大的特色農產品,在水稻研究所和九三學社的幫扶中,我們產品的質量愈加顯優?!敝芊狡秸f,中國水稻研究所和九三學社發揮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從楊豐山村實際出發,重點圍繞優質稻米產業、梯田文化與農旅融合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低收入農民增收。
隨著楊豐山大米品質的提升,價格也從原來的2.5元一斤飆升到15-20元每斤,購買者仍趨之若鶩。同時,楊豐山大米也先后獲得浙江省農博會金獎、省十大品牌大米等稱號。
隨著楊豐山大米一起出名的還有2000多畝古越梯田。2018年,仙居楊豐山被評為“浙江省最美田園”。
2019年10月12日,首屆中國·楊豐山梯田農民豐收節在楊豐山文化廣場上拉開帷幕,全面展示楊豐山的梯田美景、秋收盛況和耕讀文化,打響楊豐山梯田旅游目的地品牌?;顒赢斕?,累計接待游客約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10萬元。
之后,楊豐山每年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豐收節和油菜花節等各類節慶活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遠方的客人和攝影愛好者來到楊豐山,使其成為仙居絕佳的休閑旅游和攝影勝地。
惟實勵新謀發展
連日來,在楊豐山村的一塊山坡地上,工人們正忙著“云中書局”項目建設。
“云中書局”是楊豐山“三產融合農文旅示范區”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主要是對村里的老舊祠堂進行重新設計裝修,設置書吧、咖啡吧、民謠基地、手作中心和觀景平臺等,計劃打造成一個鄉村文旅綜合體。
“楊豐山養眼養肺又養膚養胃,養心養神更養情養人。我們村70歲以上的有280人,99歲以上有5人,最長者已經99歲。”周方平介紹,好山好水好空氣最適合康養。
“萬年下湯、千年楊豐山”。楊豐山有著悠久的農耕文化傳承和優越的自然生態資源,村里也曾嘗試過發展鄉村文旅產業,但因資金、人才缺乏,發展緩慢。
隨著椒江至武義公路(S319)項目的建設,串聯起了神仙居、景星巖、高遷古民居、公盂、楊豐山、方巖等景區,進一步完善仙居南部山區與東西走向的路網結構,朱溪的區位后發優勢開始突顯,楊豐山的開發也迎來了“春天”。
去年,新一屆鎮村兩委班子履新后,明確了“打造三產融合農文旅示范區項目”的發展思路。通過對外招商引資,成功引進浙江志心文化旅游公司,合作開發示范區項目。該項目由拾玖集、云中度假區、山頂戶外營地、楊豐山研學營地組成,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
“楊豐山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但是‘空心化’現象嚴重,雖然戶籍人口有2000人,但常住人口不到200人,而且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希望通過打造農文旅三產融合示范區項目,吸引更多青壯年回家創業,實現共同富裕。”朱溪鎮黨委書記王滿良用全面、歷史、發展的眼光審視楊豐山的發展。
浙江志心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任卓表示,決定來楊豐山投資最主要的還是它的原生態,城市的人來這里旅游,其實最多的就是享受這種慢生活,所以開發潛力還是比較大的。下一步,他們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引入更多的民宿品牌和風投資金,把楊豐山打造成為擁有多家精品民宿的康養研學基地。
“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楊豐山的發展已經邁出堅實的步伐,特色產業發展態勢也越發欣欣向榮,讓村民對共同致富越來越有盼頭,對幸福生活越來越有想頭。
關鍵詞?康養仙居
煙霞仙城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仙居,生態環境優越,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浙東南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仙居生態潛力不斷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實力。
近年來,該縣按照“全域謀篇、全貌提升、全業融合、全民參與”的行動思路,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譜寫了仙居旅游發展的全新篇章。2021年,仙居接待游客總人數達749.05萬人次,同比增長24.7%,旅游總收入達76.63億元,同比增長51.4%。
仙居縣十五屆一次黨代會提出:要打造“康養仙居”,仙居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旅游。必須堅定不移守好生態底色,擦亮國家公園等生態“金名片”;必須堅定不移推動全域旅游提檔升級,加快建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世界級旅居目的地,讓仙居成為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打造“康養仙居”必須堅持全域謀篇、提升旅游品質,拓寬“兩山”轉化新通道。把旅游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積極打造世界級旅居目的地,加快生態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勝勢轉化。
打造“康養仙居”,其時已至,其勢已至。
蹲點手記?讓村民得到看得見的實惠
眾所周知,鄉村旅游已然成為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讓村民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
近年來,仙居發展鄉村旅游有的放矢,實施了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取得了一系列不俗成績,并入選省財政支持鄉村旅游發展試點。
從傳統落后到現代高端、從農業到旅游業、從封閉向開放,楊豐山的發展是仙居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縮影。
堅持發展鄉村旅游關鍵是讓百姓受益。地處海拔400多米的楊豐山,是深藏在仙居縣朱溪鎮的一處偏遠原生態凈土,層層疊疊的梯田,掩映在山巒溝壑之中,堪稱“云上陽峰”。楊豐山村因地制宜地把鄉村旅游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引導村民種植2000余畝水稻,將荒廢的祠堂改建成“云中書局”,喚醒“沉睡資源”;引進工商資本發展云中度假區、山頂戶外營地、楊豐山研學營地等旅游項目,打造“農旅鄉村”。并通過舉辦一系列節慶活動,大力推動傳統農業向高端農業轉變,使兩者水乳交融、交相輝映,讓村民在發展鄉村旅游中有事可做、有錢可賺。
在新一屆鎮村領導班子的謀劃下,楊豐山村正在依托其田園風光、村落建筑、綠水青山等特有資源,開發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打造仙居東部康養基地、臺州市生態后花園。
相信,楊豐山發展未來可期。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