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建縣逾千年,文風鼎盛、文脈綿長,其中宋代是黃巖文化發展的黃金期,宋韻文化是黃巖最具辨識度的文化標識。
?。ㄒ曨l來源:黃巖發布)
黃巖區以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為抓手,將歷史文化與城市建設有機融合,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宋韻黃巖”,推進新時代宋韻文化展示區建設。
修舊如舊,注重風貌延續性
秉持“保護優先、修舊如舊”原則,采取“局部改造、有機更新”方式,保護歷史風貌和傳統格局的完整性、真實性。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洞橋”,曾是黃巖通向永嘉等地的水陸交通要道。慶元二年(1196),家住孝友橋西橋上街的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伯澐糾合重建了一座石拱橋,因石橋有五個橋洞,被稱為五洞橋。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很快成為了西鄉百姓和貨物進出縣城的必經之地。
五洞橋
而與五洞橋相連的“橋上街”也隨之成為當地重要的商貿中心。黃巖以西為上,位于五洞橋(西橋)之西的街道,因此得名“橋上街”。街區內曾商號遍布,吆喝四起,每逢集市日,更是人流如潮。
橋上街
為保護歷史風貌的完整性,在縣前社區城市風貌整治提升過程中,黃巖區堅持修舊如舊,縱使經歷了多年的歲月變遷,五洞橋和橋上街始終保持著原本的氣韻,成為西街社區城市風貌樣板區獨特的文化展示窗口。
活化利用,建設文化展示區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強化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深度做好文化傳承展示文章。
將風貌整治提升工作與“官河古道”等重點項目有機結合,運用南宋書畫、景觀雕塑等多元化手段,繼續推進南官水街、老水廠文創園區等節點的改造提升,將宋韻文化資源轉變成旅游資源,打造成為“宋韻黃巖”文化展示新地標。
南官水街
在南苑城市風貌樣板區內,南官河沿岸自南宋以來便擁有悠久的官河文化根基有“浙東小運河”稱號,為重新南官河沿線的商貿景象,南官水街項目啟動,目前已進入掃尾階段。
楓屏蘭階
在縣前社區城市風貌樣板區內,為致敬宋代清新典雅的建筑風格,楓屏蘭階運用平直線條的小道聯通,旁邊白墻上書寫著一首《西橋秋月》,訴說著五洞橋歷史故事。
串點成線 ,提升文化辨識度
深入挖掘區塊內文化資源,化零為整、點線串聯,提升沿線“宋韻文化”影響力、吸引力。
寧溪——嶼頭縣域樣板區有著多處宋韻文化,從有宋服之冠之稱的趙伯澐古墓到南宋古剎“太尉殿”,從柔川書院遺址到直街,再到二月二等傳統民俗文化,璀璨爛漫。我們將打造“和而美”的宋韻文化內核作為風貌提升亮點之一,提升文化辨識度、顯示度。將宋韻文化園、柔極溪濕地、柔川景區、沙灘老街、鄉村振興學院、布袋山景區、布袋坑村連點成線,打造柔川宋韻段。
“宋服之冠”---趙伯澐古墓
800年前的趙伯澐古墓,考古挖掘共清理出文物66件,其中出土的絲綢文物堪稱“宋服之冠”,其中投龍玉璧乃南唐開國皇帝李昇的祭天祈福之物,尤為罕見,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界該一領域的空白;大量的絲織文物保存完好、品性較佳,包括了衣、褲、襪、鞋等絲綢服飾形式,涵蓋了絹、羅、紗、綾、綿綢、刺繡等品種,如此系統的南宋宗室成員服飾成套出土,在全國范圍內也鮮有先例,堪稱“宋服之冠”,更作證了江浙一帶“絲綢之府”的由來。
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北校區
據記載,柔川書院始建于宋末元初,創辦人黃超然為柔川(今嶼頭)人,是南宋臺州十大儒之一。改建在原柔川書院遺址上的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北校區,邀請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和本土專家組成教學團隊,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著“同濟智慧”和“黃巖樣本”。
將宋韻文化與城市改造提升的深度融合是黃巖區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的重要課題。黃巖住建局將圍繞“全面建設共同富裕區域標桿”目標,助力打造宋韻文化臺州版圖,進一步探索城市更新機制模式,促進城鄉風貌提升與宋韻文化傳承“血脈相融”、“和諧共生”。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